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顶流闭店、欠薪,成“老赖”?除了打卡拍照,线下书店还剩什么|世界讯息
@言几又书店
昔日的网红书店品牌言几又,最近可谓是绯闻缠身。
(资料图片)
前脚被爆陷入“欠薪风波”,紧接着公司和法人又因为拒付欠款,上了失信名单。
曾经深受资本宠爱,5年期间融资2.5亿的“黑马”,如今竟然成了“老赖”?
相继退出北京、广州市场之后,今年年初,言几又在上海的“最后阵地”也失守了。
上海虹桥天地闭店告示
客服消失数月、储值卡无法退费、售后电话无人接听......
大面积闭店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状况,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平台投诉,让消失了的言几再度回归大众视野。
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关键词“言几又”,共计出现6986个匹配结果。
某消费点评网,关于言几又退卡无门的讨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网红“鼻祖”晚节不保?
当“网红感”被透支
昔日顶流跌落神坛
一家书店,可以不计成本到什么地步?
2018年,言几又西安迈科中心动工,光是书店就投入了1.4亿元。
据说,当时言几又找到了日本著名设计师池贝知子操刀,书店的设计风格参考了大明宫的构造特点。
@言几又西安迈科中心
后来到了郑州,言几又玩得更大了。
一出手就是7000平,15万本书,不仅将书店分割成一个个小小的村落,甚至还有观景台。
本以为到这就结束了,结果到了昆明直接找来了青山周平,直接奔着城市地标看齐。
直面湖畔的玻璃房书店
言几又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当初创始人的设想:言几又并不只是一个100%做书店的品牌。它是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空间,或者是文化消费品牌。”
如果说书店里开咖啡馆是基本操作,那么直接把餐厅开进书店的,恐怕真不多。
在言几又的成都店,不仅能买书,还能够吃到酸辣鱼肚汤、兔肉、鸭肠......
言几又成都店川菜馆
小情侣们约会无处可去,去言几又白嫖各画展,朋友圈点赞KPI轻松完成。
美发、美甲、餐饮、家居......在风头正盛的那几年,言几又几乎把“不务正业”发挥到了极致。
2年前,言几又在全国14座城市开了近60家店,3000万客流量、200万注册会员。
仅仅3年时间,从走红全国到大规模闭店。言几又的“闭店之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呢?
据内部介绍,言几又的门店营收来源主要是图书、饮品和文创,早期比例为4:5:1,其中最赚钱的是饮品,利润率可达到75%,其次是文创产品。
起初几年,占了政策红利、商业地产的优惠。
可是随着店面扩张节奏加快,泡泡越吹越大,导致后期比例逐渐失调。
2019年,言几又将图书销售比降至20%。
这一次,言几又进一步将图书爱好者们拒之门外。
面对业内竞争,电商经济席卷,疫情等挑战,高颜值的店面也无法成为解药。
当“网红感”被透支,撕去文青、文艺的外衣,作为一家书店的言几没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在近年来从风口中跌落的商业案例中,言几又的故事“脚本”并非孤例。
在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之下,烧钱圈地、不断扩张,直到希望覆灭,最后剩下一地鸡毛。
最美书店,“美”不是原罪
言几又的惨淡收场的原罪,不是因为美。
装修漂亮,十步一景,俊男靓女争先恐后地围着一面假书墙打卡拍照。
惹众多网红打卡的假书墙
不爱书的人,排队3小时打卡拍照,发圈的素材够了,不会再来。
真正爱书的人,在书店找不到归属感,便不会再来。
抛弃了“书”这一核心品类,选择成为一个做假的文艺“秀场”。言几又失去了爱书者为了一本好书愿意蹲守的书店情怀。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生前曾说过:“没有商业,诚品活不下去;但没有文化,诚品也不想活了。”
@诚品书店
有人说,言几又的“退潮”预言了线下书店的未来。
这一点,有范君不敢苟同。
言几又,代表不了线下书店。
同样作为复合型书店潮流中的比较出名的西西弗,被戏称为网红届的“书坚强”。
@西西弗书店
与言几又经营模式不同的是,西西弗卖书的营收占比是75%。
在西西弗,书的空间占比80%,咖啡吧座占比15%,创意杂货占5%,这个比例是恒定不变的。
西西弗书店的董事长金伟竹曾说过:“我是个生意人,不是文化人”。
新书推荐台上,上野千鹤子的《为了活下去的思想》和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紧紧挨着。
前者的作者是最近炙手可热的日本作家,后者被改编的网剧正在热播。
畅销书,就是西西弗的引流爆品。
专注卖书的西西弗,尽管一直被诟病“商业化太重”,但却真的能赚到钱。
图源:网络
所以说,网红书店的未来,依旧在消费者的书里,而不在烧钱做出来的面子里。
当人类的阅读习惯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书店经营者势必要作出调整。
增设跨界业态,诸如剧本杀、棋牌桌游、举办文化沙龙、小型音乐会,甚至有的书店还为“沙发客”提供睡觉的空间......
《编舟记》剧照
线下书店营造的空间感受,是互联网无法复刻的。
就像网友说的那样:书店未必是个好生意,但一定是个好去处。
而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空间享受,恰恰是城市消费者愿意买单的。
在去往书店的路上
@新华书店,80、90后的童年记忆
学生时代的第一本工具书,被小心翼翼的放置在书桌一角。
还记得上一次去新华书店是什么时候吗?(评论区聊一聊)
@状元书屋,学校门口总会有一家
除了黄冈试卷,男生最爱的《三重门》到货了没!
@猫的天空之城,女文青的乌托邦
大学时期的QQ空间,一张坐在“猫空”打卡的照片,死去的记忆回来了!打卡。写下一张明信片,寄给未来的自己。
@先锋书店
同事小K:“先锋书店,是南京这座城市给我的最大惊喜。”
@万圣书园,700天卖掉一本书
北京海淀的一众学术书店如今唯一留下的便是万圣书园了。
这里的8万多册图书,有一半以上的品种一年甚至才能够卖掉一本,沉没成本极其高昂。
@豆瓣书店
网友小佳:北京五道口的一家二手书店,50平的使用面积,却陪伴了我整个大学时光。温馨提示:“带塑封的书都可拆,拆开不买亦无妨”。
在每个漫长的生命之旅,书店以及在书店里的时光,都成了日后慰藉灵魂的礼物。
正如岛上书店门廊上挂着的那块褪色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抛开“颜值即正义”,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书店?
因为书店代表了一种共享。
读书本是一件孤独的事,但却因为有人跟你阅读了一本书而产生连结。
小某书网友在地铁偶遇到书友
有人说,书店最大的价值,是启蒙。
它可以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通往大千世界的精神灯塔,也可以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延伸。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关店1573家,新开数是关店数的2.6倍。
所以,书店并不会消亡,它只会重生。
文末话题互动:
你最喜欢的书店模式是什么?谁才是你心目中的“最美书店”?欢迎大家评论区一起讨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