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对谈于丹:国学、文化和人生_每日消息
目录
01 人生的意义
02 知足、知止
(资料图片)
03 《大学 · 中庸》
04 格物致知
05 家庭、教育
06 山 、水
07 儒家 、 道家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各家各持己见,碰撞出美妙的思想之花,纷争不断的年代,成就了中华文明史的基石。
本期大咖会客厅,任泽平博士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老师做客泽平宏观直播间,畅聊国学那些事儿。
大咖会客厅
人生的意义
任 泽平:于老师。祝你节日快乐。
于丹:谢谢,咱们也祝今天晚上守在屏幕外的各位朋友,跟女性朋友们说节日快乐,跟男性朋友们说节日同乐。
任泽平: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在儒家、道家、法家,老子、庄子,包括周易,他们对这个问题都是怎么回答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
于丹:不要说先秦的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答案,我们每一个对于意义也有各式各样的答案。
儒家,是中国本土上基于伦理和秩序的一门学问。认为人的意义就是修其治平,也就是说人,越成为一个角色越进入秩序,有担当,这个人就越有意义。
道家正好反着。 道家认为,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作为天地之间这么一个自在体,人的意义就是要顺应。
儒家跟道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完全不同。儒家是分秒必争,像屈原说要时不我待,要自己争分夺秒,这就在时光中在争斗的这种是一种劣势。而道家,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顺应时光,做一个高士。
跟时光竞争,会知道自己做出业绩来成为角色。而在时光中顺应,会把自己还原给天地自然,做一个高士。
这两种我们在今天怎么看?我认为 儒家教我们怎么拿得起,道家教我们怎么放得下。儒家教我们怎么样像山一样去坚持,道家教我们怎么样像水一样去变通。人要是全活成儒家,固然是很有意义,但是会累死;人要全活成道家,固然是很潇洒,但这个世界就躺平摸鱼,没有人来承担。
人最好的状态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知道在我们社会之外,还有天地自然。我们在社会里,得建功立业,但是不要太计较。用出世心的潇洒,做入世事的担当。
人,前半辈子当儒家要拿得起,后半辈子要像道家一样放得下。很多人前半辈子用加法积累朋友、资产、人脉、学历,积累了很多以后,却被捆在那儿了。
杨利伟在飞天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宇宙飞船最难的不是飞起来,而是回来的时候能平安的落到这个点上。其实儒家是我们生命的油门,道家是生命的刹车。
所以中国人有个观点,就是儒道兼济,也就是儒家,给了我们一个大地上的秩序,就是人人都要脚踏实地,成为一个角色。但道家,给了我们一个天空,人还可以诚物以由心,还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自然因为比社会更恒久。
如果咱们要说天地人的话,就还会牵扯到佛家,佛家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一个人,脚踩大地做儒家去入世,头顶苍天做道家,明心见性,看得见自己跟世界的逻辑。
儒道是可以活在一个人身上,大概这个就是逻辑自洽中生命的意义。
知足、知止
任泽平:您刚才讲,儒家是教拿得起入世,道家让我们放得下出世,然后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儿,人就洒脱了。人要成名成家,也要发财当官, 但千万别成为欲望的奴隶,暮鼓晨钟惊醒名利客啊!
于丹:其实您说的名和利,现在凭空让大家放下是很难的。说放得下这个事儿,归道家。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提了几个问题:
1、 “名与身孰亲?”为了一个名誉劳心好神,最后得到的名跟你的自身谁跟你更亲?
2、大家就爱利,所以老子又问了第二句话, “身与货孰多?”你攒的这个力,是一仓库的东西算多?还是十仓库东西算多?跟你这个身来比的话,谁跟你更亲?谁跟你更多?
