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诗歌不在远方,而在切身的生命体察| 臧棣四十年诗选首发
“我跟诗歌的关系还是比较单纯的;我写诗,研究诗歌,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脱离诗歌,没有因为外界的因素,比如,生活的改变之类,放弃过诗歌的写作。在四十年的诗歌生涯里,我基本要求自己每年都要写六七十首诗。” 当代诗人臧棣如是说。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作品起,臧棣的诗歌创作至今已走过了漫长而丰盈的四十年。他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重要的参与者、实践者,有评论家称其为当代诗歌新径的开辟者与领跑人,因为他的写作一直是当代诗歌在创新维度上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识之一。
6月17日下午,诗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臧棣携《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臧棣四十年诗选》来到先锋书店,与诗人、散文家胡弦,诗人、小说家黄梵,诗人、批评家李章斌,以及诗人、图书策划人马铃薯兄弟一起,漫谈诗歌创作的历程与语言技艺的探索。
活动现场
(相关资料图)
《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是臧棣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后推出的四十年诗歌写作成果的精选集,共收入诗歌300余首,横跨诗人自1980年代至2020年代四十年写作生涯,分为《白塔和凤凰》《火舞和银貂》《未名湖》《非常起源》《永别是不可能的》《雪白的起点》六辑,由诗人亲自编选, 这些诗歌充满生命的意义与疗愈的希望,是诗人对丰沛的感受力、想象力与精湛的语言技艺进行锤炼的成果,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几十年来创作的清晰脉络以及真实、完整、饱满的创作状态,亦可以展示诗人独立的创作品格以及独特的汉诗之美。
臧棣
活动现场, 作者臧棣分享了这本诗集命名的经历: 最初是“生命以北”,最终是“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无论是前者抽象加地理具象的表达,还是后者对梨花意象的借用,均蕴含着自己对诗歌写作的理念的坚持。诗性表达和诗意书写都是一种生命觉察能力,提炼、整理了生命感受中最核心与复杂的感受;诗性书写还可以转化痛苦感受,开拓诗性境界。
胡弦
诗人、散文家胡弦从书名中梨花这个词,想到了臧棣诗歌中 “矛盾的温柔”。因为臧棣的诗歌会带给读者深度的启示,而非表面化的满足。在这种“矛盾的温柔”的诗歌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词—— “废墟”。这个废墟并不是荒芜的废墟,而带有对辉煌的记忆的意味,体现时间的意识;并且作为一个残片,有无限的延展性。 臧棣的诗歌有宝藏式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神秘性。
黄梵
诗人、小说家黄梵称臧棣的诗歌是 新诗中的宋诗。他认为 臧棣诗歌有一种强烈的主体性,这也是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共同点。早期臧棣的诗歌就是“我”的变形记。黄梵通过对臧棣诗歌的文本细读,以白塔、阳台、鸳鸯等意象为例,解读其诗歌中意象与议论的统一性。
李章斌
诗人、批评家李章斌则是从臧棣诗歌语言的转化能力切入,探讨诗集中 “语言的反省”。他认为臧棣有独特的现实感,通过类比穆旦的语言创新,看到了臧棣在当代汉诗语言革新上的努力与尝试。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诗人、小说家、《雨花》杂志副主编育邦,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诗人茱萸,南京财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诗人远心作为惊喜嘉宾来到现场。育邦表示,读完臧棣的诗歌,会获得对世界的新的认识与理解,这是语言的力量。茱萸则认为,臧棣一直保持着创新意识,是这个时代罕见的“诗歌教育家”。远心回忆了自己当年在北大课堂上阅读臧棣诗歌时的难忘感受,对臧棣诗歌价值与意义发表了个人见解。
合影
分享会交流环节中,嘉宾与读者就臧棣诗歌的写作风格进行了深入交流。
现场签售
↑点击图片,即可预订
《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臧棣四十年诗选》
臧棣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
图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