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推荐:“两创”丽人行| 针走笔发代墨 精雕炫彩时光
【编者按】文化“两创”看非遗,巾帼璀璨绽芳华。非遗传承,她们有担当;非遗传承,她们在行动!为展现非遗传承中的“她”力量,恰值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鲁网推出“"两创’ 丽人行”专栏。大家一同来领略文化“两创”工作中的“她”力量、“她”风采吧!
手指轻弹,意随心动,用双股捻线,以暗花织物为底,将各种颜色的丝线完美融合在一起,以一针一线赋予织物独特的风情、绣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资料图)
它就是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鲁绣。鲁绣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因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鲁绣创造了新的辉煌。鲁绣清隽淡雅、形象逼真,将一股蚕丝绣线分成1/16丝或1/32丝,手工描图,以生丝或绸缎、棉麻等做底。与其他绣法不同的是,鲁绣表达在人物、动物形象时,多用发丝线,使得绣出的形象更加逼真。
在济南,也有这样一位鲁绣非遗传承人——于邦华。她用一针一线坚守初心,只为将这一传统刺绣技艺传承下去。
谈起与鲁绣的结缘,于邦华说,她受父母影响比较大。在她小的时候,母亲日常穿针引线成为她对鲁绣最早的启蒙,父亲会注重对她书法、美术的培养。
一次偶然的机会,于邦华来到了山东省博物馆,当看到老师挂在墙上的由精美丝线绣制的鲁绣作品,她的心一下被“抓”住了,就是便加入了专业班学习。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她看了数不清画展和画册,这为她后期的创作打下了基石,经过十个月的坚持不懈,她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创作时,于邦华在传统技法上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她独创的将国画与刺绣技法融合,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灵巧、元素更加丰富。
凭着对鲁绣的热爱,于邦华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精致的鲁绣作品。她的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其中《芦雁图》赴法国参展。作品先后被济南博物馆、济南市文化馆非遗中心、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山东工艺美院等收藏。
鲁绣作品《芦雁图》
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怕针停。
如今的鲁绣,通过文化“两创”的驱动和山东手造的加持,正越来越年轻。谈及未来,于邦华表示,她将在鲁绣中不断融入现代“国潮”元素,让这项传统技艺出圈,让千年鲁绣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来源:鲁网 海报设计:刘晓婧
记者:韩黟瞳 实习记者:王汝倩
校对:李秀娟 审核:罗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