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 古代诗词典藏本《杜甫诗选》-世界快资讯
杜甫是伟大的唐代诗人,在人格境界和诗歌造诣两方面都达到了超凡入圣的程度,被誉为“诗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杜诗不仅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画卷,而且是记录人们心底波澜的心灵史,被誉为“诗史”。杜诗鲜明地体现了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具有陶冶心灵、启发人生的重大意义。
现存杜诗1400余首,注本繁多,故阅读杜诗可从选本开始。
扫码购买
本书撰者热爱杜甫,长期研读杜诗,颇多心得。在此选录杜甫的代表作 255首,并以“注释”和“评赏”帮助读者理解、欣赏。读者阅后更加理解热爱杜甫,并有兴趣阅读杜甫全集,则撰者幸甚。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之少陵,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唐睿宗延和元年 (712)生于河南巩县,唐代宗大历五年 (770)卒于湖南的湘江之上。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令。青年时代的杜甫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曾漫游吴越,也曾放荡齐赵。虽然他二十四岁时曾应试落第,但这个挫折并未影响其情绪。他乐观潇洒,对人生充满信心,他期盼着攀登绝顶、俯视群山的一天,就像在《望岳》诗中所云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宝五载 (746),杜甫来到长安。次年,唐玄宗诏天下凡通一艺以上者皆赴京师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可是奸相李林甫嫉贤害能,玩弄阴谋使应试者全部落第,并上表称贺“野无遗贤”。杜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希望就这样被断送了。无奈之下,他多次向达官贵人献诗,又向朝廷献赋,希望得到赏识,然皆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其父杜闲去世以后,杜甫的生活日益困顿,靠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进三大礼赋表》 )勉强度日。直到天宝十四载 (755)十月,才被任命为河西县尉。杜甫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是个从八品下的小官。他得官后即往奉先县探看寄养在那里的妻儿,此时渔阳鼙鼓已经动地而来了!
安史叛军不久就攻陷洛阳,逼近潼关。杜甫带着家人混杂在难民群中仓皇逃难。
……
杜甫的一生,适逢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大转折时代,也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即开元年间,一共二十九年。那时的唐玄宗励精图治,又有姚崇、宋璟等贤臣的辅弼,政治清明,国家富强,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后期,也就是天宝年间,一共十五年。早从开元末年开始,唐玄宗逐渐萌发了骄侈淫逸之心,贪图享受,不理国事。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乘机弄权,政治日趋黑暗,国势逐渐衰弱,终于酿成安史之乱的大祸。直到八年之后,安史之乱才算基本平定,但是大唐帝国从此就一蹶不振了。这两个时期总长约五十年,与杜甫的生活年代基本重合。 杜甫在青少年时代亲身经历了开元盛世,亲眼看到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所以他对儒家的政治理想深信不疑,并始终希望实现这个理想。杜甫成年以后,目睹了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又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造成的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大动乱。所以他对当时社会种种不合理的弊端看得更为清楚,并能写出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写实诗歌。优秀的诗人都是社会的晴雨表,他们能比常人更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急风骤雨在杜甫心头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澜,杜诗中充满了哀伤愤怨、激昂慷慨。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其内在本质正是内心抑扬起伏的情感波澜。古语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用这句话来解释杜甫与其时代的关系,最为确切。
杜甫的一生,在诗歌史上适逢从盛唐到中唐的转折时代。人们公认天宝末年是唐诗的转折点,其前为盛唐,其后为中唐。清人叶燮和今人闻一多甚至认为天宝末年也是整个古典诗歌史的一个分水岭。天宝末年杜甫四十五岁,几乎就是他三十年诗歌创作生涯的中点。 杜甫上与李白等人同属盛唐诗人群体,下为元白等中唐诗人的先驱。从汉魏六朝到盛唐,诗歌创作的实绩已有丰富的积累,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达到了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杜甫在此时崛起于诗坛,以集大成的姿态对前代诗人留下的遗产进行全面的继承,并予以发扬光大。 杜甫在题材内容上为唐诗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他几乎全面继承了前代诗歌所有的题材走向,从朝政国事到百姓生计,从山川云物到草木虫鱼,几乎涵盖了包括社会与自然的整个外部世界,并与自身的内心情思结合无间,所以被明人胡应麟评为“ 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诗薮》内编卷四) 。如果说盛唐诗歌以描写具有浪漫色彩的理想境界为主,那么杜甫的诗开始转向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风格也从高华飘逸转向朴实深沉。所以从整个唐诗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杜甫正是由盛唐转向中唐的关键人物。宋人颂扬杜甫是诗史上的“ 集大成者”( 秦观《韩愈论》), 集大成的意义既在于总结前代,也在于开启后代。
