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后人类三部曲”将陆续在京上演,从经典改编中回应现实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今年6月至8月期间,李建军导演的“后人类三部曲”戏剧作品《变形记》《世界旦夕之间》和《大师和玛格丽特》将陆续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李建军作为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的一系列剧场作品体现出对普通人生存情境的关切,他将视觉艺术的历史性经验和对剧场媒介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近年来,他的系列作品因其批判性的文化立场和对剧场美学的探索而受到广泛关注。
《世界旦夕之间》剧照。摄影: 塔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将于6月29日至7月2日上演《世界旦夕之间》,该剧曾在2021年作为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开幕大戏之一,在乌镇诗田广场上演。该剧延续法斯宾德在电影《世界旦夕之间》中对虚拟和现实关系的思索和呈现,剧场版《世界旦夕之间》的故事也是从虚拟和现实的模糊感受处开始,并随着剧情深入开始指涉,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生发出的疑问:谁能保证自己只是主人公从不做NPC(非玩家角色)?什么力量在控制多数人行动范围的边界?这一次,不只是主题内核,李建军导演更将用呈现形式,来多维度回应科技生活中时时出现的迷思。
《变形记》剧照。摄影:大壮
在李建军导演的《变形记》里,卡夫卡笔下的推销员,被改编成了一名为生活和家庭奔波的国内快递员。同样是背负了整个家庭生计的劳动力,当国内的格里高尔(《变形记》主角名)选择面对自己被异化成甲壳虫的命运,他的未来会出现和原著不同的转机吗?借卡夫卡《变形记》中对异化的书写和批判,李建军导演用《变形记》呈现出了更当下的异化和人们都能熟知的命运。该剧将于7月13日至16日上演。
《大师和玛格丽特》让人重回布尔加科夫笔下的荒诞莫斯科。它是布尔加科夫在生命最后十年里苦心写就的作品,在他写作时,并不期待这本小说能够出版,甚至经历过在绝望中烧毁过手稿又重写。在布尔加科夫去世二十年后,这部作品相对完整版的手稿才被带到了法国并得以出版,相继翻译成不同语言流传。李建军在改编过程里,重新理解了小说中的各种人物关系。后人的评论多称道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在改编中,他觉得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不是只有爱情,或者只有通俗理解的“男女之情”。玛格丽特无畏改变现实的行径,是基于爱,但更基于爱被激发后决定要冲出黑暗的力量、能力和勇气。该剧将于8月3日至6日上演。
《大师和玛格丽特》剧照。摄影:塔苏
回顾这三部作品的创作经历和主题,李建军导演将其总结为自己创作轨迹中的“后人类三部曲”。这些作品从经典改编中来,却在努力回应当下关于科技革新的焦虑和技术控制的恐惧等问题。在李建军看来,无论是对技术发展的焦虑,虚拟技术世界控制住个体的恐惧,还是突然间就置身于“思潮疯狂世界”的荒诞——实则都在表达当下无数普通人也能体认的危机。
走进剧场的观众们会从格里高尔“变身”甲虫的故事开始,穿越过施蒂勒的“虚拟空间”,抵达上世纪30年代的莫斯科,和玛格丽特一同飞越“理想之国”。届时,观众们也会对“后人类三部曲”的意义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共鸣——在李建军导演的这三部作品里,映射着所有人应对当下危机的焦灼、不安、担忧和努力。李建军表示“我们真的正在走过‘前进’和‘超速发展’的时代,但走过的姿态却不必全是悲观,这是无数大师和巨作已经探索过的想象,其中藏有关于现在的解密,也藏有我们还可以回到经典去的原因。”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王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