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才是我们这一生,一直在寻找的归宿

来源:心灵深处艾闻 2023-03-16 18:55:05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都不容易,如果按照佛家的观点来看,众生皆苦,诸行皆苦,所以,“痛苦”大概真的是生活的本源——佛家的解语,对我们是有开示的。

如果痛苦是生活的真相,那么,我们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又该如何尽可能好好地过完这一生呢?


(资料图)

事实上,大概只有经历了很多,我们才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这种深层的人生哲学问题;这种在很多人眼中无聊透顶的问题。

但是,这就是所谓的层次和格局,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答案,找到解释,那么,我们大概才能理解生活,理解我们自己遭遇的一切,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然后我们才能学会接受各种痛苦和烦恼,关注并珍惜当下,进而让这一生,尽可能过得有意义。

就我而言,大概在经历了很多,到了这个年纪以后,开始逐渐意识到:

心安,才是我们这一生,最后要寻找的真正的归宿!

如果我们关注点放到“心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痛苦、烦恼等等诸多负面的情绪,大多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宁,或是烦心事不断,或是内心没有安全感,总是心神不宁,惴惴不安,各种担惊受怕,各种患得患失……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心安”,那么,这辈子,真的就一定能够过得幸福。

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会“心安”呢?

关于这个问题,逆向思维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和成长,那就是把问题换成“是什么导致我们内心的不安?”

我们通常的思维会认为,是外界的人和事造成了我们的各种不安,按照这样的思维,我们通常也会把解决不安,或者说让自己心安,寄托在外事外物上,指望自己各方面都顺顺利利,指望别人能够对我们好——尤其是那些我们在意的人,那些跟我们亲密度很高的人。

但是,命运使然,人生无常,我们未必能够有足够让我们“心安”的外部条件和环境,甚至,当我们与外界发生连接的时候,反而导致我们各种不安,比如,我们的情感就是典型。无论我们是深爱一个人,还是遭遇了感情的伤害,这种不安,就会吞噬自己——不要以为造成不安的都是“不爱”,其实,“爱”也会造成极度的不安,那些内在缺乏安全感,不能自给自足的人,尤其如此。

最终,爱不但没有能够让自己体验幸福,反而让自己陷入各种无尽的烦恼,担忧中。

感情的伤害,遵循也更是这样的逻辑思维,当我们在一份感情中遭遇了伤害、背叛等等之后,我们瞬间会陷入不安,而且这种不安是断崖式的、碾压式的,事实上,在疗愈我们的整个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无非就是让生活重新获得安定,让内心重新获得安宁。

是的,我们今生最大的心魔,就是不安,这种不安可能是一种现实的不安,也可能是一种虚无的不安,可能是明意识的,也可能是潜意识的……心若是不安,便是煎熬、折磨、精疲力尽。

想要自己生活安稳、内心安定,这是一个深刻、极度困难的功课,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支离破碎中,尝试去救赎自己,对很多人而言,终其一生,大概都很难完成这样的一个“涅槃重生”的蜕变。

对我而言,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突然明白了“心安”对一生的重要意义,于是,便也开始寻找心安的“解药”,至今为止,虽然并没有真正让自己能够做到心静如水的境地(事实上差得还挺远),但是有一些思考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

首先,要学会摆脱外物——无论是外界的人,还是外界的事,降低外物对自己内心安宁的“依赖度”。

我们内心的安宁,最终是需要我们自我供给的,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你便越是能够更早地让自己进入“心安”的人生阶段。

你对外物的依赖程度太多,以外物的“安”来支撑自己的“安”,那么,说到底你其实还是“不安”的,因为这种“安”实则是控制在外物手里,他人或环境对你友好则以,一旦反之,自己必将陷入无尽痛苦。

所以,学会依赖自己,学会依靠自己,靠自己来保证自己的心安,这是首义精要。

其次,活在当下,既不要纠结过往,也不要畏惧将来。

这是一句高频率见诸各种场合的话,然而,真正能够悟透这句话,并且知行合一的人,真的不多,我也如此,但至少我们得懂这个道理。

不安的人,很多时候,其实思维就是停留在两端,要么过去,要么未来,或是纠结于过去的种种,或是隐忧于未来的种种——能够让你纠结的过往,基本都不是什么好的回忆;能够造成你隐忧的未来,八成也不是什么美丽的憧憬,所以,你等于是自己在折磨自己,因为过去的已经发生,回不去了;将来的没有发生,你各种想象无非就是吓唬自己。

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只是当下,这一分这一秒,那么,这一秒“控制”好,则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心,就能控制好。比如,这一秒你的身边正好有鲜花盛开,你本来应该满心欢喜,但是你的内心却还想着昨天的枯藤老树昏鸦,明天的大雪狂沙,你的心,又怎么能够快乐起来呢。

活在当下,是很多过来人的金玉良言,尚需我们自己参悟。

第三,破除思维,停止内耗,重建自己。

内心不安,是一种极度的自我内耗,而这样的一种内耗,往往是性格使然,性格说到底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根深蒂固的习惯,所以,解决内心安宁的根本,就是打破自己惯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重建自己,最终形成好的反馈。

上面这段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几行字,但是,对我而言,领域出这段话,却整整用了大半生的时间。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身上,总是有很多的情绪垃圾,总是会有大量的自我内耗,这当中既有原生的问题,也有后天的经历——比如那些遭遇过伤害的人,往往就有这方面的典型特征。

在我的解读里,根本上,还是因为应对外界的反馈机制导致的,当我们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好的反馈机制造成了极端的情绪内耗,虽然我们也知道这样对自己不好,虽然我们也明白要看淡放下,但是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内在有一个强大的“惯犯”在控制着我们,这个“惯犯”就是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

所以,我们要重建自己,要让自己建立新的、好的、良性健康的反馈机制,碰到事情的时候,学会淡然,学会冲销,学会释怀,学会尽快清除负面垃圾,等等。这是一个艰难的改变自己的过程,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一天形成新的习惯,完成自我重建。

关于此,等有空的时候,我再专门写一篇这个话题的文章,与大家做更细致的分享。

最后,分享一点生活,从七八年前开始,我形成了每天几乎都要写写字的习惯,尤其是写《心经》,迄今而至,当我坐下来写字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是空前安定的,一篇《心经》大约半小时书写完成,而在这半小时内,再无烦恼,一切空灵。大家也可以培养一个习惯,让自己能够身心放空的习惯,无论对于疗愈自己,或是寻找内心的安宁,都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敬书的《心经》分享给大家,也祝愿每个人,能够寻找到内心的安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