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去杜甫江阁的拾荒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长沙,长沙
一位文化拾荒人
(相关资料图)
在深情阅读这座三千年古城
在都市的幽深小巷里栖居苦吟
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
文学是他的灵魂
这段文字,节选自肖拥军新写的一首诗,标题叫作《长沙,长沙》。诗歌里,他称自己为“文化拾荒人”,捡拾文字,直抒胸臆。
49岁的肖拥军在开福区戥子桥巷开着一家小小的废品收购站,这是他的“生存”;写诗则是他的“生活”,写自己的经历,抒发内心的情感。“人即使在深渊,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利。”肖拥军娓娓道来,向记者讲起自己的故事。
爱诗的少年
肖拥军的少年时代,正是朦胧诗最火热的年代。他也不例外,热爱诗歌,有着文学梦。凭着安化山里人的勤奋、朴实、霸蛮,他成绩优异。然而,命运却同他开了个玩笑——高二那年,肖拥军因病休学,离开了校园。
“在广东待了几年,没赚到什么钱;2000年,我又去了浙江温州,从事电雕制版工作,一干就是19年。”尽管在温州工作、生活近20年,肖拥军却一直觉得有漂泊感。因为心里一直牵挂着在湖南老家的“两老两小”,2019年夏,他决定带妻子回湘发展。
在长沙,肖拥军曾做过超市收银员。收入不高但工作轻松,闲暇时间,他就去收泡沫箱卖。“人都是逼出来的。”为了多赚些钱,让家人生活更好,肖拥军干脆开了个废品收购站,做起了废品生意。
戥子桥巷是一条藏身高楼大厦身后的背街小巷,肖拥军称之为“市中心黄金地带”。废品收购站的生意全天无休,下午晚上最忙,非常辛苦。他安之若素,骑着电动三轮车走街串巷,一来二去,也积累了不少固定“客户”。工作之余,他用写作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朝花夕拾”。
文化拾荒人
“一边忙于生存,一边捡拾生活中的诗句,写成美文美诗,感怀人生,感叹岁月。”肖拥军的微信名叫“文化拾荒人”,创作时常“看心情”。有时灵感一来,如“白沙井水汩汩而出”,他便将三轮车停在路边,用手机快速打字。时间长了,有时候半小时肖拥军就能写六七百字。
“雨后初晴晓岸凉,荷塘幽处赋新章。三千丝缕心湖畔,一笑拈花菡萏香。”他在《赏荷》中,这样来抒写心中的荷塘。“且钓江河万古愁,狂歌一曲楚天悠。多情本是潇湘客,莫叹光阴付水流。”在《湘水感吟》中,他又是这样品读人生。他认为自己不是“文人”,而是“江湖客”。
来到长沙后,肖拥军的心静了下来,他认为是“心灵的变化”。他常去杜甫江阁怀古,追寻诗圣杜甫的足迹;也曾到橘子洲头,仰慕伟人风采,看湘江北去。还有那不眠的解放西,热闹的太平街……每到一处,肖拥军都免不了要吟咏几句,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与文友们分享,听他们点评。
不休的梦想
如今,肖拥军是湖南省诗词协会梅麓诗会的成员,基本上每天都会花时间去写作。“少年时热爱文学,但没写过,真正写作是这几年才有的事情。我感觉是年纪到了,想记录人生,表达感慨。同时,也是为了年少时的梦想。”肖拥军勉励自己,只要心中有梦,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30平方米的小房子被隔成两间,外间用来开废品收购站,里间是肖拥军和妻子的栖身之所。废品收购站干净整洁,他也衣着体面,拒绝油腻邋遢。在小小的房间里,他不忘读书。忙碌的生活中,他写下了六七百篇诗歌、散文,也有了固定的“粉丝”。遇到采风、逛艺术沙龙的机会,他常常不嫌路远赶过去,找寻创作灵感。
“湘水潮生一叶舟,长年漂泊志不休。云天暮霭苍茫色,岁月如江任自流。”暮色苍茫中,肖拥军曾在湘水之滨发出感叹,将自己比作“一叶舟”。“人贵在坚持,坚持就会产生奇迹。如果有机会,我想出一本书,把写的文字收集起来。”在肖拥军眼里,文字永远是自己“栖息的地方”,他会一直写下去,追梦不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