总之,杜甫所处的时代在政治史和文学史两个维度上都是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是一个呼唤伟大诗人的时代,杜甫就是应运而生的伟大诗人。
……
当我们接受商务印书馆的约请,重新编选一本《杜甫诗选》时,有多种杜诗选本早已问世。如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杜甫诗选》和邓魁英、聂石樵选注的《杜甫选集》,这两个选本所选篇目数量适中,注释则简明扼要,对一般的读者很有帮助,也是我们编选此书时常置案头的参考书。 那么,相对于以往的杜诗选本,我们的选本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选目有较大的独特性。我们的选目是从杜甫全集中直接选择的,并未参照或刻意回避其他杜诗选本。木书完稿后,我们将本书与上述两种杜诗选本的选目进行统计比较,发现山东大学选本所选的 144诗题中,有 37题米选入本书,删减率达四分之一强。邓魁英、聂石樵选本所选的 226题中,有 67题未选入本书,删减率达十分之三。反过来,在本书所选的 193题中,有 55题未曾选人上述书的任何一种,新增率达十分之三弱。总之,本书所选的 193题、 255首杜诗,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杜诗代表作。其中有些作品或因思想倾向的因素长期不被现代选家重视,例如《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哀王孙》;有些作品或因诗体、风格的因素而被忽视,例如七排《题郑十八著作丈》、五古《火》,现在一并选入本书,希望它们能得到读者的重视。
其次是注释力求简洁。我们作注时参酌各家旧注,择善而从,引文仅注原始出处,不标注家之名。偶有己见,也仅注出处,不另标识。
第三,每首诗都有“评赏”。文字长短不一,或长达数百字,或仅寥寥数语。内容不拘一格,或串讲题旨,或分析诗艺,或介绍前人的重要评论。希望这对读者理解杜诗有所帮助。
我们热爱杜甫,我们希望通过编选本书向诗圣献上一瓣心香。一座庙宇可以接纳众多的香客,无论他们是先来还是后到,也无论他们贡献的香火是多还是少,都有资格在神像前顶礼膜拜。同理,无论别人已经编选了多么优秀的杜诗选本,都不会妨碍我们重新编选。这是我们不揣浅陋、冒然献芹的重要理由。衷心希望读者朋友喜爱这本《杜甫诗选》,衷心希望大家对本书的错误和缺点进行指正。
本书由我们合作完成。莫砺锋主要负责选目和评赏,童强主要负责注释,但全稿均由两人披阅数过,谨此说明。
莫砺锋 童强
2015年 8月于南京大学
节选自《杜甫诗选》导言
实拍展示
内文实拍1
内文实拍2
内文实拍3
《兵车行》与《丽人行》的出现,是杜甫创作道路上的重要转折,也是唐诗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其关键就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高度关注。中国古典诗歌长于言志抒情,虽然在抒发情怀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涉及社会现实,但总体上诗以抒情为主,其主旨不在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杜甫的《兵车行》与《丽人行》,以及其后的“ 三吏”“ 三别” 等,标志着其诗歌创作倾向的根本转变,即由具有浪漫特征的诗风转向写实。长期以来,诗人群体大多集中在社会中上层,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他们对社会现实缺乏了解,更不熟悉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而杜甫在长安的十年中,其生活状态非常接近中下层百姓,这使他具备了洞察社会弊病、体察民生疾苦的客观条件。杜甫是一位充满同情心的诗人,这使他的诗歌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啼饥号寒、叹老嗟卑,而是把观察的目光移向了广大民众,设身处地地体会民众的情感与感受。
内文实拍4
杜甫使乐府诗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典型、深刻的写实手法,刻划出普通百姓的真实形象,役夫、小吏、村翁人物等从此成为诗歌中的主角。诗人不再是一个居高临下对苦难民众表示怜悯的旁观者,而是苦难民众的一分子,他把自身的不幸遭遇与广大人民的痛苦及国家的灾难有机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内容真实、形象生动的时代画卷。“行”是汉代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对于古代乐府诗歌极为熟悉,古乐府的文词通俗古朴,形象生动,直抒胸臆,三言、五言、七言句式错杂运用,这些特点在《兵车行》中皆有所体现。此诗采用了“耶娘妻子”“被驱不异犬与鸡”等俗语;又用了“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的对话形式,都是乐府诗中常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继承乐府诗传统时,更重视对乐府精神的把握。古代乐府关注社会现实、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在杜甫笔下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摘自《杜甫诗选》
目录
已出书目
古代诗饲典藏本
扫码购买 18种
——扫码选购更多好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