3、 “得与亡孰病?”你欣喜若狂,但失去时候伤心欲绝。
问完后老子说: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人越爱什么,什么就是你的软肋,这个叫甚爱必大被。多藏必厚亡,就是收藏越多,丢的越惨。
他最后给一个建议,“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要积累东西,到一定时候得知足;人是要进步,但是到一定程度得知止。知足、知止的人就可以长久。心里的名、利、誉这些东西,如果把握的得体的话,其实是一种努力进取的动力。
道德经里说这几句话,就是知足和知止,保着人长久,这些放下不是彻底放下,而是什么东西在有度上,有底线上做好一个平衡,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智慧。
《大学 · 中庸》
任泽平:您说的有点像我们经常讲那个叫中庸的智慧叫中庸,里面有句话叫“致广大而进精微及高明到中庸。”原来大家对中庸有误解,以为中庸就是平庸,或者说是老油条,因为中庸其实不是,中庸其实是很高明的智慧。
于丹:您刚说的这两句话,让我想起了冯友兰先生94岁给自己写的字寿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说,我把旧时的学问都阐发,用来解释今天的命题,我要极尽高明之后,平衡为中庸之道。
中庸是什么?是平衡。
有很多人只有平淡,只有平庸,而没有极尽过高明。所以中国说诗歌也是绚烂之极,最后归于平淡。人得曾经绚烂过,才知道平淡是真,人得真正高明过,才知道中庸。
武夷山的得道法师,他曾经跟我说,空就是万有的平衡。天空上真的什么都没有吗?日月星辰,春秋往来,正因为他有自己的一个循环,我们找不到一个内在可以描述的规律,我们尊称它为天空,就是它平衡了,它就空了。
后来,我们又知道宇宙飞船可以到一个更辽阔的地方,我们称它为太空。他说太空中有那么多星球,天空中有这么多万友,所以真正平衡的人才能把自己放空了,什么都没得到的人,会被那些欲念绑架着,什么都没有的人,你不可能让他放空,意识都不足,哪来的空呢?所以我觉得平衡其实是一个高级的境界,
任泽平:其实对,因为我也定期看看《论语》、《大学》、《中庸》。其实人生的智慧,是要去阅历的,就是些人生的道理啊,不是躺平就悟道了,其实是在过程中悟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你只有对人生有丰富的阅历,才知道每句话背后的含义,只有有了资本,才可以有无的境界。这很正能量,告诉年轻人不要躺平,不要以为你真的大彻大悟了,还是要在世上磨练。就像看《论语》,您也讲过《论语》,讲过《庄子》,阅进事事以后,看同样一句话,你的体悟是不一样的。
于丹:孔子曾经说过共学的四种境界。
第一个境界: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一个班集结在一起,这叫可与共学。就是世界搭的平台,都在一块儿。
第二个境界: “可与共学,未可与达到。”就是你学到了真谛。所谓悟道是什么,就是你没。没有学皮毛,没有在雕虫小技上较真儿,而是真正悟道了。
第三个境界: “可与达到者,未可与立。”就是上学时候你是学习委员,考了高分,等到拿文凭毕业的时候,你不一定能够立得住,高校的文凭不见得让你可以安身立命。
第四个境界: “可与立者,未可以权。”其实在这儿是做全变之讲,就是变通。所以立起来事儿还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在整个的时事变化中,顺势而为,不逆势而动。这种全变,变通,与时俱进才是最高的境界。
刚才任老师说了,人还得在事上磨,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是王阳明的话,他认为那都叫纸上谈兵,人不经事儿哪立得住呢?所以我觉得年轻不用着急去尝试什么,只要你带着悟性,这一路上的收获最后都是自己的。
任泽平:人生其实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你的阅历。同行的人和沿途的风景比要去的远方重要。王阳明讲 “心即理,知行合一”,世上磨练自良知。不要怕犯错,不知道错,怎么能知道对呢?其实有时候犯错是在开拓人生的边界,要勇于开拓边界。人生的长度很多是一样的,但是密度不一样。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经历了更多的事儿和看的风景,当然了,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可能定义也不大一样。
格物致知
于丹:任老师刚才提到了王阳明,我举例子是最能够证明任老师这个观点,就是空学死学,或者说太年轻时候学不明白,你得这一辈子去学。
图源:澎湃新闻
王阳明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生在这个大明的中晚期,他的父亲王华是个状元,家世非常好,他从小就有心向学,曾经格物致知。人呢,在少年时空格物是格不出来的。
由于父亲是状元,等到自己考进士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人的刁难,从18岁到28岁考了十年,他最后逐渐明白“世人以不第为耻,我以不地动心为耻”。
他28岁中了二甲,进士第七名,终于可以做官了,但是又赶上皇帝不好,赶上明武松朱厚照继位。
孔子有一个原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任泽平:“邦无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于丹:所以智慧这个事儿大家能学,装糊涂很多人是学不了。
任泽平:是的,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就这么来的。
于丹:是的。王阳明年轻的时候,他本着“虽千万人武王矣”,还不到装糊涂的那个岁数,所以那个时候他看到皇帝都这样,那怎么办呢?当然也在有比他位高权重的人也想为这事儿说话。他们就具名上书,要求罢黜刘瑾,结果折子小皇上也自个儿不处理,就到了刘瑾的手里,把这些相关的人都处理了。
只有王守仁这样的人还是年轻,有自己的气节,还要继续上书,这一下被打40板,还把他给发配到贵州修文县龙场驿义。什么是驿呢?就是一个换马的驿站,只有十个异族,他大概从34岁上路,走了两年才到。他自己写的叫百子千难,中间被这个追的跳河呀什么的,才到了那里。路上那些异族都病倒了,当地的那些少数民族连语言都不通,但是给他们送粮送油,还治病。
他就在想,都说格物致知致的是什么知?这些蛮夷之地,字都不识他们致是什么知?所以他才悟出了恶乃是良知,就是人本心的这种良心,也就是说恻隐之心。他明白了 致知乃是致良知。
所以他就说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没有什么样的事情在心之外,也没有什么道理在心之外。哪怕后来做学问,学生问他:你老说什么都在你心里,南山一朵花开,跟你的心有什么关系?阳明先生说: “南山花开,尔心未见此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尽。”
后来他平了冥王之乱,明武宗还怀疑他是同谋后,王阳明回了老家,在绍兴开这个阳明书院。那个时候他终于把学问给打通了,最后的天权正道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之恶就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历史上没有人说明白过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说孔孟诸王是一个体系,孔子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到孟子用于社会政治。到朱熹呢,又返归学问的考证,而最后到王守仁集大成,
这就是王守仁为什么是一个真正的这个立德、立言、立功三大德。他都做到了,通透了。朝廷用我,我就以武功去担当天下。
后来他再出来做官,在南京府做兵部尚书,是一个武官。不任用他的时候,他可以开阳明书院,传承万世学问。
所以世上魔这个事情,我还是觉得所有外在的学问。只要一颗心立住了,人人都能到王守仁说的那句“此心光明”,最后滋养的不就是自己的一颗心吗?虽然他只活了57岁,但是他真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的遗言,对我们今天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任泽平:是,王阳明号称两个半圣人。除孔子、王阳明外,那半个圣人就是曾国藩了哈。
我读《论语》,后来又读阳明,发现里边其实很有意思。《论语》是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到了王阳明这里,他觉得格物无法致知。要先正心诚意,再才能格物致知。所以有人就说王阳明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我觉得他其实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内而外的。你是由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对这个世界的这种感悟,包括各种链接。所以说, 人生是一趟心灵的伟大旅程。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最终都是要达到心灵的光明。你正心了、诚意了,所以格物了、致知了,自然就是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如果此心不正,后面的东西都百搭了。
于丹:我觉得阳明先生最大的贡献,也是因为他自己身体力行。他去格竹子不是格到吐血也没格明白吗?所以人先求外在的物理,而不求内在的心理,立根就立错了。我其实恰恰想说,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问题。孩子上了那么多补习班,被填鸭式灌输了那么多教育。幼儿园阶段小学化,小学阶段初中化,初中阶段恨不得学微积分了。现在家长一炫耀就是,孩子几岁的时候都会做几年级的题了,这真的是好事吗?
