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命从容“谢幕”?他们给“空巢老人”做一本回忆录
清风一缕,宛如故人于身侧叮咛
明月辉映,照亮你我心中的思念
人间四月,岁至清明
【资料图】
切切情意,殷殷牵挂
清明节,是一个以生命为题的节日;医院,是一个看尽生命百态的地方。
人们常常热衷于谈论“生”,却不太愿意讨论“死”。
当死亡不可避免,当生命即将谢幕,如何让患者更从容地抵达人生终点,更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段旅程?
给“空巢老人”做一本回忆录
叶老是一名生命接近尾声的肿瘤病人,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安宁疗护,积极乐观的他唯一放不下的,是远在海外的女儿。
彼时,受疫情影响,叶老的女儿无法回国陪伴在老人身边,让他遗憾不已。医护人员决定为叶老开展“回忆疗法”。
“回忆疗法”,通过鼓励临终患者回忆人生往事,讲述过往经历,帮助其整理人生,重新体验人生。这也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宁疗护项目的做法之一。
在医护人员和社工的陪伴和鼓励下,叶老给大家讲述人生往事,也诉说了临终愿望。为期8周的治疗,他的分享,打动了在场聆听的每一位医护和护工,叶老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考虑到叶老与女儿迟迟无法见面,贴心的医护将叶老的回忆整理成册,将叶老的心里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做成一本“人生回忆录”,并为这本灿烂且满含父爱的回忆录,起了一个情意深长的名字——《树一样的父亲》。
最后,叶老的女儿未能见到他最后一面。但在这本回忆录里,她体验了父亲的一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
那一刻,见字如面。
用手心温度传递临终支持
另一位因肿瘤步入生命末期的王老,跟叶老的阳光、乐观完全相反,他总是待在房间里,封闭自我,门都不愿意出。
注意到王老的情况,刘丽兰护士长决定给他“开小灶”。她不厌其烦地鼓励他多出门散步,并亲自带着他参与回忆治疗。
起初,王老在回忆治疗中十分淡漠,常常在活动中睡着。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医护的鼓励、关心和陪同下,王老逐渐找到感兴趣的话题,从回忆活动的“局外人”,渐渐成为积极分享的“主角”。
在医护、社工无微不至的照料下,王老的行走试验、焦虑测试等各项评估中表现良好,症状也不断好转。
直到王老生命的最后时刻,刘丽兰都一直陪着他。她抚握着王老的手,用手心的温度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对待临终患者,你不需要讲太多,只需要传递你的支持就可以了”。
安宁疗护,呵护生命余晖
对于处在生命末期的患者而言,不可治愈的疾病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疼痛,还有心灵上、精神上的痛苦。
而安宁疗护,正是一种帮助患者面对临终期的医疗服务。旨通过给予患者支持、照顾,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让他们有尊严且舒适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安宁疗护中,“安宁”为核心,“疗护”是手段。
当插管、上机、打针……任何治疗都无法逆转生命即将退场这一结局,安宁疗护将是对患者及其家属最积极有效的办法。
积极,在于对生命质量的重视,而非对寿命的机械延长;有效,在于对临终患者身心痛苦的缓解,以及对患者家属心灵哀伤的抚慰。
纵然别泪咽不尽,且让生死两相安。
关爱生命,退场不散场
除了回忆疗法,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芳香疗法等,都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宁疗护工作的重要方法。
院内的很多医护,还自发组成了志愿服务队,为接受安宁疗护的病患提供义剪、文艺表演等服务,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也收到爱的回馈和感动。
此外,医院还会定期邀请第三方志愿者,到医院开展“爱陪伴”活动。他们像朋友一样与患者谈天说地,帮助他们排遣心中的郁结。过程中,志愿者也会将谈话记录下来,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提供帮助。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在老龄化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安宁疗护”及其重要性。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提交了议案,建议逐步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提交了关于老年患者安宁疗护的提案,并建议增设安宁疗护病区。
这个关乎“生死”的医学实践,让每一个患者在临终前都能得到安宁疗护。
或许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推动,但它对生命质量的重视,对生命末期所给予的尊重,值得被歌颂。
生命就像是一段遥远的旅途,不能重来,没有返程之路。但生命永远值得被热爱,哪怕时日无多,哪怕即将谢幕,安宁疗护对生命的关爱,永不散场。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魏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