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太爱玉女洞中水,导致误入歧途-环球即时看

来源:凡人摸史 2023-03-12 20:59:06

这年头,据说有人建议不准小学生背杜牧的《山行》,以免“停车坐爱枫林晚”带坏了小朋友。那么,我也有理由担心,有些朋友,是看到我的标题才点进来的。

真不怪我。


【资料图】

苏轼标题挺长。

《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

题目一口气还读不下来,但意思稍加解释就很明白。

他喝了玉女洞中的泉水之后,赞不绝口,但自己又懒得经常跑路,所以支使小弟去取。但他知道,人心不古啊,“欺谩久成俗”,如果那家伙偷懒,从近处打水,然后躺平玩手机,日落方回,一天工资到手,基本啥事没干,自己不就成了冤大头吗?

所以,他学从商人那里学了一招,“关市有契繻”,剖竹成二,一块给玉女洞边寺庙的僧人,一块给自己的跑腿。大概上面各写了几个字,以示区别。今天小弟打水,便找僧人要他那块带回,下次去,又换,如此往复,万无一失。

当然,这个万无一失,只是苏轼的臆想而已。你爱喝的水,人家未必就不爱?瓶瓶罐罐,又挑又背,道阻且长,人家不累?不会把这水喝了,途中再灌满?或者,干脆在换符之后,把水倒光,将到城里再舀点担回云,不是更爽?

因此,苏轼的调水符,漏洞百出,搞得心力交瘁,久之也就传为笑谈,甚至连他弟弟都听到了。

于是写了首诗寄给哥哥,稍加劝谏。

其诗云:

和子瞻调水符

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

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

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

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

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

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嚥。

不得不说,苏辙此诗,比起他哥哥的来好了一百倍还不止。

用现在的话来说,你苏轼怎么能把人心写得那么灰暗呢?怎么没有一点正能量呢?看你弟弟,清心寡欲,多看得开啊。

不过,克服欲望这件事,话是容易说出口,几人又能做得到呢?

兄弟二人唱和诗中,常常提起青年时代早离官场、夜雨对床的诺言,可哪怕受尽艰辛,被铁拳打得鼻青脸肿,贬到天涯海角,他们也终未能与高深莫测的庙堂来个快刀斩乱麻的断舍离,这绝非一入官场身不由己所能解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