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艺美术大师80余件钧瓷精品亮相上海,件件惊艳! 每日速递
河南工艺美术大师80余件钧瓷精品亮相上海,件件惊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当河南厚重的钧瓷遇上流行时尚的上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月20日,“日月同辉——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志暨李胜强、杨晓平伉俪作品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几天来,吸引了无数上海市民前往参观。
(相关资料图)
此次展览分为技艺、传承、创新、生活四个篇章,集中展示80余件优秀钧瓷精品,立体呈现出钧瓷由传统到现代的奇特魅力,涵盖了钧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从艺6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其徒弟李胜强、杨晓平这对钧瓷伉俪的艺术风采。这不仅是河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传承成果的荟萃,也是沪豫两地文化交流的盛会。开幕式上,杨志钧瓷艺术馆馆长杨晓平向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捐赠作品《日月同辉》。
钧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张重要名片,因其独特的釉料以及神奇的窑变而闻名于世,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美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
钧瓷的烧制技艺要求极高,从选择瓷土,到制坯施釉,再到掌控火候来烧制,每一环节都是精中求极。古人云:“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便是前功尽弃。
1947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的杨志,是钧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代钧瓷三杰之一,他始终致力传承钧瓷技艺、弘扬钧瓷文化,为当代钧瓷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钧瓷的“十八般武艺”中,杨志最擅长手拉坯和造型,坚持“型为本,釉为魂”“宁整勿碎,宁简勿繁”。其作品造型讲究气势和神韵,线条流畅,棱角幽雅;釉彩丰富,厚重而不轻浮,玉润而不娇艳。
本次展览中有多件钧瓷作品,都是杨志的代表之作。如作品《吉祥尊》汲取中国青铜器之精华,4个对称的雕饰兽头以“活环”为耳饰,极为难得。据介绍,历史上钧瓷从未有过“活环”,受玉雕“活环”启发,杨志决定变“死环”为“活环”,但因钧瓷是厚釉,稍微掌控不好就会断裂,挑战难度极大。经过苦心钻研,杨志发现了一种铁足釉,不易粘结,且耐高温,终于实现了钧瓷“活环”的创举。另外,此次展出的《佛尊》也尤为引人瞩目。
杨志作品《佛尊》
如今,杨志将钧瓷艺术传承的使命,交递到了女儿和女婿的手中。杨晓平是杨志唯一的女儿,从小接受父亲与多位钧瓷老艺人的言传身教,1989年正式进入钧瓷行业,善于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以熟悉的事物和陶艺手法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她的代表作《琵琶瓶》以古典乐器“琵琶”为灵感,造型古朴端庄、挺拔秀美,釉色莹润剔透、过渡自然。
杨晓平作品《琵琶》
李胜强因“爱”与钧瓷结缘,跟随岳父杨志学习技艺,与妻子杨晓平一起肩负起钧艺传承的重担。他的代表作《攀登》,口部以奋力攀登的蜗牛为装饰,彰显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釉色红蓝辉映,仿若晚霞,让人浮想联翩。
开幕式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称赞杨志从事钧瓷烧制六十多年,始终怀揣对钧瓷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致力于传承钧瓷技艺、弘扬钧瓷文化,为当代钧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培养钧瓷烧制的后继人才付出心血。
张雅芳说,李胜强、杨晓平是杨志的高徒,他们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同时,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开拓了更具时代意义的创作之路,创作出大量符合现代审美取向的精美作品。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认识钧瓷、享用钧瓷,进而提高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陶瓷乃至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
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表示,5月20日到5月28日是上海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本次展览是市群艺馆在首个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的精品展。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展览,吸引更多市民走进文化馆,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欣赏钧瓷瑰丽丰富的古典美,从中感受到钧瓷传承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领略其独特的东方意境和文化内涵,这也与“开放、融合、创新”的文化馆服务周主题所契合,加大对文化馆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引导更多市民、游客了解文化馆、走进文化馆。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6月18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