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之后,要学会“公鸡理论”了
有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全世界的公鸡都消失了,明天的太阳仍旧会升起,人们仍旧早出晚归,公鸡是否打鸣,用处不大。
原来,世界不是被公鸡叫醒的——这就是“公鸡理论”。
不能认识自己,盲目抬举自己,人生就会失败,陷入痛苦和绝望。
(资料图片)
言归正传。
人生是一个抛物线的样子,在五十岁左右,就到了顶峰,再往后,就要下坡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公鸡理论”了,谋划好后半生,避免“盲目乐观”。
01
值得你炫耀的,恰好是毁掉你的。
有人说:“你炫耀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五十岁的人,多少有一点成绩,在单位上也是老手了。因此,很多人开始洋洋得意,要指手画脚了。
其实,一个人的功劳再大,也是“动了皮毛”,并没有成为顶尖人物。世界上几十亿人口,能够载誉全球的人,极少。
你要是炫耀自己,就是沽名钓誉。
在明朝时,福建有一个学子林吉士,读书很厉害,字写得很好。还常常写生僻的古字。
科考场上,他的试卷吸引了考官的注意,还送到了明武宗手里。
明武宗请林吉士到宫里,写了一个“古字”,让他辨认。他急得冒汗,却没有认出来。
明武宗说:“回去再读三年,再来考试。”
原来,林吉士,只是故弄玄虚,并没有把古代的字,学懂悟透。在皇帝面前,自惭形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个人的真本事,不在外表,不要刻意表现,而是在“内部”,甚至一辈子都默默无闻。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
公鸡得意洋洋地唱着:“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它先后和蜜蜂、啄木鸟、青蛙、老马对比,发现自己确实能干、出色。但是没有谁理会它,情况很反常。
老马说:“别看外表美不美,要看做了什么事。”
公鸡马上就低头了。
如果一个人很重要,那是因为他正在创造价值,而不是过去创造了价值。
让过去的过去,丝毫也不要炫耀。否则你会弄丢人生的垫脚石。输掉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这是很难的。
02
把平台当本事,是一个人最大的错误。
别以为,有人叫你“科长、局长”,就神气活现;明天别人会叫另外的人“科长、局长”。
风水轮流转,单位上少了谁,都能转动。哪怕你是一把手,也可以撤换。
有一段时间,新东方副总裁庄重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他离职了,迅速地把手里拥有的新东方股票卖了。他以为,自己离开之后,股票会跌落。
惊讶的是,他做的一切,都没有引起轩然大波,新东方也如往常一样,顺利运作。
思考一番之后,他感慨地说:“人在职场,要分得清那束光是自己发出的,也要分得清那束光是平台发出的。”
想一想,一个副总裁,也不能左右一个单位,更何况是一个普通员工呢?你认为自己在管理层,工作不能被取代。
事实上,你随时可以被取代。
真正不能被取代的是,一个人的智慧,勇攀高峰的精神。
五十岁之后,只要你还在职场,就别松懈自己,别倚老卖老。熬到退休那一天,再说吧。
看过一句触动心灵的话:“今天是威风凛凛的公鸡,明天就可能变成威风扫地的鸡毛掸子。”
羽毛在鸡身上,和在掸子身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价值也不一样。更重要的区别是“主动活下去”和“被人家操控”。
站在平台上,发光发热,以攻为守,才是上策。
03
注重精准发力,人生路越走越宽。
做人不能骄傲,不能占用平台,又应该如何做呢?
五十岁的人,难免会力不从心,不得不面对年龄的劣势。另外,学历、思想等,都有淘汰的可能。
我们不要忘了,“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
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厂长经理施桂初说过这样一番话:在四点钟打鸣的公鸡,因为太勤快,导致主人睡不好,就把公鸡掐了;五点钟之后打鸣的公鸡,因为误了主人上班的时间,也被掐了。
聪明的公鸡,四点钟就醒来了,但是不叫,充分做好工作准备,到了五点,精神饱满地叫起来了,因此备受厚爱。
做人,既要敢为人先,更要审时度势,稳步推进。
把上半生的所有成绩,都当成垫脚石,把五十岁当成起点,再往前走,就不一样了。
有的女人,五十岁就退休了。因此尽快适应退休生活,开启自由生活模式。
有的男人,六十岁才退休,因此要继续熬。从体力赚钱,转为脑力赚钱,别在体力上过于勤奋,消耗自己的健康。
有的人,六十岁也不能退休,七十岁还得干农活。就要在勤俭节约、技术上下功夫。为自己留下一定的存款。
对于陷入低谷的人来说,要重头来过,也不要过分担忧。努力学习,和儿女一起进步,依托好的家庭,保障余生的幸福。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年龄摆在那里,谁都不是小伙子。但是经验没有摆在哪里,需要自己去总结、提升。对自己“因材施教”,在老年来临之前,再努力一把,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05
古人说:“万事随风去,片叶不沾身。”
拥有的一切,都是外物;在别人眼里,你也是“外物”。
生活好不好,是内在的,你不要被“外物”迷惑了。尊重自己的内心,解说自己的平凡,默默经营自己的家庭,一切都会变好。
每个人都是一只漂亮的公鸡,但是别骄傲自满。
余生不长,默默无闻,从容不迫。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