当一个孩子没有建立一个内在驱动力的时候,也就是说,他没有正心和诚意想去学的时候,怎么可能在外在压给他的事情里有乐趣呢?所以孔子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说学习这个事儿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不如好之,就是你真爱好也得去钻研它。但好之不如乐之,因为一个人在成长中就会知道,好之不全是乐趣,还要付出时间,还要花费金钱,可能还要得罪朋友。好之其实是一个蛮牺牲和奉献的境界。但是乐在其中就不一样了。你做的这件事情让你享受,能够有生命的享受与快乐。所以人如果在一个职业中能够做到乐之,那真是一个太美好的、可望不可及的境界。
那回过头来,我们说阳明心学为什么重要?倘若只从格物进入的话,你顶多到了知之,或者说到一点好之,你不会到乐之的。要是从正心诚意开始,用我们今天话说,找到一个人做事的生命内在驱动力。有了内驱力,你才有可能乐在其中。今天是一个比较物质的世界,我觉得阳明心学的这点唯心恰恰成为物质世界的一个平衡,就是让你觉得心里有,也可以跟大千世界去完成链接。
你看他贬到那个龙场驿的时候,那两年到了中秋节光下雨不出月亮。咱们现在也说,贵阳这个地方为啥叫贵阳,就是以出太阳为贵。那太阳不出,夜里月亮当然更不出了,所以他去的第二年中秋夜特别沮丧。因为第一年,前半夜下雨,但是守到后半夜好歹月亮出来了。第二年更悲催,守到后半夜月亮也不出来。所以王守仁曾经写过一首就叫《中秋》,“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他说, 就算天空没有月亮,我的心里有一轮团圆的满月,只有这轮月亮是千古团圆永无缺的。所以这就是他后来的此心光明。所以我觉得在一个过分物质的时代,正心诚意,把心学的东西跟我们自己做一点链接,应该还是可以有价值、有平衡的。
任泽平:您刚才讲那句。我也深有感触啊,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把爱好变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因为只有你喜欢它,才不存在什么加班,也不会存在什么痛苦。愿意为之而付出,甚至就不叫付出,因为你热爱它。我认为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包括经济学家、文化大家,都是因为热爱。因为一个人只有强大的热爱,才会激发他强大的这种潜力。其实人有无限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只是没有激发他最热爱的那个部分。所以说刚才我们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你的爱好变成了终生去追求的事业,然后你就一定能在这里面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体验出乐趣来。
家庭、教育
于丹:任老师您说这个呀,我特别感慨的就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小时候被灌输的标准答案太多了,他们的爱好太被忽略了。家长现在生孩子有危机感,就觉得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总是想让孩子在规范的早教路上,起跑越早越好。后来我就想,这个起跑线到底在哪儿?原来是上小学才起跑,再后来学前班起跑,现在已经到了胎教就起跑,孩子还没出来就开始在给他放音乐了。
任泽平:说到这儿,我给你补充一下。我前一段时间去看了一个工厂。你看中国人有多着急啊,厂里写的是什么呢?叫开战即决战,起跑即冲刺。干工厂可以,要真的干教育,这个事真的挺麻烦。
于丹:是的,我就想,起跑即冲刺,不输在起跑线,这是跑什么呢?跑100米可以这样。但是人生怎么也是个马拉松吧。我虽然跑不了四十二公里啊,但是五公里、十公里跑过。五公里、十公里,在开始跑的时候要求就是小步碎跑,一步不能超过两个脚掌。而且在开始跑的时候,要能保持着说话喝水的节奏。第一个十公里要这么跑,才有最后的冲刺。如果要是用跑百米的方式跑马拉松,那跑不了三公里,人就彻底残了。所以起跑即冲刺,就是把人生从马拉松缩为了100米,这是对我们的孩子负责吗?
