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消息丨“天生小说家”索南才让推出新作: 记录寻找信号的最后一代游牧人
写小说的牧民索南才让,早在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前,就在青海文学界颇有名气。这位从14岁起就挖过虫草,做过工人,当过保安、配菜生、铁路护路工、兽医的“80后”牧民,凭着对文学的野心和抱负,成为青海省第一位获得鲁奖的作家。
近日,索南才让获鲁奖后的首部小说集《找信号》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收录了他8篇中短篇新作。
《找信号》讲述了一群青年人在沙漠中寻找一个牧民遗体的故事,索南才让把寻找遗体的任务和冲突放在没有信号的沙漠这种极限环境中,来展现游牧文化面临现代文明冲击时牧民生活态度的畸形以及对待死亡的方式。
(资料图)
3月15日,译林出版社联合南京万象书坊,邀请青年作家索南才让、《收获》杂志编辑吴越、批评家何平,就索南才让新书《找信号》展开交流。
很多作家在遇到一个照亮自己的编辑之前,都经历过一段晦暗不明的时期。编辑就像一个摆渡人,把作家从文学的此岸渡到彼岸,对于索南才让来说,吴越就是这样的一个编辑。
吴越与索南相识于2018年的一场演讲,匆匆交换联系方式后,有一天吴越收到了索南才让所写的小说《巡山队》。
索南才让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是《荒原上》,首发于《收获》杂志,吴越正是责任编辑。吴越认为,作为新人,在《收获》上发表中篇小说这样份量比较重的体裁,不能仅仅只做到65分,要做到85分,才能打动所有人,所以两人花了很大力气修改《荒原上》,前前后后花了一年时间。《荒原上》一经发表,好评如潮,作家阎连科当天就打电话询问作者是谁。后来,何平为首的评委们还将其列入了当年的《收获文学榜》。
作为索南才让的责任编辑,吴越对他的称赞毫不保留:“索南才让就是我们一直在期待的那一类天生的小说家。”
这个“天生小说家”仿佛拥有双重面孔。在作家朋友那里,他带着草原的浪漫与粗粝,“赶着牛羊”,从一个牧场辗转到另一个牧场,偶尔还要在深夜与狼群对峙;而在他的牧民朋友那里,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在一帮不识几个字的朋友中,我居然在写小说,这对他们来说实在不可思议。因为我也只读过几年书,他们不明白我怎么会写出几十万字。”
相对于“天生小说家”,索南才让更愿意称自己为“最后一代游牧人”:“游牧生活到了今天,已经不存在真正的纯粹性了,我们这一代人也许就是最后的游牧人。”
或许正是“最后一代游牧人”的身份带给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同于徜徉于民族历史、特殊风物的少数民族作家,索南才让的关注点在当下,在牧民的内在精神和心灵。他说:“我更多地关注游牧文化到了危机时刻,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危机。一些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未来产生怀疑和质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不确定未来采取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这不是消极,而是变革的必然行为。”
在何平看来,索南才让的“真”,体现在他的生活经历和作品的密切联系上。比如《找信号》便是来源于作者游牧的经历。每年的春秋两季,索南才让会带上一些简单的面食,赶着羊群去沙漠,去青海湖边给羊群喂海水、补充盐分。进入沙漠之后,手机没有信号,甚至连人也看不见。这种只和羊群作伴、没有信号的日子一般会持续15—20天。人在沙漠里,忍不住地想到深陷沙漠无人来救等种种绝境。《找信号》里那个在沙漠中丧生的牧民便是由此而来。
他认为,《找信号》可能不一定是索南才让最好的小说集,但它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他在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后,个人生活的境遇、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进入创作新阶段的索南才让。
校对 徐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