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通讯!肢体剧艺术家李凝: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用身体来表达自己

来源:搜狐文化 2023-03-24 13:07:49

2023年3月24—26日,由先锋文化厂牌古德拉克、活塞文创艺术空间发起,南大原乡论坛联合发起的古德拉克青年艺术节,持续推出原创文化内容IP,致力于打造青年文化社群,输出新浪潮青年文化生态。本次艺术节以“平行江湖”为主题,从诗歌文学、独立影像、独立音乐、实验性戏剧、艺术展览及艺术市集六个板块尝试复刻出一个最小单位的江湖。并且邀请各行业艺术家,为武汉构筑一场多元跨界的新生代诗意江湖。

搜狐文化持续以丰富多元的内容形式向新潮青年持续输出当代、独立、先锋的青年文化,使“文化艺术”对青年的“滋养”自然展现,共享多维观点,洞悉多元文化。本次专访邀请到实验剧场&电影导演、肢体装置艺术家李凝,一起探索肢体艺术的抽象表达。

【李凝】用身体创作的孤勇者


(资料图片)

【名片】肢体舞者、当代艺术家、实验艺术、先锋

Q: 我们了解到您是美术出身,美术的观察思维、概念,和“肢体写生剧场(DrawingLifeTheater)”身体训练课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A:这是我们剧团最主要的一种训练演员的方式,它是可以让每个人快速的找到自己身体介入表演的一个桥梁。比如美术写生使用纸和笔,但是在肢体写生当中,将身体作为纸和笔来描绘我们身边的万物。人、植物、动物都可以当作肢体写生对象。但写生和模仿是不是一回事,除了对它的外形、特质可以用身体来描绘和呈现之外,对它还需要进行再生。这里所说的再生会涉及它的社会性、符号性、象征意义等。所以我们面对面前的“物”,需要用身体对它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生发出来的表演或者作品,它含有一种很独特的逻辑性和表演美学,以及当代哲学的身体性表达。

Q:近几年创作的《宽恕尾椎》、《毛孔》、《末趾》共同组成凌云焰的“身体末端三部曲”,和之前创作的作品相比,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异同?为什么选择这三个局部,有何指向?

A:至于“身体末端三部曲”尾椎、末趾还有毛孔,它都不属于中心化的部位,基本上处于离着大脑比较遥远的表层,或者是末端。本身就带有一种边缘型和去中心化的意思,它更加重视被人们忽略的忽略的部位。

其实它们确实恰恰是跟社会和生活摩擦最多的地方,特别是末趾,在 5 根脚趾里面,跟鞋摩擦最多。我们也经常用末趾来比喻你婚姻合适不合适,或者你社会的关系,都会使用脚和鞋的关系来比喻。末趾的隐喻象征性地呈现了我们作为个体跟社会之间的和谐与摩擦的关系,尾椎和毛孔同样也是。

记得我在演完毛孔之后就大病了一场,身上好多地方出现毛孔化脓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或许是因为排练在南方,湿气以及太阳暴晒都使自己的皮肤受到了很大的损伤,身体作为一种保护机制进行排毒反应,我倒是没有觉得是当做病来看,所以很自然地接纳。作为艺术创作者,很多时候不会以平常人的那种思维来判断事情。国外的大师级的肢体剧场导演Sasha Waltz说:“让我们陌生的身体和我们有个约会”,其实就是这样。

Q:与台词表达相比,您觉得肢体表现的特点是什么?在表演中,怎样用身体知觉去寻找空间的能量点?

A:台词或者一般语言表达比较单向度,它比较准确地使得人接受到、交流到信息,以及其中的意图和意义,或者是表述。但是身体属于多元,包容的,所以身体表达具有语言和文字之外抵达不到的地方的优势,就像我们经常说“意在不言中”或者“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个意思。很多情况下身体不说话,或者以身体的这种在场表达形式,会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及让观众参与进来。他会使你主动地去思考和感受,而不是在一个语言层面去理解,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身体如何在空间中寻找能量点,也是我们的一个训练课程,叫“身界”。身体可以在空间找到合适的一个位置之后,这个空间就好像被你的身体作为钥匙打开了。当没有人进入的时候,空间是沉睡的。但当人进入之后,身体处于合适的位置,或者能量点的位置,即便你不表演,因为我们呈现的不是把空间当做舞台来用,因为那样它还其实还是一个剧场传统的表达形式。我们想要做的让空间它本来就是作品。

Q:肢体表演打破舞蹈与戏剧的界限,在训练或表演过程中,您是如何把握肢体语言的度?