所以刚才跟任老师很有共鸣的一点,就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乐在其中。乐在其中,得知道这孩子到底乐什么呀。现在家长太着急把我们的原创版变为一个克隆的山寨版,就是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你孩子自己的乐趣到底是什么?个人乐趣的发现比统一的培养更重要。
提问的能力比答案的能力更重要。甚至我还要说,最好的教育是扬长避短,而不是说所有的短板一定都找老师给他补上来。有的人是补不上来的。
坦率地说,我从小就是一个极度偏科的学生。语文跟数学成绩都没有什么悬念。语文没悬念就是作文上展板,基本上没下来过。数学没悬念是我能及格,但不用指望着我能够上个80分,上70分都很罕见。
任泽平:于老师,我给你报告一下啊,咱俩恰恰相反。我的数学是拿过数学竞赛奖的,但是我的语文,包括英语老是踉踉跄跄的。
于丹:所以任老师你想,如果咱们要说开战即决战,起跑即冲刺,你我在当年可就都拧巴坏了。所以我后来想,我这样的人还能上四中文科班,最后还能考好大学,就是因为当时偏科还是被包容的。但是现在卷的太厉害了,现在这个分,别说一本考不上,可能二本都考不上了。所以我就想说,缓解社会焦虑,其实要鼓励孩子做自己。人有一点自己心念中喜欢的东西,他才能够真的好。
我们小时候,就是80年代,考大学的人都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才不怕。那我学不好数理化,只能学文。我就想,学文我能够干什么呢?一个,我希望我对我的语言负责。
另一个是我希望对我的文字负责。对语言负责,我就能选择教书。对文字负责,我就能选择写书。其实我这一辈子就在做两件事,教书和写书,就没有干别的。但是这两件事恰好我是乐在其中的。
所以我们聊古典文化,它怎么样应用到现在,我就觉得做家长的要缓解一点焦虑。 三流的家长做保姆,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一流的家长做榜样。如果像保姆一样伺候孩子,在精神上跟孩子永远有障碍。如果像助教那样,倒是你学问很好,可以督促孩子学习,但是也不意味着有价值有默契。
一流家长做榜样,就是人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买单。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对未来都有希望,允许每个人做自己,允许我们的那颗心都像阳明先生说的那样,像南山一朵花开一样,是明亮愉快的。这样的话,离那个乐之的境界应该会稍微近一点。
任泽平:刚才于老师你的嘱托有利于大家的家庭幸福啊。你讲的这些东西一定是让大家非常的受益。因为尤其是像到了咱们这个年龄,越来越感受到,如果说很多事情是被动的,肯定干不好,关键是人生根本就不幸福。
您刚才讲,我们很多教育有标准答案,把孩子培养成隔壁家的小孩,没有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乐趣。您刚才讲您的成长经历,其实我也感谢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我无限的包容。就是觉得这孩子干啥都挺好。所以说到最后,无论是考学也好,择业也好,选专业也好,父母都是尊重我的意见。
我原来学纯数学专业,又跨专业学经济学,然后又做公务员,后来下海又开始折腾自己干事。父母都是觉得,挺好啊,咱泽平干啥事都是对的,你就追求自己内心的直觉就对了,所以我觉得蛮好。
于老师,我觉得你今天讲的一定会影响到很多人。其实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就是一句话特别重要,叫正心正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儿。最终就会开花结果。
我请教你一句话哈, 论语里面讲,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很有名。但是我看大家的理解五花八门,于老师跟我们讲讲您的理解。
山、水
于丹:这句话像任老师说的非常有名。我觉得一个最好的人格也是山水相依。所谓仁者是乐山的,那也就是说山是坚持的,是恒定的。以山为欢喜的人,内心是有准则的,愿意去进取努力的,是能坚守的。而智者乐水,上善若水,是变通的,是流动的,是处下而不与一切争的。喜欢水的人,他就更聪明,更变通,所以才有这种仁者寿,智者乐之说。
也就是说, 一个心胸博大,能够仁爱别人坚守准则的人,他心底坦荡无私,所以他就可以活得很长寿。而一个智者,在变通中看见了世界的千变万化,他就活得有自己的这种乐趣。
所以,仁者当然是静的。山,它是不动的。但是,智者他一定是动的,是水是一定流动的。所以我觉得呀,在今天怎么样能够做到人和智的平衡,还是开始我们讲儒家和道家的道理。
如果都做儒家,过分的坚持,那你是承担了责任,当然会很辛苦的。但是如果过分聪明,做墙头草,没有原则的话,那这一辈子会随波逐流的。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说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在自己的价值默契中,有方向、有标准,同时能够不断变通,那其实就是山环水绕的一趟人生旅程。
林则徐说一句话,他说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在登山的时候,就是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人整个的情怀应该被高山托举着,但观海的时候,应该你所有的深情满意如同大海。所以在你仁爱的时候,就如山一样的包容博雅。
那仁是什么?单立人一个二,二人成仁,两个仁就是仁爱了。也就是咱俩怎么将心比心?比如说你理科好,碾压了我的理科。但是你能够觉得我文科好,也有我的一条路,这其实是大家的一种将心比心,这就是仁爱了。
而智慧是什么?王阳明有一句话说得好,说智只是个是非之心,人明辨是非就是大智慧。也就是说,人如果能够知道好歹,不舍本逐末,能够分清轻重缓急,跟社会有自己的逻辑自洽,那你已经是一个智者了。
可以说仁者坚持,智者变通。坚守与变通相匹配,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仁有智,非常好的一个人生了。所以我觉得人,坚持中一定要有变通。任老师刚才说你的家长特别好,做什么都觉得孩子是对的,其实很符合我们教育学上一个观点,叫做好孩子是夸出来。其实好孩子并不是打出来,骂出来,而是觉得好孩子你还能够更好,你值得更好,孩子就会朝他自我那个方向越做越好。
