全球快报:听“抓斗大王”包起帆讲述人生心得 ——养成“终生学习”好习惯
包起帆:各位青少年朋友,大家好。我叫包起帆。
(资料图)
作为你们的父辈,或者说是一个曾经在工作岗位上多年从事创新的老同志,和大家来谈谈如何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阅读的品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我也知道很多小朋友热衷于打游戏机、玩电脑或者说各种各样的活动,那么对于读书或者阅读,可能会感觉比较乏味。
那么我现身说法。我是1951年出生的,可能比在座的小朋友(都要大),因为我的儿子四十多岁了,我现在的小孙子也八九岁了,就跟现在的青少年朋友差不多大。把我的经历跟青少年朋友们做一点点交流。当然我们那个年代是一个物质比较贫乏、生活也比较枯燥的年代,但是那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是在非常积极地鼓励、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读书。
我小学的时候功课相对还比较好,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被南市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吸收为图书馆的服务员。服务员是每天下课后、义务到图书馆帮忙,帮助图书馆给小朋友借书,蛮忙的。但是它的好处是什么,就是说每次五点钟结束了,作为服务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优先地把新书借回家。其他小朋友只能借一本,那么像我们可以借两三本。实际上图书馆的书,它几乎每个礼拜有好几次进书,新华书店来了就先到了我们手里,当然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先把这个书拿回去,拿回去以后,回到家里就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了。这个为我以后的成长,应该说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当然我人生的梦想不是一蹴而成的,不是我看了一本书,我将来读什么,我就将来像什么,也不见得。但是大量的文学、艺术、科学,特别是科幻小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除了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外,这些书给了我(启发),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能够远远地比我的同龄人、比我的同学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这是我想我的读书的生涯,所以我能够走到今天,跟当初我的这种阅读,我想是分不开的。
所以有人说,你包起帆是搞技术的,但是你还能去做演讲。前天晚上我在交通大学为七千四百名学生做了一场报告,今天早上刚到,我就到上海音乐学院——他们在那里搞军训,大概有九百多个学生——我做了场报告。人家讲,你的发言在他们学生的眼光里面,觉得你好像除了搞科研比较能干以外,好像这个演讲的能力也不坏。所以为什么呢,我想跟读书是分不开的。
当然了,我们在读书中间,更大的意义上,我想也是引导小朋友从小热爱科学,为创新奠定基础。当初的时候,我们南市区有少年科技站。科技站是干什么的,就是少儿科技站,也有少儿文化宫,现在叫少年宫。我比较多的时间到那边去,是要票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班级里最好的,要三好学生,给个票你就能去。那么我因为在班级里是中队长、大队长,所以这种机会就相对多。那么我去得最多的是少科站。
少科站它有很多项目,譬如讲做模型,就是航空模型、航海模型。那时候放科技电影,教我们做矿石机。小朋友大概现在对矿石机一点没兴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实际上是最早的无线电了,或者讲矿石机涉及的就是两极管,这是最简单的两极管。那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一个线圈、一个矿石机的头子,按照老师讲的线路、把它装起来以后戴了个耳机,就能够听到声音,觉得很奇怪。这个声音哪来的?那么使得我们年轻的小朋友对这种新生事物,对自己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就是感兴趣,这是对每个同学的一种科学启蒙。
现在讲,创新这种启蒙,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的小学的生涯、中学的生涯给了我成长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一旦到了岗位以后,这种能力能够逐步地发挥出来。当然了,我觉得读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事情。
我是十七岁那年开始,因为文化大革命快到了,1968年的时候学校就开始分配了,我的哥哥到农村去了,我就分到了上海港白莲泾码头。白莲泾码头在哪里?就在现在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那边,实际上这个地盘当初就叫白莲泾,它在靠近黄浦江边上,有一个码头叫白莲泾码头,专门是从事木材、生铁矿石装卸的,是整个上海规模最大的一个码头。码头工是工人,实际上码头工当初的时候是非常艰辛的,人拉肩扛,我们装卸原木,装卸生铁,更是险象环生,但是工人,到处是工人,就没有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
后来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开始招生了。我就半工半读,就三天学习,三天工作。那时候没有双休日,去学习了四年,掌握了科学文化。除了读课本的书以外,还大量的去读科技的、跟我专业有关系的书。我就是上海图书馆、上海情报所的常客,新华书店也是是我空闲的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为什么呢?就是要从新华书店去找很多最新的、跟我的工作有关联的书,来读使得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工作得到提升的书籍、包括到后来为创新提供源泉。所以我觉得书籍是人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的源泉。有了它,使你的目光看得更远,使你的思维更加丰富,使你能够有一种探究的精神,思考的能力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由于在二工大读了四年书以后,更加从专业的层面上面给我增加了能力,所以以后我就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走下去,走下去。应该说,是赶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我在从1981年二工大毕业,到1995年这一段,主要是在就白莲泾码头搞技术,革新木材抓斗、生铁抓斗、废钢抓斗,各种各样的装卸工具、工索具来改变人力装卸的状况,也就是港口从人工化向机械化的变革。
到了1995年以后,组织上面把我调到了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去当总经理。龙吴是比较困难,那么我怎么办呢?我就通过产业创新,使我们的码头走上了新路,也就是发展中国内贸标准集装箱。1995年,中国所有的集装箱都是外贸箱。我们在1995年开通了中国历史上面第一条中国内贸标准集装箱。哪来的灵感呢?也是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
