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家】黑塞《荒原狼》: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内向的人

来源:洞见 2023-04-14 22:50:12

黑塞《荒原狼》: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内向的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洞见·瑾山月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一直被誉为“灵魂阐释者”

他常年离群索居,性格孤僻内向,很少与人亲近。

但他的作品,思想极其深刻,情节更是引人入胜。

尤其是著作《荒原狼》,更是将世界的混乱、生活的荒诞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书中,一个叫哈里的资深社恐,惨遭社会打压,受尽众人排挤,像只闯入人群的狼,在尖锐又恶毒的驱赶声中四处逃窜。

他绝望到发疯,产生离奇的幻觉,看见自己夜店买醉,纵欲狂欢,虐杀同胞……

他拼了命地去合群,可到头来,还是那只不被接纳的孤狼。

绝境之中,哈里只得接纳现实,放弃挣扎。

他躲入偏僻的小镇,独居在寂静的阁楼,开启无人问津的生活。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反而在独处中获得了救赎。

心理学家荣格说:“读黑塞的书,像在暴风雨的深夜,看见闪耀的灯塔。”

不少敏感又脆弱的人,从荒原狼身上看见了自己,找到了力量。

眼下的时代,错综迷乱,危机四伏,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出门,恐惧社交。

我们痛恨自己内向,为孤僻感到羞耻,觉得“不被接纳”是种罪。

但《荒原狼》却让人明白:千万不要低估任何一个内向的人。

每一个社恐敏感的人,身上都藏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1

生活这片荒原上

谁不是一匹流浪的孤狼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全民陷入狂热之中。

有人盼着战场立功,逆袭改命;有人借机上位,争名夺利;有人幸灾乐祸,隔岸观火。

但也有人总是不合时宜地高唱反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个叫哈里·哈勒尔的学者。

他撰写反战文稿,攻击政府暴虐,讽刺人们的愚蠢,揭露道德的沦丧。

很快,他就被群起而攻之,汹涌的恶意像一枚枚炸弹,将他的生活瞬间炸成一片废墟。

报刊不再聘请他撰稿,社会组织将他除名,家族与他断交,妻子提出离婚,群众更是对他恨之入骨……

哈里被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慌了神。

慢慢地,他变得胆小敏感,看见人总要躲起来。

一天,他不得不出门办事。

一路上屏气凝神,缩着脖子沿墙根悄悄地走着。

忽然地,尖笑声从四周响起,石块劈头盖脸地朝他砸来,众人像驱赶老鼠一样戏弄他。

哈里撒腿就跑,误打误撞地混入一支送葬的队伍,他被夹在人群中,迷迷糊糊地游荡。

紧接着,小说里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一个陌生人迎面走来,冷不丁地塞给了他一本小书。

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上“荒原狼”三个字。

哈里灵魂一震:自己不就是一匹狼吗?只能去无人的荒原流浪。

想到这里,哈里匆匆回家。

他连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毫不犹豫地告别眼下的一切,踏上了流浪的旅途。

豆瓣上有条热门书评:

“荒原”代表着远离社会,拒绝社交;“狼”则是我们内心的孤独与对抗。

不少网友留言,说自己也是和哈里一样的荒原狼。

拒绝随波逐流,总是格格不入,等被伤得体无完肤,就只能各种躲藏。

不愿出门,不愿聚会,更不愿与他人缔结任何关系。

曾经的我们,真诚表达,坦率做人,但却总是被误解,被孤立。

可当我们学会缄默,与世无争,却又成了别人眼里孤僻的怪胎。

背负着不合群的标签,人前尴尬局促,人后自责羞愧。

恰如黑塞所言:“无法向外界展示自己,遮遮掩掩地生活,就好像一种耻辱。”

我们视孤僻为不可饶恕的重罪,把不合群当成巨大的羞耻,恨不能拿起利刃,把骨子里的内敛剔除。

然而,身处迷乱的人世间,人总要允许自己有逃离的权力。

社会这片荒原上,从来不缺可怜的孤狼。

但只要狼性尚存,我们就不会被轻易摧毁。

再汹涌的恶意,也杀不死一只内心强大的荒原之王。

2

向内行走的人

是被低估的孤勇者

哈里离开德国,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小镇。

他租了间阁楼,正式开启独居生活。

他几乎闭门不出,整日待在家里钻研学术,阅读书籍,撰写文稿。

这里是哈里的“独立王国”,除了房东太太,再也没人前来打扰。

少了外界的喧闹,日子静谧安稳,却也有数不尽的挑战。

生病时无人照顾,哈里只能与病魔单打独斗,甚至逼自己吃鸦片止痛;

学术成果无人问津,哈里在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告诫自己千万别放弃;

惨厉的回忆涌上心头,哈里便假想出一个朋友,向他倾诉,寻得安慰。

无数个难眠的深夜,他一个人熬到天亮;无数次病痛的侵扰,他一个人撑到痊愈。

哈里像是经历了一场小型涅槃,在极致的孤独中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他不再横冲直撞,更不会惶惶不安;

他敢于直面人世间的险恶,也敢于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一切。

他不再害怕孤独,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活得清醒、睿智而通透。

一次,他拜访一位教授,意外得知这位自己崇拜的前辈,竟在帮政府愚弄百姓。

若在以前,哈里必定针锋相对,但这次,他却只是起身告辞,断绝来往;

还有一次,哈里去到一个叫“魔剧院”的地方,这里是无政府主义者的天堂。

大家思想前卫,无拘无束,对哈里也十分友好。

可哈里只觉得吵,还是决定一个人回家待着。

曾经的哈里,极度渴望被接纳,做梦都想成为一名活动家。

可当他看清生活的本质,学会与孤独共舞后,才明白:

内向的人,照样可以恣意而舒心地活着。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为了撕掉社恐的标签,每天戴着虚假的面具,艰难地扮演社交达人。

佯装出热情与友善,逼自己认识各类朋友,再低声下气地去讨好他们。

可结果呢?

