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

来源:河南日报 2023-06-09 07:02:52

□刘天义

50多年来,闲暇之余,时常想起我的中学老师李振汉。想起那苦难的日子,想起老师对我点点滴滴的关爱,心中充满无限感怀……

20世纪60年代初,十四五岁的我在温县某村上初中,家住距学校一公里多的另一个村子。我兄弟五个,我是老大,父母靠种地生活,粮食收成缴了公粮剩余很少,每年都有一两个月缺粮断顿。记忆中小时候我从没穿过新衣服新鞋,都是捡的别人的旧衣裳旧鞋,衣服补丁摞补丁。我家世代是农民,但祖辈重视教育。我曾祖父是晚清秀才,我爷爷也省吃俭用让我父亲上了学,父亲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到我们这一代,父母从牙缝里挤食、勒紧裤带供我们上学。


【资料图】

我每天早起上学,都是母亲将烙好的黄面菜饼装布兜里,这是我一天的干粮。因为饿,往往上学路上我就把几个菜饼吃光了,然后一整天就要饿肚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想退学帮父母干农活,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但不敢给父母说,因为我要敢说不上学,父亲一定会打我一顿。

我上课开始心不在焉,走路无精打采。我的班主任老师名叫李振汉,当时二十四五岁,高个子,清瘦儒雅,总是面带笑容。他很细心,留意我不对劲,在某天下了晚自习后,李老师就陪我走回了家,一路和我谈心。

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晚的场景我仍历历在目。月光下的乡村土路上,李老师和我谈了很多很多。他说,决不能放弃学习,家庭困难是一时的,只有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努力考上学,才可能帮助自己的家庭,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只有多学知识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为国为家都得好好学习。

李老师把大道理小道理都对我讲了。为能说服我,他很详细地讲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李老师兄弟六人,他也是老大,家中很贫困,他刻苦学习,考上了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当了老师。通过学习,他最终改变了家庭面貌,为父母分了忧争了光。

李老师陪着我慢慢走着说着,一直把我送到了我家村口。月光下,我挥手和老师告别。这个难忘的月夜,令我受益终生。

此后,李老师将他穿过的衣服送给我穿,帮我免去了学杂费,给我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多的帮助。

再之后,18岁的我接伯父的班从温县来到郑州工作。大概两三年后,听说李老师也从温县调到新乡工作。我参加工作后时常想起李老师,他的品格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像他一样,我工作后努力照顾并鼓励弟弟勤于学业,两个弟弟都通过高考定居郑州。如今,我家五兄弟都在郑州生活,下一代7个子女都有本科学历,其中有三个是硕士。

李老师的教诲也影响了我一生的工作,我学着像他一样自强不息,从中学生学历到通过自考取得本科证书,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市级公司财务主管,还光荣地入了党。现在我也年逾古稀了,人老更思旧,我屡屡想起李老师,老师也有80多岁了,现在是啥情况?多方打听后,我得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老师仍在新乡,身体尚好。我马上和李老师通了电话,老师竟然还记得我,我一时语塞哽咽,近60年未曾相见……

我颇费周折联系上几个老同学,大家决定,近日一起到新乡去看望已是耄耋之年的班主任、好老师。我们都期待着久别重逢的那一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