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察:后世的闺怨词,比起《邶风·谷风》,简直有点小巫见大巫
(资料图)
后世的闺怨词,比起《邶风·谷风》,简直有点小巫见大巫
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孔子问侍坐一旁的众弟子:如果有人问志向,你们的志向该是怎样的啊?有人谈治军,有人论治国,有人谈守礼之道。孔子问一旁鼓瑟的曾点:“你怎么想呢?”曾点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听后,欣然喟叹:“我也这样想啊!”这一段经典的“各言其志”被记录在《论语·先进》中,经久流传。因为它是《论语》中最诗意、最人性的段落。曾点描述的游春图和生活情志,恐怕是历朝历代许多文人的愿景吧。
踏春时节,也会想起古人在春天这般的悠然自得。不过,赏春吟咏,也只是文人墨客和较高阶层人士的专属;劳动人民的春天,多半是忙着耕种、放牧、采摘野菜。
穷人在春天一般不会饿肚子,特别是南方。因为苦菜、马兰头、香椿、马齿苋、荠菜……通通都发出了新叶嫩芽。草木葱茏的春天是可以挑肥拣瘦的季节,野菜中最好吃的当属鲜嫩的荠菜,烫火锅、做包子饺子馅儿,跟荤腥融合一处的山野气,别有一种鲜甜。这可不是现代人的口感,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且慢,这首《邶风·谷风》却不是一首抒写春日美好、荠菜青青的诗。它全诗四十八句,通篇极尽幽怨哀婉,诉说了一个弃妇的心事。
后世的闺怨词,比起《邶风·谷风》简直有点小巫见大巫,女子叙说曾经两情缱绻,如今,男子移情别恋的绝情冷漠,生活化的细节和各种心碎的回忆片段充斥其间,哀怨浓得化不开。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女子是注定要被打上“怨妇”的标签了,她沉沦在背信弃义的痛楚之中,甚至不如《诗经》中可视为互文的另一篇《卫风·氓》,那个耽溺于情的女子,最后还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
现代人对怨妇的态度,大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想想,如果只有荠菜之甘的春天,也没有什么意思,大地上还得长有生涩的苦菜、很多人闻之掩鼻的香椿。痴男怨女就像那些并不鲜甜的野菜,丰富着这个世界,他们的眼泪和真心,显得那么弱小无奈,又那么真挚可爱。
说到荠菜,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牧人的钱包”,主要是因为它像小盒子一样的果实形状而得名。在野地生长,无人采摘的荠菜变老了,成熟的穗子会结出钱包一样的角果。牧人的钱包,多么形象的比喻,牧人的口袋里若有那么多饱满的种子,便是富有的吧。富有了的牧人,会不会像《谷风》中的男主角一样,变心而另结新欢呢?荠菜可不关心这些人间的事情,它惯看“咏而归”的闲人,也不理会以泪洗面的弃妇。该抽芽的时候抽芽,该结籽的时候结籽,度过了一春又一春。 (本篇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