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爱上层楼,但高处寒意逼人

来源:山西晚报 2023-04-11 07:07:12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相关资料图)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楼,人造物。高楼上往往住着的是地位高的人。高和低之间就是阶级。登高楼,上层楼,是少年们的愿望,理想在云端,要步步登高,直达天听,才能看见。人从脚踏实地出发,目标是爱上层楼。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显然是说少年意气风发,上楼登高才是志得意满。少年,总是抬着头的,总是一眼就看见天,觉得登高就能摸着。不知的是,越高人越少,越高风越大,“天凉好个秋”。

这首诗的故事要从标题讲起,“登柳州城楼”。柳州,今天的广西柳州,也是国境之南,在唐朝更是边陲,是荒凉的地方。登楼做什么?“寄漳汀封连四刺史”,给四个地方官写信,这四个地方官分别是漳(今福建龙海)、汀(今福建长汀)、封(今广东封开)、连(今广东连州),四个地方一样的官职——“刺史”,诗是写给他们四个人的。

这很奇怪了,古代友人的赠诗或者一对一,或者对友人,即便对官职也是寄某个丞相、某个将军。柳宗元一首诗寄给四个刺史。这到底是给谁看?这四个刺史和柳宗元是什么关系?我们要先了解唐朝中期的“永贞革新”。唐顺宗即位后,为了反对割据的藩镇和操纵宫廷的宦官,任用了几位年轻人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柳宗元20岁进士及第,风光无限,成为改革的主力军。但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又由这群在朝廷内根基不深的年轻人来主导,注定是一场青春的豪赌。新鲜血液必然是想要改革立竿见影,必然是要除恶务尽,也必然会忘记这个大帝国背后的利益集团力量有多么强大,会把它们吞噬。这样的改革只进行了100多天,很快唐顺宗被宦官推翻,新太子即位。永贞革新土崩瓦解,柳宗元这几位改革的生力军被贬到边陲荒蛮之地,这是对高级官员的常用惩罚。这四位刺史就在其中,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在登到高楼最高层的时候,被甩到了地面。

少年成名,中年突变,柳州成了柳宗元最后的归宿,几年后,皇帝赦免了他,但他已患重病,死在了柳州。

这就是给四个刺史写信的原因,厄运的共通性,和柳宗元一样的人都深陷困境之中。这比个人的坎坷更加痛苦,这没办法归结于个人的遭遇起落,这是一代人、一群人、志同道合的那个理想的集体宣判。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这个时候登楼,柳宗元看到的不是“白日依山尽”,不是“天高任鸟飞”。而是一片荒凉,没有尽头的残破和愁苦。眼中没有天,天已在不可见的方位。心中没有锚定,心像漂在水中央,茫茫不知所去。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惊,是突如起来的政治风暴;惊,是意料之外,是面对强大压迫的恐惧。“惊风”“密雨”,忽如其来,排山倒海。一场雨水和江水的相遇,让柳宗元写出了那场宫廷之变对他内心的冲击,远处,狂风把美丽如霞的水面卷起;眼前,一层又一层的雨像箭一样射入花墙之中。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写完外界的风暴,写自己内心的风暴。本来登高是望远,但此刻却被树遮住了千里之外的景色,自己离那个政治中心已经越来越远;本来江流之下是顺风顺水,此刻却像自己的遭遇一样,百爪挠心,苦不堪言。

前三联写自己,写的也是同命运的四位同僚。“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一句“共来”,是这暴风骤雨中唯一的支撑,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我们一起来到了这百越之地、荒蛮之地。但他没有想出什么勉励大家的话,他的忧郁和哀叹,化作一声叹息“犹自音书滞一乡”,我们五个人各自分散,都在这样的大荒之地,却既不能相见,连通信都不可能,都被困住了。

山水没有安慰了他,远离政治中心的风暴也没有让他松一口气,他被自己的有所作为牢牢锁住了心灵,他被那曾经登高的楼囚禁了起来。

我们读这首诗,能感觉到柳宗元那种理想主义者的不服和委屈,能感觉到这样的变故对他的伤害如此之深。都说放下,看淡,但他没办法放下,也看不淡。

这样的人,不多不少,人间总不断,成为世间的灯。

十八花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