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力作——走进秦腔《再续红梅缘》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3-05-22 15:58:21


(相关资料图)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被誉为“摇滚之祖”的秦腔,已经在黄土地上扎根了上千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秦腔”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显现萧条之势。如何振兴秦腔文化,成为当代秦腔艺术家共同研究的课题。在众多发展思路中,著名秦腔艺术家李梅提出“传统秦腔文化出路在于守正创新。除了守住四功五法、行当流派等戏曲本性,还要守住戏曲的人民性、时代性”。李梅的观点受到广泛的认可,其本人更是将“守正创新”理论以《再续红梅缘》这部作品得以实践,为传统秦腔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秦腔传统剧《再续红梅缘》剧照 来源: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李梅是中国秦腔表演、秦腔教育双驱动的领军人物。她对秦腔的发展源于丰富的演出实践,她深知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的自然规律。李梅认为守正与创新不是矛与盾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共生关系。以秦腔《再续红梅缘》这部作品为例,它既立足秦腔传统又不为剧种所限,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蕴含当代审美意识,是一部兼具传承和创新意义的成功之作。

《再续红梅缘》取材于明代周朝俊的传奇作品《红梅记》,全剧服装采用戏曲传统服饰,表演紧扣戏曲传统程式表演,如剧中的李慧娘完全以戏曲正小旦行当应工,水袖功、圆场功、唱功、架子功……无一不展现了导演、演员对传统表演驾驭的炉火纯青。卢昭容则以小花旦应工,更注重表演,特别是手眼身法步的程式表现。另外还有裴生对生角道袍、水袖着装的舞台运用,判官二花脸传统架子功的展示,孟婆丑角行当的分寸拿捏,贾似道大花脸的台步唱腔及架子,小鬼们短打武生的跟头荡子……满舞台没有一个演员的表演能脱离戏曲(秦腔)传统程式化表演的范畴。

秦腔艺术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再续红梅缘》这部作品可谓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践,它的成功为秦腔艺术探索与发展开拓出广阔艺术前景,更是鼓励着更多当代秦腔艺术家为秦腔艺术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王飞,陕西蒲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游记名家联盟副秘书长。业余时间喜读书。出版有《信步南山》《敞开心灵之门》《豁亮》《在楼观》《哈喽,旅游景区》等多部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孙犁散文奖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