我们都有坚持,但是在坚持中又有变通。比如说我本科上的中文系,硕士的时候因为喜欢传统就学的先秦两汉的文学,哲学、论语、老子、庄子这些东西,但是我读博士的时候没有继续这个方向,而是选择了大众传播学。
当时在选择的时候,我的老师们其实都说好遗憾呀,你原来读硕士的时候,这么有悟性,传统文化底子这么牢,大众传播有什么学问?你为什么要去学那个呀?因为我当时就觉得,中国文化要用一种传播方式给到大众。所以我学完博士以后,像您刚才说的百家讲坛,就是用传播学的方式,把我硕士时学的传统文化内容激活再传递出去。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有山一样的坚持,水一样的变通,山环水绕中,你总会遇见一个恰当的自己。我们这一辈子的路都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别人,而是在探索中扬长避短。自己好之又能够对他人有益的一件事,我们能够把它给做成,这就是仁者和智者相辅相成的一条路。
儒家 、 道家
任泽平:刚才于老师跟我们讲的山和水,仁者和智者的关系,听了以后我觉得豁然开朗。这里我有一个体会, 人其实是一个综合。过刚易折,但是过柔也不行。一个人过柔肯定缺少阳刚之气,天天刚也不行。我们经常讲的叫雌雄同体的都是英雄,能屈能伸。山水的关系,就像刚才您讲的, 山是一种坚持刚毅,水是一种柔和变通。一个人又有山又有水,一定能够成大器。
还有,我们经常讲说,古代描述一个人说以后能成大事,一定是一代枭雄,人走路叫龙行虎步。虎它很有气势,龙又很飘逸。我觉得这些东西还是蛮有道理的。刚才讲到仁者,我这里 再请教于老师一个问题。我们儒家文化里非常崇尚仁,仁义礼智信。那仁究竟是什么意思?究竟什么是仁者?
于丹:论语不到2万字,仁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为什么仁是一个核心?刚才我们说了,从字面上最简单的解释, 单立人一个二,叫做二人成仁,这是中国老百姓说法,就是俩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仁爱了。
孔子的很多学生都跟他求教过,问老师说,仁是什么呀?孔子也有过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说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立达。能尽取弊,可谓人之方也。
咱们每一个人都不容易,在世界上,所谓安身立命,咱得先立住。我想立住,你也想立住,所以我在立自己的同时不能挤兑你。你垮了,我就立住吗?今天真有人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儿。所以,我想立,你也想立,就己欲立而立人。我得用立自己的心帮你也立住。一旦立住,咱们的第二步就希望发达,这就是己欲达而达人。
像任老师有一些预测的时候,不管是买房还是贷款的方方面面,你把你的分析告诉了别的朋友,别人就从你这里获利了,这就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想想有多少家庭因为你的眼界和学识获得了一个良好的收益。这在过去叫做法布施。法布施比财布施还要更高级。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接着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譬就是比喻,就是将心比心,你跟身边人去将心比心,就已经是仁爱的方式了。这是他对仁的一个解释。那当然还有其他学生也问他,他每回解释都不一样。
《论语》里问君子应该怎么做呀,什么叫孝啊,什么叫仁?跟不同人解释,答案都不一样。所以还有一个说法,他讲的拆解的元素分析,我们用今天话说叫要素配置。就是 人的要素是什么?他给匹配了五个元素,叫做恭、宽、信、敏、惠。
图源:新浪网
这五者什么意思?他说仁爱的第一要素就是恭敬,因为 恭则不侮。我们对别人有毕恭毕敬的心,就不会招来对自己的羞辱。人跟人之间有戾气,很容易冲突。为什么会有这种冲突跟羞辱?他觉得是你自己从内心对别人不够恭敬。所以第一句话就叫恭则不侮,恭敬别人就不自取其辱,是仁爱的第一点。
第二个字叫宽, 宽则得众。你对别人越宽和,越得到众人的心。对别人越苛刻就越拉仇恨,没朋友。
第三,叫信 则人任焉,就是守信。如果说恭和宽还是讲做人,那么信就是讲做事。要想让别人任用你、任命你,给你工作的机会,就要守信誉。但是光守信誉没智慧还不行,这就是第四点。敏锐的敏,敏则有功。谁敏锐了,谁就能建功立业。
最后一句话叫做 惠则足以使人。恩惠的惠。你一个人又守信用又敏锐,干活干的好了,要做领导带团队了,这个时候就要有这种恩惠之心。足以使人,惠字下面是从心字底,而不是金字旁,说明真正的恩惠不是发红包给奖金能实现的,得将心比心。心上的恩惠是真的让人能够肝胆相报。所以你看仁爱的要素是什么?就是恭、宽、信、敏、惠。他认为五者做到,仁可以行于天下,这也是他对于仁爱的这种解释。
任泽平:我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应该是《大学》里面讲的,什么叫贤者。我治理天下,要得到一个贤者,就是类似丞相,他不需要关心具体的事物,需要能够希望别人好。就像您说的,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其实这样的人就是贤者对吧?他就可以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其实当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说能力比别人强,当然这也很重要。但是你真的得有那种希望别人成长的这种内心,自然就能够带出徒弟,带出一个好团队来。
于丹:任老师刚才您提的那半个圣人曾国藩,在曾文正公的家书里面,他说过怎么当领导的八个字,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我觉得这八个字就是当领导的气度。有了功劳绝不独居,用今天话说,你说董事长能够自己贪功吗?从保安到保洁,人人都有功劳的份儿,这叫功不独居。但是有了过错,那我是老大,我担着。过不推诿,有过错不能推给别人,有功劳都是别人的,其实有这样的心就能做领导。
