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最聪明的处理方法:稳、准、狠_当前独家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打你个措手不及,就像夏天的风雨,说来就来。
如何应对事情呢?需要未雨绸缪,也需要相机而动。
《格言联璧》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真正聪明的人,总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之中,彰显气度。
01
“稳”:急事,缓一步,要稳住自己。
老一辈的人,常常告诫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你越是急躁,越会把事情搞砸,搞乱。
就好像你出门没有带伞,却遭遇了暴雨袭击,毫无方向地奔跑,浑身打湿了,人也困顿了,特别狼狈,还不如那些在雨中慢慢走的人。
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的一个春日里,和朋友外出游玩,就遭遇了大雨的洗礼。
在大家都乱成一团的时候,苏轼索性沐雨而行,还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明朝末年,张献忠占据了蜀地,自立为王。
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不知所措,还固执地认为,是蜀地的乡绅和明朝的旧官员、读书人,在背后捣鬼。
为了平定“内忧”,他下了一个诏书,让所有读书人都到成都举行科考。科考的目标,不是录用,而是屠杀。
科考的时间安排很紧凑,也显得很急躁。
雅安的一个官员,静下来一想,觉得不对劲,然后告诉大家,“时局不稳,不去为好”。
就这样,雅安的读书人,躲过一劫。
很多人就是因为急急忙忙办事,头脑一发热,就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了,从而被人欺骗,犯了致命的错误,悔之晚矣。
要明白,“急中生智”的人,也会是事情来了的时候,思考三分钟;或者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和演练,处理事情,一套一套、紧张有序的。
做人,有圆有方;做事,事缓则圆。
办事就像画圆一样,你得稳住自己,然后拿出圆规,找到中心点,接下来就水到渠成了。
02
“准”:大事,看长远,要精准推进。
很喜欢两句俗语:“一步错,步步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再大的山,也是一石一土堆积而成的;再大的海,分解出来的,也是一滴一滴的水。
一件大事,千头万绪,由很多细节组成。若是有一个细节出错了,可能会功亏一篑。
拿破仑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这句话,从拿破仑嘴里说出来,是有实际教训的。
1812年秋天,他带兵攻打沙俄。等到了沙俄,就已经是冬天了。
让他惊讶的是,沙俄的冬天,比欧洲冷很多,滴水成冰。
道路结冰了,粮草不能及时运送到前线,士兵也分散了,不能马上聚集到一处。
很多士兵被冻坏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拿破仑手下的士兵穿的大衣,用的是锡制纽扣,在极寒的情况下,碎裂了。
大衣不能扣起来,加剧了士兵的寒冷。
雄赳赳出发的几十万士兵,因为不能应对突发情况,不得不灰溜溜地撤退。
事情的细节,是环环相扣的,就像很长的项链,只要有一个“结”断了,就会掉链子,项链也会贬值。
因而,聪明的人,在做大事的之前,会有大的格局,做出长远的规划。
事前需要准备充分,考虑到物资和经济、人员上的补给。
事情需要按节奏开始,每一步都要保证有效,若有意外,还得停下来,修正一番。
事情需要圆满完成,在完成一大半的时候,还得憋一口气;全部完成了,就得检查一番,避免漏洞。
针对一些重要的细节,还有应对的措施,能挽救,也能避开。
03
“狠”:破事,别理会,要狠心离开。
总有一些事情,会搞砸,并且不能挽回;也有一些人,故意阻扰你,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千万别在破事上纠缠太久,你要抽身而退。
不管这件事有多大的利益,还是让你多愤怒,都不要去管了。狠心逼迫自己离开,才是最好的安排。
离开,不是放任,而是“拐弯”。
有一位女孩,去理发店理发,店主变着花样,让女孩烫头发,来一套全新的服务。当然,价格也不菲。
女孩很烦躁,但是看着店里有好几位年轻男人,担心自己气汹汹地离开,会惹怒他们。
忽然,女孩冒出一句:“我下个礼拜去做化疗,头发再好,也没有用了。”
理发店里,顿时就安静了。
总有一些人,你斗不过他们,又让你很生气。人多的时候,你还感觉是进入了“魔窟”,讲道理、沟通,都是没有用的。只要一狠心,对方就会对你忌惮三分。
电视剧《潜伏》里的一句台词:“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成功叫撤退。”
从破事的局面里退出了,你就能有全新的开始,去看一看另一边的风景。
爱错了人、被人恶语中伤、遭遇了失业、被欺骗......都没有关系,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插曲而已,真的不是片尾曲。
04
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把握好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至于事情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会完结,就不太可怕了。
稳住自己,别着急,你也会灵光一闪。
精准推进,看大局,你总能把握结局。
狠心拐弯,不纠缠,你还能继续前行。
那些人生赢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经历的事情,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愿你,愿我,办大事,做好事,抓小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