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新:黄浦,都市里的江南“最悠长”
黄浦,都市里的江南“最悠长”
(相关资料图)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红色文化在上海发轫,海派文化在上海发源,江南文化在上海发展。”黄浦作为红色文化的根植地,海派文化的辐射地,江南文化的传扬地,三种文化在此相互交融,交相辉映。
在过去的5年里,黄浦区始终围绕全力打响“上海文化”黄浦特色品牌、加快建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引领区这一战略目标,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力以赴打造“开天辟地”红色文化根植地、“开放创新”海派文化辐射地、“继往开来”江南文化传扬地。
传承中的熔铸与升华
“海派文化并不是江南文化的简单汇拢,而是经过上海这个特大城市的集聚与熔铸,吸收了中国其他地方在沪移民所体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吸收经由来沪外侨所体现的西洋文化,才得以形成的。”这也恰恰与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相吻合。
豫园是老城厢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是上海江南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今年的春节期间,豫园灯会火爆“出圈”,堪称沪上最强年味担当。本次主题围绕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打造的“山海奇豫记”另大众眼前一亮,园区内的各色彩灯打造的东方美学将传统文化演绎极致。除赏灯之外,一系列民俗活动也令市民慕名前往体验,自2022年12月26日亮灯至2023年1月27日,豫园商城合计接待客流233万人次,同比上升20%。
豫园老街
为增强大众对于“国风、国货、国潮”的体验感,豫园商城联合园内商家,众多老字号也结合自身特点,融合非遗手艺,围绕“山海奇豫记”这一主题打造衍生文创产品。不仅提升了园区内的节日氛围,更是拉动了内需与增加了消费能级。
近年来,豫园商城坚持以国风主题元素,创新演绎优质内容,将不同仪式感的文化联结消费者,不仅增加了年轻群体的对海派老城厢文化与传统江南文化的了解与感知,也在传承文化的过程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豫园老街
生活小半径里的演艺大世界
自2018年11月正式定名以来,“演艺大世界”品牌标识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地标和演艺名片的地位初步显现,在黄浦区域内现有专业剧场25个,“演艺新空间”44个。其中,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心区,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也是重要的演艺集聚和产业发展区。上海大剧院、“城市音乐客厅”上海音乐厅、“梨园圣地”天蟾逸夫舞台、旧貌换新的黄浦剧场、中国大戏院,还有人民大舞台、长江剧场、新光影艺苑等活跃的大中小演艺空间,各具特色的剧场齐聚于此,百家争鸣。
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
作为美国林肯爵士乐中心在全球的唯一分中心,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是演艺大世界内首批获挂铭牌的“演艺新空间”。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大乐队汇聚了全上海最出色的爵士乐演奏家,高端爵士乐驻场演出享誉沪上。从海外传统的爵士演出大胆尝试制作中国观众喜欢的体验式、沉浸式音乐剧,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的初创作品《爵是我心》选择了贴近生活、能够与年轻观众产生共鸣的“青春逐梦”题材。
自去年10月在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首演之后,并长期驻场演出,在呈现高品质、高水准的爵士演出外,“去爵士乐中心看剧”,将成为上海演艺文化消费的新选择。
《爵是我心》演出现场
老剧场的新“把戏”
中国大戏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在中国仅有的两座带有“中国”名称的历史性老剧场,作为南北京剧名家非常青睐的京剧舞台之一,厉慧良、马连良、李玉茹、盖叫天、林树森、宋德珠、周信芳、梅兰芳等许多京剧名角都曾在中国大戏院登台献艺。这栋有着9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于2018年完成一次整体修缮,历时两年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大戏院
音乐剧《夜半歌声》改编自1937年马徐维邦同名电影,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出品,与2022年12月首映。在演出期间,剧场充分利用剧院及周边社区的文化底蕴,在公共区域设置国潮体验区,让观众享有“沉浸式体验”,实现文商旅的跨界与融合。
中国大戏院内景
1月15日,演艺大世界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首轮演出圆满收官。作为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闭幕大戏,自去年12月28日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首演以来,15场演出,中国大戏院共与近万名观众一同跟随着梦回洋溢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风情的海派剧院。在演出期间,在剧场公共空间内定制策划了“国潮市集”体验区,通过融合剧目沉浸展览,推动国潮、海派、经典品牌的联名与植入。
如今演艺大世界已经成为“上海文化”品牌最具标识度的区域,彰显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上海音乐厅、上海文化广场、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等海内外知名优秀剧场在黄浦各展风采,与时俱进的文化产品输出方式与内容“百家争鸣”,在黄浦“百花齐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