A:这也是我们所探索的领域,在我们凌云焰的语境和训练中,动作形态和身体是两个层面。

为了保持一个比较完美的统一,而不是非常分裂,我们编排动作或者呈现动作的时候,如何凸显表演者的身体特质?动作编排以及动作表演,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有逻辑和有根之水。比如默剧,实际上是用身体在说话,是在一个表述层面,身体可能也是很有特质的,但是它更注重的是动作之间连接起来,给观众编制出一个语法。

像肢体剧场,它更多的是呈现身体本身,你不动或者你动,首先让人感觉到的是身体,而不是动作。不管是现代舞还是民族舞,你会感觉到它的姿态,或者动作的张力,身体其实只是它的一个载体而已。但是你看肢体剧场,强烈的是想让你看到每个不同的身体本身,作为主体和作品而去呈现的。

Q:训练过程中,肢体表现的灵感源自哪里?您怎样理解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如何用肢体表演去表达生活中抽象的意向?

A:不管是话剧、舞蹈或者行为艺术,推动作者去表达或者寻找动作形式,它的引擎是很多的。而一般我们看话剧或者传统戏剧,大家都会觉得表达个人的情绪或者情感是很正常,甚至是艺术的全部了。其实作为当代的剧场表演或者身体的表达,它可以有很多引擎。比如用身体去呈现一种哲学的思辨,不会说我的正面去表达什么情绪,背面表达什么情绪。现在的表演已经脱离了单一的把情感作为作品发展的引擎了,还可以将思想、视觉、材料等作为一个激发点。

我特别喜欢把生活或者现成品,或者是生活中的人放进我作品中,因为我觉得生活是真实的,不管是先锋、还是古典,生活就像是土壤、海,而艺术实际上是海上蒸发的云,它是表象。我觉得一个人对生活体验越深,他的作品就会越有感受和深度,以及更有创造力和能量。虽然都说艺术高于生活,但我可能会说生活高于艺术。我经常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生活中的场景,就会觉得那些人极其的生动,比舞台上的人生动,有血有肉。他们的声音,他们的身体,身体状态,他们的行动,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表演,但是在我看来太美妙了。

Q: 在国内各大戏剧节、艺术节上经常看到您的身影,您觉得古德拉克艺术节有什么鲜明的特点?这次受邀参加艺术节的动力是什么?希望给古德拉克艺术节的观众带来什么样的不同体验?

A:古德拉克青年艺术节我觉得这种气质很诗性,这对此次艺术节而言很是个核心的东西。同时李增辉邀请我,我们都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他本身是一个音乐人,一直也在做实验戏剧。所以如果做戏剧,应该探索性和打破边界感会更强,是一个泛戏剧的概念,因为我不想把自己放在某一个圈子里。

德拉克艺术节可以把不同喜好的观众、人群集聚到一起,比如喜欢音乐的爱好者,他可以一不小心就喜欢上了肢体剧,其他喜好的观众也可能进入到另外一种艺术形式,这样交互渗透感。我是觉得应该非常有趣,也是希望能发生的。艺术本身也没有边界感,互相是一种互相催生的关系。

以前做戏剧节,我会邀请好多音乐乐队过来,并且自带乐迷。有些乐迷突然发现戏剧比音乐还好看,转头就成为我们戏剧的粉丝了。大家就这种互相的一种催生,很有意思。

Q: 作为中国最具实验性和野生力量的表演艺术团队,经历过国际上各大巡回演出之后,肢体剧场在国内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A:我个人是非常主动和努力地去做工作坊,或者是做一些肢体戏剧工作,尽量的让大家能够认识到其实我们拥有的身体,每个人都可以用身体来去创作和表达,甚至再不济,通过肢体训练,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对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目前来讲,我觉得群众基础逐渐在扩大,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肢体表达的方式,但是包括默剧、现代舞等在内的肢体教育还是很欠缺。

采写:Ke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