有的时候咱们看,其实做管理的不一定真是哪个专业里面的尖子,其实他就是人品、心胸、能用人就行了。所以你看《史记》上面讨论,说当年的楚汉之争,楚霸王项羽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他为什么得不了天下?是因为他就只有一个亚父范增,还被他给活活气死了。范增最后还说,竖子不可与谋。但是刘邦,一个亭长出身,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他有韩信为他决胜千里之外,有张良为他运筹帷幄之中,还有陈平等那么多良才良将。也就是说 作为帅,不是斗自己的匹夫之勇,是能够用人。所以其实什么是真正的贤者,我们大概把古往今来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就知道气度容人这件事情真的是一个很高的修养。
任泽平:感谢于老师,我们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哈。其实孔子包括儒家文化,有他自己的世界观和生死观。有一次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曰:“敢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啊,徒弟问孔子说,死是什么样子的?生死是什么概念,孔子就告诉他,未知生焉知死啊。我的理解就是,好像我们的儒家文化都是现实主义者,或者是现世主义者。你怎么理解这事儿?
于丹: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用庄子评价孔子的话说的更准。庄子说过八个字,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我觉得这话说的非常好。什么叫六合?过去中国人认为地球不是圆的,是个六边体,所以六合就是我们生活的已知的内容。六合之外的东西,圣人存而不论,承认它的存在,但是我不去讨论。因为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所以,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文化,那么就像季路问怎么事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都没伺候明白,想要伺候鬼神,回家先伺候你爹妈去吧。孔子的意思就是说,你活明白了吗,就想死后的事儿?先好好在当下活明白吧。
要活在当下。就是人先活明白了,先去事人。事人其实是他的孝道里面的一个思想,这是儒家思想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他是认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就是你爹妈都这个岁数了,你膝前尽孝还有几天,现在还琢磨事鬼神的事儿。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到,有些老年人去世了,儿女出于内疚,白喜事办的轰轰烈烈,墓地买的比活着的房子还要高大上,然后哭天抢地。要是按孔子那个想法,与其等到事鬼神的时候这么努力,不如在事人的时候好好做呀。所以,儒家是把一切神话都给他合理的现实化了。
比如说过去大家跟孔子说夔一足。传说中夔只有一只脚,你说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夔这样的良臣一而足矣。不是说有一只脚,而是说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后来又有学生问他说,皇帝四面,四方脑袋,长了四张脸,是个什么样啊?孔子说皇帝四面兼听,兼听则明,哪有长四张脸的?所以你看非常有意思,就是所有原来的神话传说都被孔子合理化。 孔子是认为,在一个唯物的逻辑中,扎扎实实活在当下,这是儒家的本分。所以你看道家从老子到庄子,庄子的那种无端崖之辞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从小神龟到花鸟鱼虫啊,从大树到小草啊,从鲲鹏到众鸟啊,都在对话着。所以庄子是一个烂漫的神话世界,这种智慧是属于道家的。
但是儒家正因为有一种笃诚的、现实中的君子坚守,所以他的现实逻辑合理化,才能让我们先忘却鬼神与死亡,而在当下,去理解生的意义、世人伺候父母和君王的意义,才能够有价值。所以我有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中国的哲学,我们不能只是苛责。比如说有人说儒家太现实主义,太保守了;道家太边缘化,太焦急了。我是觉得,我们作为 今天的人,为什么不能儒道兼济?就像我们说喜山的人不见得就不乐水。乐水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山。把儒家的现实主义坚持和道家的浪漫主义想象融合在一起,我们不是既有坚守又有变通了吗?所以我是这样理解。
任泽平:我认可您的观点啊,其实我以前做职业经理人啊,现在包括现在做企业,有个感受就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是综合作战能力的成功。比如说他有很强的研发能力、销售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渠道能力等等。其实一个人我觉得他能够成为贤者和圣人,他肯定也是一个特别综合的人。就像刚才你们讲的,又是山又是水,又是龙又是虎的,我觉得特别好。
这句话,其实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很多价值观。中国人就是典型的有今生没来世。中国人是不大考虑来世怎么样,我先把今生活明白,活开心了再说。你看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的态度啊,其实都是有今生未没来世的一个态度。
于丹:是。但是,您说到刚柔兼济啊,孔子跟学生也常这么说。你说他是一个坚持的人吧,但孔子特别主张做任何事儿首先还是用脑子。比如说他高频次提到一个学生就是子路。子路是一个典型有勇无谋的人,有时候还经常将老师一军。子路问他说,子行三军则谁与?意思说,老师你看你一个书生,万一有一天让你统领三军,你挑谁去啊?他心想,肯定得挑我吧。但是孔子说了一句话,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暴虎是指赤手空拳就敢说打死老虎。冯河就是这条大河,河上没有桥,河下没有船。我说我只身泅渡,就敢过河,拍个胸脯说死而无悔。我们现在看下任务保证书,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死而无悔。孔子说,只要有这么一个高调拍胸脯来的人,我坚决不敢用他,因为你无知无畏,不知道他底线在哪。所以孔子说,如果一定让我挑一个人,我挑什么人?叫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就大事当前,你得知道害怕。