到了2000年以后,我到了上海港,担任上海港的港务局的副局长,后来改制当副总裁,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同事们一起。正好这个时候逢上了港口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那么就给我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的书本是没有教过数字化的,我觉得,唯有学习才有机会让自己进步。
后来我就通过在武汉理工大学专升本,和我的小孩子——和我的儿子一样,因为工学硕士是要英文考试的,所以我的小孩在考硕士,我也去考硕士。人家觉得很奇怪:你这个老爸怎么还去读这个书。但是我要知道,不读书你就落后了。整个社会在进步了。我读书的时候当初的书是没有教智能化、自动化的,而社会发展至今,你作为上海港分管科技装备基本建设的副总裁,你不学习行吗?所以我在这里跟同学们讲什么,就是终身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我后来能够逐步适应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这个进步(的原因)。
后来我做集装箱RFID,把中国的发明变成国际标准。我做了整个中国港口第一个集装箱的自动化堆场,在世界上搞了第一个全自动的散货装船机、散货卸船机和中国第一个散货堆取料机,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散货装卸的自动化。后来我的很多革新都是围绕着这个发展来做。那么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些方面,能够开始和同事们一起开展这方面的创新,又要讲到读书了。社会发展得很快,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人生的一个藏储。你有这种善于阅读、善于学习的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我在这里跟同学们主要是聊聊我的成长和读书的关系,包括到了2011年,我离开了上海港,到市政府去做参事。最近十年我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当院长。我们成立了一个科研团队,在从事新的科研工作,包括我们在做新的国际标准。当今社会发展得很快,比如讲我从事的集装箱的物流跟踪跟监控,那么现在大家都知道大数据来了,5G来了,现在我们的短途通信方面的NFC、蓝牙都来了,这些项目十年以前都是没有的,那么怎么把这些最新的技术能够跟我眼前的工作结合起来?比如像我们开发的横沙项目的研究,我们这个项目的研究使得国家投入了五百多个亿从事新恒沙的工程,这些当初对我说起来都是新生事物。
有人说,现在包起帆你拿了三个国家发明奖、三个国家科技进步奖,拿到了36块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金牌,你好像特别聪明。实际上我并不聪明,比我聪明的同学、同事很多,我也不是特别能干的,比我能干的人多得多。如果要我总结一下,我觉得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就是刚才讲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那么学习中间的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就是我讲的读书。读书是我们的老师。方方面面的能人把他的经验写在书上,给我们每个人启示,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是非常好的。
我家里有很多书,如果讲对我印象比较深的书,我想应该是《十万个为什么》。实际上《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比过去要漂亮得多了,我看过了里面的图文都跟过去大不一样了。但实际上我也说不清楚现在是多少版了。我估计五六十年有了,大概因为我在七八岁、十多岁的时候就有《十万个为什么》,当初大概一套有十几本。我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很想买一本,但是条件所限,那时候读书也蛮贵的,工资少,没多少钱,也买不起。所以我刚才讲,就去图书馆借。但实际上这本书,我建议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买一些,放在床头经常看看。
它好在哪里?这个书好在比较短。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有十万个,一个一个来。你可以先看十个,累了,就不看了,明天再看。把它作为床头书也很好,家里藏在这个书桌上面也好,将来对某一个问题如果觉得不太清楚,也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我非常有信心地说,现在的版本内容很丰富,像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过去的版本是没有的,这是新的。生命科学的、信息科学的,过去是没有的,在我小时候是没有的。小时候环境好像也没有的,那时候比较多的是地球、数学、化学、物理、天文这种比较多一点。
这些书我建议大家跟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把这个去买一套来放在家里面,经常学习。因为从小培养一种探索的精神、学究的精神是非常好的。同学们通过《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除了给自己涨知识以外,更大的意义是引导这种探索的精神,也就是说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活跃。创新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旧事物的革命,就像我在岗位上面讲的,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哪里质量要提升,我就在哪里动脑筋,这是从工作的层面。
我现在也是上海市发明选拔赛的评委会的主任,所以最近十几年、二十年,我每年给很多青少年的发明创新成果来评价。很多小朋友的奇思妙想是我们大人想不到的,小孩子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件事,他来思考。大人以为这件事情是是天然的,不是问题,但小朋友的眼光里面看出问题来了,他有他的想法。现在当然这些创新看起来还比较幼稚,在我们的眼光他不可能想得太多,他没有岗位,他只不过对生活中间发生的事情感兴趣,他要来变革它,使生活更加美好。从这个方面来看,我是极力地鼓励我的很多同事,我说你不要苛求小朋友,他本来就是天真的,他没有太多的基础。就鼓励年轻人,让年轻的学生勤于动脑子,勤于学习,那么这样将来等到他大学毕业了,进入岗位了,他就会有更大的出息。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也跟青少年朋友们做一个动员,希望大家能够更加踊跃的投身到读书热潮中去。当然读书是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正常学习要学好,与读书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也希望学校、希望老师、特别希望家长,也能够更多的给同学们一点空间。当然我也是父辈过来的,可能更加希望孩子考试考得好,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对学生是有很大压力生物·,但是我还是说多读点书,跟考试并不矛盾,希望大家积极投身到阅读活动中间去。
【樊登读书】栏目稿件,未经授权,禁止搬运。纸质图书,请关注【经观商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