不是说错话,办错事,令自己出丑,就是被这种刻意为之的日常,消耗得筋疲力尽。

我们拼命做不擅长的自己,极力掩饰内向的本性。

却不知,生活从来都是自己的,根本没必要为别人而活。

没有他人的叨扰,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做事,专注地经营生活;

不被外界裹挟,我们能洞察自我的本性,不至于在盲从中迷失。

黑塞曾说:“内心总要有一处宁静的圣地,可以随时退避并在那里成为自己。”

向内行走,去关照,去思索,去搭救。

哪怕世界一片荒芜,我们也能在自己的领地上,营建出人生的花园。

3

荒原狼无处不在

人人都可以是觉醒后的哈里

曾经的哈里,遍体鳞伤,痛苦不堪。

当伤口在孤独中愈合,他的内心又泛起一股股炽烈的渴望。

他渴望去爱,去冒险,去寻找同伴,去拥抱美好。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忽然很想走出去,回归热闹的人群。

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溜达,去酒馆喝酒,到剧院听戏。

在一处酒吧,哈里认识了赫尔米娜,一个明艳动人的风尘女。

之后迅速坠入情网,沉浸在火热又堕落的爱恋中。

在赫尔米娜的介绍下,哈里还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聚在哈里身边,带他喝酒、赌博,甚至聚众狂欢,通宵玩乐。

疯狂纵欲之下,哈里日渐萎靡,精神涣散,甚至患上了妄想症。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去找赫尔米娜。

一进门,竟看见女友赤身裸体,睡在了一个陌生男子身边。

哈里顿时丧失理智,拿起水果刀,将熟睡中的二人捅死。

恍惚中,哈里看见无数幽灵,正张牙舞爪地飘向他。

他慌忙逃走,意识模糊地在大街上狂奔。

跑着跑着,迎面撞上一群暴乱分子。

杀红了眼的哈里,竟伙同暴徒开始行凶,他袭击政府,打砸商铺,枪击群众……

等体力耗完,戾气散尽,才踉踉跄跄地回家。

哈里一头栽到床上,沉沉地睡去。

睡梦中,他看见了莫扎特和歌德,微笑着向他走来,与他畅谈艺术、哲学,探讨命运和灵魂。

一番思想碰撞之后,哈里的心灵再次得到了滋养与净化。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根本不适合人群,只能过精神世界中的独居生活。

或许,赫尔米娜不存在,他也没有杀死任何人,一切都只是哈里的幻觉。

他在头脑里上演一幕幕闹剧,只为印证一个道理:

盲目合群远不如孤独自处,过度社交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故事最后,哈里离开了小镇,再次销声匿迹。

《荒原狼》的结局扑朔迷离,黑塞最终也没有告诉我们哈里又去了哪里。

他只说,人群里有无数只荒原狼,可能是身边的每个人。

我们没有见过荒原狼,但却在无数深夜里,看到过独自加班的白领,埋头苦读的学子,昼夜颠倒的打工人,还有背井离乡的创业者……

大家命运迥然,各有追求,但都经历过孤独,遭受过质疑。

我们都受过伤,吃过亏,有过不安,也几经绝望。

我们拼命向外求助,把自己逼得慌不择路。

可到头来,圈子越混越大,纷争却也越来越多。

在烦乱的琐事中打转,在复杂的人情中周旋,我们也早已筋疲力尽。

与其在外面苦苦挣扎,倒不如走回内心世界,去孤独中寻得喘息。

这世上,荒原狼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是觉醒后的哈里。

真诚地活出自己,每只荒原狼,都将抵达他想去的远方。

4

世界文坛上,盛行一句话: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热爱黑塞。

因为他孤独又强大,真实且勇敢。

而这本《荒原狼》,正是黑塞对自己人生观的高度凝结。

黑塞的人生,与哈里如出一辙,也曾因反战言论,遭受过猛烈的抨击。

他被迫离开德国,在流亡中,饱尝过生活的苦涩。

面对人群,他也曾恐慌迟疑,不知所措,也曾委曲求全,刻意迎合。

性格内敛的他,始终无法适应外界的热闹与社交的疲累。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黑塞尝试着做回自己,终于找到了内向的人,最适合的活法。

他用《荒原狼》替所有孤独的人呐喊:

“一个人只有探入自己的最深处,才能成为真实又完善的存在。”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生活更不应被他人主宰。

每个内向的人,都能在这缤纷的世界中,活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光彩。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