你说交给你一个任务,不去做可行性分析吗?不去做对手的调研吗?没有市场份额的数据吗?什么事一拍胸脯光是主观唯心就能干成吗?所以 临事而为,知道害怕,但是不能怕的事儿不干了。后半句叫好谋而成,好好的用计谋,最后把它给做成了。所以临事而惧就是低调做人,后谋而成就是高调做事。孔子其实主张做任何事儿要动脑子,最后才能把事儿给做成了。我觉得这是他在现实主义的变通中,充分调动人的智慧的一种导向。
任泽平:咱们刚才聊了太多的儒家了,我们来聊点道家哈。于老师,你给我们讲讲,叫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句话我特别喜欢。比如说大器晚成,我就特别认可。就是说人还是要有一个长期主义的概念。什么叫大器晚成?其实你仔细想想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厚积薄发呀,持之以恒啊,包括曾国藩讲的 “有志”、“有识”、“有恒”。但是他后来又讲了一个道隐无名。你看他原来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以无事取天下。 我想听听您围绕这句话给我们讲讲道家的这些思想。
于丹:任老师,今天我觉得咱们线上聊的意犹未尽的。以后如果我还有荣幸,咱俩专聊道家,或者再一次专聊儒家,或者咱们专门聊阳明心学,我相信咱俩会有很多很多碰触点。因为我个人其实是更喜欢道家的。道家是种辩证法。你比如说,您说的真正精神高洁的人,为什么他是能够承受屈辱的?这就是老子说的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也就是说, 我知道那个最完美最光明的是什么,但是我还能够与浊世共处。有点像爱莲说里说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道家所讲的和其光,同其尘。道家主张对一个人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一个年轻人是满怀锐气来到世界上,然后我们就被修理了,你的锐气就被挫下去了。解其纷,人有诸多的纷扰,成长就是用自己智慧一点点解开纷扰的过程。和其光,就是有多少光明的人格,光明的人生,你要与此心光明的人同在。但是还要同其尘,也就是说有那么多尘里土里出来的人,你要能够跟他们在一起。所以这才叫上可同光,下可合尘。
所以和其光,同其尘这境界像什么?有点像苏东坡写给他弟弟子由的一封信里,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那么后来林语堂先生给他写苏东坡传的时候就说,苏轼受了乌台诗案的打压,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直都在流放中,到死都没有见着平反。那怎么能见天下都是好人?
后来,林语堂就明白了,他说他这一生啊,也会有很多仇恨的事儿,但是他恨世而不恨人,因为恨人是无能的表现。上可陪玉皇大帝,他的学问跟天地同僚是聊得来的,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田头来个要饭的也没有分别,坐下就欢畅地聊,也做得到。就是一个人已经没有分别心,跟所有人都可以同在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和光同尘了。
所以您刚才说的,其实就是指事情到极致的时候,一个特别有格局的人,他从来都是儒雅谦逊不嚣张的。老子还说过一个比喻,叫 廉而不刿,方而不割,光而不耀。廉而不刿就是你廉洁,但是不要去刺伤别人。方而不割,方正,但是你的边儿不要动不动就把别人给割破了,那你就太锐利了。光而不耀就是一个人要做哑光的人格,不要做明光的人。你内心是有光明的,但是你外在不要有耀眼的光芒,因为过分耀眼就刺伤了别人。所以做一个含着光而不耀眼的人。您刚才说的,什么叫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世间的天籁是用不着听见的。
比如说东晋陶渊明,《南史·隐逸传》记过他一段故事,说陶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自己并没有学过弹奏技巧,弄了一段木头叫素琴,一根弦儿都没有,那就真是一段木头。他一喝大了吧,朋友来了就抱着素琴,自己在那儿又哭又说的,然后就轰朋友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意思是,我已经喝高了,你们都走吧。
在《南史·隐逸传》里,觉得他是狷介哈,是文人自己的性子。但是,李白就给他写了一首诗: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陶渊明从辞了彭泽令,已经心归茫然太古了,大音自成曲。我们今天爱生活的,会听见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也是一种音乐。小鸟的叫声也是音乐,泉水激荡在石头上,还是音乐。这叫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它还要琴弦何用?无弦琴上大音希声。
所谓大象无形,咱们现在经常说,佛家都讲一种很高级境界,叫不着相。也就是说,不是那种成天都挂着佛珠手串的人叫有形。不是我泡茶一定是什么礼仪,我插花一定要怎么样。也就是说,方法这个东西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你用方法得到什么,就得把它给扔了,不能执着于此。所以,真正世间的一切呀,不要拘泥,包括大器晚成。
齐白石先生一个木匠,他晚年成的时候,你看他所有的金石都是破边儿的,没有他的格局,怎么能出来它的格调?所以,我也很喜欢这段话,从人的和光同尘,一直到一个人冲破所有的意而得到天地之象,其实这就是人的一个成长。因为我们一开始的时候都会拘泥于象。
我做老师哈,三句话离不了本行,我就老想着咱俩说的标准答标准件这事儿,这就是一个象。所以,庄子跟他那个老吵架的老朋友惠子就曾经争论过什么叫大,什么叫小。惠子就跟他说,你老说什么树长大了好,但是我见过那个大树,立于广袤之野,无何有之乡,长得弯弯曲曲,大枝子不重规矩,小枝子没有用,所以连木匠过它底下都不砍一下。这样的东西长大了,长废了有什么用啊?
