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飘香-环球时讯
(资料图)
“哗啦啦钥匙响呀,打开个牛皮箱,取一张联红纸,铰一个荷包样,一铰上石榴花呀,二铰上牡丹花,三铰上老鼠拉呀嘛拉西瓜呀……”这首《绣荷包》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青海花儿,唱的就是青海各民族妇女五月端午节前绣荷包的情景。
端午节前夕,西宁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售卖“荷包”的移动摊位。妇女老人或手举着木制架子,或推着小推车,到天桥上、小区门口、菜市场和商超门口售卖荷包。五颜六色的荷包挂件和五彩绳成为市民们围观选购的节日必需品,艳丽的荷包营造出浓浓的端午节氛围。
在西宁城中区南门体育场的小道上和开阔地带,妇女老人们将手推车四周用竿子一支,拉起绳子,上面挂满各式各样的荷包。家住附近小区的刘存桂老奶奶经过一番挑选后,购买了30元的生肖虎和一个茶壶造型荷包。跟在身边的3岁小孙子闹腾着非要自己拿,老奶奶把荷包给他挂在脖子上,小朋友瞬间喜笑颜开,蹦跳着离去。
“20多天收入了1.3万多元,花样款式好看的荷包卖得非常快。今年我们家亲戚里有5个人在卖荷包,婆家嫂子卖了3万多元。”攀谈中,来自湟中区总寨乡张家庄村的盛玉琴告诉记者。她卖的荷包一部分是自己亲手缝制的,因为数量和花样较少,她还托亲戚从海东市进了一批货,丰富了种类样式。
在青海,男女老少端午节都有戴荷包、栓五彩绳的习惯。荷包是用绸缎缝制成的各种形状的香囊,内装各种香草、中药,还在下面打上各色丝线做成的流苏。小孩子佩戴这些精巧的荷包,据说有“驱毒”之效。端午索儿用五色丝线搓制而成,大人小孩拴系在手腕、脚腕等处。戴上荷包拴上五彩绳,据说可以辟邪、防止蚊虫叮咬等。
近年来,随着文创产品不断出新,小小的民俗荷包等老物件焕发出时代新生机。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是青海比较著名的青绣产品生产企业,总经理陈玉秀告诉记者:“对我们青绣行业来说,每年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销售旺季。公司产品主要供应北京、山东、成都等地的客商,还与多家礼品公司有合作。”
陈玉秀坦言,荷包挂件等青绣产品真正的大市场在省外,可以说是香“飘”各地。今年6月7日,由青海省商务厅联同青海港澳联谊会举办的青港企业经贸洽谈会上,陈玉秀带来的4万元样品被抢购一空,“有个珠宝商看中了我的蝴蝶款式荷包,全部买了下来。我们还就这款产品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目前在打样,准备大批量供货”。
相比马莲花公司的产业化生产,海东市青海伊人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荷包则立足当地市场。公司负责人俞兰带领30多名绣娘赶制的端午节12生肖荷包惟妙惟肖,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展出时就被抢购一空,青海方言版的“尕稀罕”“尕干散”“尕攒劲”刺绣挂件也卖火了。“方言版产品最受年轻人的喜欢,3天销售收入1万多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86万元。”俞兰说。
俞兰介绍,她正在与一家规模较大的网络服装销售平台对接,7月份开始给服装绣上传统纹样,“通过订单批量化生产,可以带动更多脱贫户和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之余搞创收”。
小小的荷包已不仅仅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民俗挂件,更是代表着青海传统文化、香“飘”全国的指尖艺术品。 (经济日报记者 石 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