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丁春林:钟情国产老相机,从使用到收藏,一辈子快乐着
采访丁春林是我在2019年就有过的想法.
(相关资料图)
那年冬天我从东北出发,第一站到秦皇岛采访了刘振华,第二站到天津参访陈少军,第三站准备到山东采访丁春林,但是他在上海女儿家,结果错过了。后来到浙江采访了嘉兴的程文江、杭州的高继生。他们都是老相机爱好者或收藏家。
后来我几次在上海见到丁春林,特别是去年十月份我被封控在上海“海鸥之家”相机博物馆七天,而解封后第一个来探望我的就是丁春林,他带着疫情中淘到的红旗20相机给我看,我们约定今年找个时间,他返回淄博等我,完成采访。
这次到北京听说他回博山了,马上买了去在淄博的火车票,三个小时后随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挤出火车站,他已经早早等着了。今年初淄博的烧烤就火的一塌糊涂,都是来赶烤的人,下火车所见,除了人多,就是直播的网红多,都是开着手机在拍照和录像解说。
丁春林来接我们(同行还有开封的相机收藏人小白),他说博山是淄博的一个区,两地距离有四十多公里,他学开车时间不长,手法还有些生疏,但还是来接了。
其实我们因收藏相机开始交流也有二十年了,2008年第一次在上海见面,但以后联系并不多,2012年他出版了《老国产相机情》一书,给我邮寄了一本,内容非常丰富,我翻了两个晚上,对他的相机情怀深为感动,他投入的不仅是时间、精力、金钱,更是对摄影、对国产相机的眷眷之心,岁月可昭啊!
到博山已是午后,吃过一盘水饺,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丁春林家里,看他的相机,探他的收藏品位,品他收藏摄影文化的浓度与厚度。
由于我刚刚在北京采访了老照片收藏大家仝冰雪,同他讲了一路老照片,到家落座泡好茶,丁春林就把他收藏的老照片给我们看,让我大大的诧异,原来他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收藏老照片了,而且成果颇丰啊。
特别是这些年在上海,资源丰厚,他有机会接触更大的收藏空间,不仅老照片数量多,而且质量好,片幅也大。
这些老照片不仅有零散的购买,也有成本的相册,其中有位上海程女士的几十张照片,从民国到新中国,从年轻到暮年,都是一个人的单身照,这让我想起仝冰雪收藏的叶景吕的62张连续年度照片,想起他写的《一站 一坐 一生》这本书,而这个叫“程佩英”的女子,又有怎样的人生与故事呢?
老照片固然精彩,但我此行主要是探访他收藏的老相机,和了解他的收藏故事与人生轨迹。
丁春林老师1960年生人,1979年参加工作到了博山建筑陶瓷厂,由于他文艺出色,爱好音乐和熟悉各种乐器,很快就调入工会工作。这样他有机会接触摄影,用厂里的一台相机拍摄了大量工厂生产、娱乐、档案资料照片,同时也爱上了摄影。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企业开始走下坡路,越来越不景气,最后开支都困难了,1997年丁春林不得已离开工厂走向社会,自谋职业,开了一家小的音响店,卖音响和碟片,虽然没有挣到多少钱,但却聚集起当地的音响发烧友,融入了当地的音乐文化,也融入了他一直喜欢的摄影文化。
进入他的相机收藏室,看见几个柜子里摆满了各式老相机,他说都是国产的,一共有三百多台。
而桌子上摆的一摞纸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不是sy916的发货单吗?他还都保存着。
丁春林说当年我办的sy916网站和中华相机网给了他太多的帮助,不仅可以查到有关相机的资料和信息,还可以购买喜欢的相机,他当年在sy916买的东西太多了,这里的发货单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也是完好保存着。
他说在二十年前爱上了收集国产相机,但是博山是个小地方,基本没有可以购买老相机的旧货市场,也很少有人家有不用的相机,他因为开店又走不开,只能依托网上购买。
那一时期他进到sy916网站,就如同挖宝一样,看见什么都喜欢,关键是那一时期老相机的价格也低廉,给爱好者提供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那一时期老相机便宜,但是人们的收入也少啊,特别是对于丁春林这样的下岗工人,在博山开个音响店也是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他买相机的钱基本是省出来的,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爱好,日积月累,有了300多台的规模。
新中国在五十年的相机生产时间里,大约生产了1000余种相机,而绝大部分是试制、少量生产或者只有样机,真正走向市场,而大量生产的并不多,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能有300台的规模已经很不容易,毕竟再深入靠的不仅仅是运气,而是财力了。
丁春林没有盲目攀高求量,把精力放在买上,而是走上了研究老相机,挖掘摄影和相机收藏文化上,他写了大量的回忆摄影、研究老相机、总结中国相机工业的文章,在十几种报纸和摄影刊物上发表,对推动中国相机收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的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太多了,在摄影上,没有停止拍摄和创作,和参加各种活动,在参加的平遥、丽水摄影节上,均有摄影摄影作品入选。2008年获山东省“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在收藏上,除了写了大量收藏相机文章,出版《老国产相机情》一书,还于2018年接受央视专访,播出20多分钟的记录片《老相机里的旧时光》,详细讲解相机文化和他的摄影与收藏心里路程,这也是相机收藏家里最高荣誉了。
其实我们常常把收集和收藏两个概念表达的不准确,如果说有钱就可以大量的购买藏品,这并不叫收藏,而是只能叫收集而已,真正有价值的收藏不仅要有实物规模,还要有展示场所,最重要的是要研究成果,发表文章,出版专辑或者学术上有引领。
丁春林老师这些都具备了,他可称为相机收藏人士,或者是收藏家了。
我同丁春林这几年互动比较多,特别是有了微信和朋友圈,使得很容易交流和彼此关照,虽然现在经常在上海,远离他的相机和藏品,但是热情未减,而是把重点放到了老相机研究和摄影史料的归纳和整理。
利用上海的得天独厚条件,他有机会参加更多的老相机收藏研讨活动,也有时间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所以在交流群里每次出现相机和史料的争议,他总是能拿出相对应资料佐证,被大家视为奇人和资料第一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这些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收集资料和写作上,却也不乏抓住时机购买相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他就在网络上购买了一台红旗20(带稀少的35/2镜头),而且价格极低,堪称“捡漏”的典范啊!
这可能也是对他钟情老相机,痴迷相机收藏文化的最好回报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