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态:张一南解析“读古人”的意义
张一南解析“读古人”的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张一南,在北大课堂上开授“中国中古文学史”“大学国文”“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诗词创作”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这些课程还被出版社拿去出成书——“张一南北大国文课系列”(《年轻人的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经由浦睿文化·岳麓书社出版上市后反响热烈,销量喜人。
(资料图片)
在最近落幕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张一南在现场跟读者做了一场交流。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面对面采访到张一南本人。据张一南透露,她讲述“中国中古文学史”的后半段——唐代文学的故事,即将出版成《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预计在2023年内出版。
解读传统社会以诗取“士”的道理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对诗词文章尤其是诗词写作的要求很高。现代社会已经不这么做了,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诗词创作的意义何在呢?张一南是这样回答的:“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性中都有一些很高贵的东西,不以时代为迁移。我们读古人,其实就是认识不同时空中那种高贵的部分。当然,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会写诗,但如果一个人会写诗,确实能从其字里行间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这个就是我们传统社会会以诗取‘士’的道理。”
什么是“士”?这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史课题,不同时代的“士”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在张一南看来,“士”是一个精英阶层,但不是一个权势的概念。“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士’有很多标准,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文学创作。诗要写得好,要是能写赋就更好了。我们就是从一个人的诗里发现他的士族性的。”
文化的承载和传播者就是“士”
通读张一南的文章会发现,她分析古代文人的成长背景、行为逻辑时,通常会使用一个“士”的概念。
“士”为何如此重要?在当下,这个概念还适用吗?张一南认为:“士的精神已经内化了,不管在什么时代,总有一批比较优秀的人,成为文化的承载和传播者,这些人就是‘士’。其实叫读书人、知识分子都行。每一次生产力的大发展,会带来文化的下移,书籍变得更为普及,就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书,那么‘士’就会越来越多。实际上,每一次文化复兴是干什么的?我们不是给已经接触了文化的人们讲文化,而给更多的人,有可能成为新的一批‘士’的人,告诉我们的传统精髓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传统文化中,“终南山”“隐士”是一个常常出现的话题。乃至今天的人,遇到心灵倦怠之时也有归隐山丘的念头。对此,张一南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还有一个词儿叫‘终南捷径’。在古代,一个人如果想做官的话,有一个捷径,就是到终南山去隐居,这样就会得大名就有可能当官。为什么到终南山不是别的山呢?因为终南山离大城市近。今天我们再说到终南山去,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种炒作。因为找一个山里去隐居,跟隐士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追求精神自由不一定到山里面去,到山里去也不一定能够追求到精神自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