庄子说了一段特别精彩的话,他说 树长到一握两握粗,我们说这是个标准,它是桩子,回家可以拴牲口。长到三围四围粗就值钱了,因为它是个栋梁,能盖房子了。长到个七围八围粗,哎哟这可太名贵了,因为做棺材的板材得从这么大树上才能够取得。所以说从标准件上来讲,它都是一个材料。但是长得再比这大,长到几人合抱、十几人合抱,我们就说长废了,因为我们所用的标准没有用过那么大的树。
但是庄子说,一棵树长到那么大,你把它立于广袤之野,无何有之乡,过往的行人逍遥乎其下,寝睡乎其侧,这棵树再也不受刀斧所伤。它参天地,沐风雨,成为大家一个休息的天然场所,这难道不是大用吗?不比当个桩子,当个栋梁,当个棺材板更好啊?所以他说大有大的好,长到极致就成为自己了。所以,我们理解人才的培养就是这样。
那惠子问他说,“魏王给我一葫芦籽儿,长出了一个豁大豁大的葫芦。这葫芦个儿太大,皮儿太薄了,我要把它一剖两半,当个水瓢。其坚不能自举,盛点水,它自个儿就压碎了。大葫芦有什么好?没用了,我不能把它当瓢使了。”庄子就说,“您要有那么大个儿野葫芦,干嘛不把它整个绑在腰间浮游于江海,那是一多好的游泳圈,谁让你把它给劈了当水瓢。”
所以我为什么特别愿意跟您聊道家的观点, 道家对于我们的放下、顺应、教育、沟通有着无上智慧的启发,就是让人成为自己。真正的大是非标准答案的。它是一种生命参天地的自由,这就是天地的大道。
任泽平:您讲的太好了。我发现,聊到道家,聊到老庄,真的到了您最热爱的领域了。我们今天90%的时间聊的是儒家的文化啊。刚才我才发现只问了一个道家的问题,但是你讲的把大家都逗乐了。尤其是你讲庄子那一段。哎呀,我觉得庄子真的是特别洒脱,特别潇洒的一个人。
于丹:任老师,因为咱俩有微信,您可能注意到我的微信名叫承物以游心,这五个字是来自于庄子的。就是 我们人生不管做哪个行当都是在搭乘万物,所以人生最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你的心能够做一场逍遥游。所以我们穿越尘世成了万物,最后达到心游万仞,这叫承物以游心。所以你看我能用这句话做我的微信名,说明还是真的喜欢道家吧。
任泽平:您的精神境界,我感觉就是在道家境界。今天这场对谈很多同学说没听够,意犹未尽,我们下一次相约。看于老师方便的时候,我们再好好聊一聊庄子,聊聊道家文化。明天我还会跟于老师线下再见,给你带好酒好茶啊。
于丹:好,明天咱们就从容地泡茶喝酒。既然任老师说到了喝茶喝酒,惊蛰已过,春分未至,这个时候我想用苏轼的话送给大家,叫做“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整首词我也很喜欢:“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现在正是一个春天烂漫之时,祝福所有的朋友。
任泽平博士每月将与两位业内外大咖对谈,解读财经热点,分析经济形势,洞察市场变化与产业趋势,品味国学经典与传统人话,供述人生哲理与成功秘诀。
晓波老师。
3.16日20点,任泽平博士与财经作家、890新商学创始人吴晓波老师将带来重磅话题“两会后的中国:春江水暖谁先知?”,围绕热点会议、政策、话题等展开讨论。
点击下方红色按钮,提前锁定精彩直播!
本期回放可加入泽平宏观VIP观看
往期回顾
任泽平对谈尹烨:生命科技、生物技术和健康长寿
任泽平对谈施展:全球大变局和中国经济形势
每次直播开始前,小泽会发布预约提醒
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直播
>关注泽平宏观视频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