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有水平的处事方式:懂得转弯,敢于破局,持续精进
作者:盛夏(富书作者)
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曾经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险重重。
当身处逆境、路遇坎坷时,有人选择低头服从,接受命运的安排,也有人不甘于止步,想要破局而出。
(资料图)
一个人对生活的选择,决定了他的处事方式;而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又往往决定他能走多远。
若固执己见,局限于原有的思维,很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回到原点。
只有懂得转弯,敢于破局,持续精进,才能在荆棘丛生的人生之路中走出一片坦途。
遇事不固执,懂得转弯
在海洋中,有一种生物叫马鲛鱼,通体青灰,体型扁长,肉质鲜美,深受捕鱼人的喜爱。
捕捉马鲛鱼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将一张十寸见方、孔目粗疏的渔网,放入水中,就能拦截鱼群。
当“个性很强”的马鲛鱼不慎游入网中,渔网的孔洞随之缩紧,而马鲛鱼并不懂得转弯,而是前赴后继,更加拼命地往前冲,最终被网孔牢牢锁死,为捕鱼人所获。
马鲛鱼之所以有这样的悲哀,是由于它不懂得转弯之道。
回想我们身边的人,有的遇事太固执,不懂得变通之道,直到撞了南墙才回头。
这样的人,在弯路上磕磕绊绊,即使走到最后,也难以获得成功。
人生处处有死角,懂得及时转弯,才能走出豁然开朗的道路。
曾经风靡全球的影片《超人》,让主演克里斯朵夫·李维在国际影坛红极一时。
然而,意外往往来得猝不及防,一次激烈的马术比赛,将他重重地推入了人生的谷底。
坠马之后的克里斯朵夫下半身瘫痪,终生只能与轮椅为伴,这让他内心痛苦至极,甚至想早日解脱。
有一天,家人为了开导他,带他出来散心旅行。
当车在盘山公路上慢慢蜿蜒而行时,克里斯朵夫正静静望着窗外沉思。
他发现,车子每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就会出现一块指示牌,赫然醒目地写着:“前方转弯!”而转弯之后,前方的道路又是柳暗花明,一片坦途。
一次次的转弯,带来一次次的峰回路转,也让他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路已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他情不自禁地冲家人大喊:“我要回去,我还有更宽广的路要走。”
重新振作的克里斯朵夫开始了另外一种人生。
他以轮椅代步,开始当导演,学写作,做慈善,在人生面临危机的时刻,走出不同寻常的转机之路。
正如书法家张文举所说:“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变通,更要懂得转弯!”
要知道,一帆风顺不是常态,处处碰壁才是现实。
若过于执着,不懂变通,只会让自己在过去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而无法自拔。
唯有放下过去的执念,接纳现在的心声,才能随心而行、遇阻而转。
懂得转弯,并不意味着背叛执着,而是面临困境的一种审时度势。
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如果不能一路直行,就要懂得适时转弯。
处事不内耗,敢于破局
著名自媒体人古典曾说:“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破局。”
无论是中年危机,还是职业瓶颈,又或家庭琐事,生活的困境总会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局中。
如果不能主动破局,很可能被动地陷入无尽的内耗,来回往复。
面对困境,敢于破局,才能冲破内耗的枷锁,找回属于内心的释然。
在央视青春大课的演讲台上,董宇辉曾向大众展示了他在成长路上,一次次的人生破局之路。
其貌不扬的外表,浓重的地方口音,内敛而要强的性格,在大学时曾带给他痛苦和焦虑,是成长中忘不掉的阵痛。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阻止他成长。
说英语带地方口音?他就苦练英语口语,直至能流畅表达。
性格内敛?他帮老师接待外宾,充当导游、翻译,从紧张害怕到充满激情,得到外宾的一致好评。
外表其貌不扬?他自嘲兵马俑看多了,确实长得挺像,并不在意外表的评论。
直到当上老师,他也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去尝试一切能够接触的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成长中伴随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让他陷入内耗中自我怀疑,反而越挫越勇。
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理解工作的价值,并在阅读中不断寻找自己的答案。
之后,新东方遭遇双减,中小学教育业务被全面叫停,董宇辉又迎来了人生路上的另一个岔路口。
低谷期又一次到来,他依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跟随团队,转型做直播带货,在直播间里教英语、谈人生、说理想。
从三尺讲台到线上直播,这条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但他没有轻言放弃。
命运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知识也是改变逆境最有力的武器。
这种独树一帜,用文化知识带货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逐渐被大众接受。
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热门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直播间,只为在这里学习有用的知识。
董宇辉的层层进阶之路,正是因为他善于识局,敢于破局,才能不被焦虑和痛苦裹挟,活得越来越清醒。
《跃迁》中有一句话:“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破局高手,所站的位置,所思的层次,皆与常人不同。
人生如棋,识局者生,破局者存。
拥有识局的能力,在迷茫中理清思路;兼具破局的勇气,在困境中砥砺前行,才是成年人最清醒的抉择。
做事不间断,持续精进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柯林斯,曾讲过一个探险故事:“日行20英里。”
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俄罗斯探险家斯科特,同时带领团队,兵分两路,竞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
他们两个团队的目标相同,面对的外部环境也一样,但因为采用不同的策略,结果却大相径庭。
阿蒙森团队始终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天气晴好时,绝不走得太远,以免筋疲力尽;在天气恶劣时,也坚持前进,保持进度。这样,他们每日前进的路程大约在15-20英里。
而斯科特团队则完全相反,在天气晴好时,他们全力以赴,一直赶进度;而天气恶劣时,却一步也不走,躲在帐篷里抱怨。
最终,阿蒙森团队成功抵达南极点,成为史上第一支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而斯科特团队晚了一个月到达,甚至有5名成员在途中不幸遇难。
事后人们总结,决定这次探险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是:不管天气好坏,阿蒙森团队坚持每天前进20英里。
或许他们走得慢,但从不间断。
正是由于这种毫不间断,持续前进的态度,让最初只是细微的差别,却变成后来巨大的鸿沟,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正如古语所云:“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无论做任何事,哪怕是再微小的一步,只要向前走、不间断,如此日积月累,便能持续精进,拉开人和人之间巨大的差距。
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就是一位懂得持续精进的成事者。
经他一手创办的企业,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依然常青不倒,靠的就是不厌不倦、持续不断的“尺蠖虫经营法”。
即使走得缓慢,也胜过止步不前。
他还把经营企业比作攀登山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持续不断地越过眼前的山峰,才能征服更多的崇山峻岭。
无论是跬步至千里,还是小流成江海,都是由一点一滴持续汇聚而成。
大自然的成事法则如此,一个人的成事之路亦如此,
若一个人不甘于沦为平凡,只有懂持续、肯精进,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非凡之路。
就像《成法》中所写:“平凡的人要想变得非凡,就必须重视每日的积累。”
若时断时续,时走时停,要么仍然停留在原点附近,注定走不长远;要么早已走不下去,背弃原来的初衷。
日复一日的持续,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更是每天一小步的精进。长此以往,才能培养人的能力,促进人的成长。
正是这种持续精进的力量,平凡才能慢慢变为非凡。
米兰·昆德拉曾说:“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选择的终点。”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微小的选择,指引着未来终点的方向。
一个人怎么做好一件事,也就怎么度过这一生。
懂得转弯,才能在面临人生死角时,走出豁然开朗的道路;
敢于破局,才能从内耗中抽身而出,活得越来越清醒;
持续精进,才能从日积月累的努力,由平凡变为非凡。
无论终点在哪里,结局怎么样,愿你我都能永葆初心,勇敢成为生活的掌舵人,走出属于自己人生的坦途。
作者简介:盛夏,富书作者,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