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动态:雷尊和他麾下的雷神长什么样?带你一窥雷神“真容”
九天宫正殿供奉的真武像与雷尊像。照片下方正中为铜铸真武像,神像金身高大,法相庄严,跨麒麟者为雷尊像。两尊神像一静一动,气象非凡。
上为天医陶天君神像。塑像极为生动,三目有神,肉翅微张,足下祥云堆叠,饰带纹理分明,艺术水准极高。下为岳天君神像。岳天君即岳飞,是由南宋抗金名将演变而成的神灵,来源于民间信仰。
雷神崇拜,在全球是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北欧神话中的托尔都是雷神。在中国,雷神形象多种多样,随着道教的发展,渐成体系,衍生出神灵众多的雷部。道教中的雷神虽然多,但都归“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简称雷尊)执掌。
【资料图】
那么,雷尊和他麾下的雷神长什么样子呢?由于雷神信仰衰落,民间对他们的认知也逐渐模糊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组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九天宫老照片,刚好可以解开这个谜团,带我们一窥雷神“真容”。
九天普化宫(简称九天宫),位于朝阳门外,与东岳庙一墙之隔,是一座供奉雷神的道观。如今,九天宫仅存大殿五间,殿前东西两侧各立石碑一通,其内部陈设、造像都已无存。明清时期,九天宫和东岳庙、十八狱庙(慈尊寺)并称朝外大街最热闹的三座庙。民国时期,尽管和享有盛名的东岳庙毗邻,九天宫却因年久失修,渐渐香火断绝。
朝阳门瓮城东南侧全貌(1906年)
九天宫悬塑上的雷部众神像。左边的神像为雷霆三帅之一的邓天君邓伯温,明清时期邓伯温作为雷霆元帅的形象是比较固定的,皆为三目尖嘴,左手雷钻,右手雷锤,与这尊造像相符。
民国时期的东岳庙庙会
据1935年《北平旅行指南》记载:“(九天宫)正殿有悬山两层,神像奇异,四臂四目者,称为天降。均仿唐杨惠之塑法,塑工精绝。中供真武像,悬山正中,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神像。”这里的“悬山”即“悬塑”,是以建筑墙体或木构件为依托,在龙骨上塑像施彩,塑造出各种人物、场景和装饰物,形成上下多层重叠的效果。九天宫的悬塑艺术繁复华丽,意境深远,即便放眼全国也十分罕见。也许,因其精美绝伦,才吸引到摄影师的镜头,有幸留下一组照片。
从照片看,当年的雕塑者以梁、壁、柱、檩为依托,在有限的空间里塑造了数不胜数的人物和装饰,形成了完整的场景和意境,神像们凌空而视,俯瞰下界,空间感和生动性都远非普通的雕塑可比。壁塑、悬塑之法是唐代雕塑家杨惠之首创的,《北平旅行指南》说九天宫有杨惠之遗风,并非夸大。
正殿悬塑中,雷尊居中,跨坐在麒麟之上,金面三目,右手提金鞭,左手拈雷神诀,须发俱张,气象生动。在他周围,雷部众神在祥云的衬托下,手持法物,拱卫主神,顶上游龙盘踞,形成一个森严神秘的神界。
在东岳庙山门门洞内南望琉璃牌楼(1908年)
九天宫正殿的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正面悬塑的规模。
关于雷尊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轩辕黄帝,一说是神霄真王,一说是《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太师闻仲。《封神演义》虽是小说,但在民间影响甚广,它塑造的闻仲“额有三目,骑黑麒麟,执雌雄双鞭”,九天宫就采纳了这一形象。
九天宫供奉的真武大帝和雷部众神,代表了道教的雷神信仰,这一信仰到明代渐成规模,一度十分兴盛。清代官方对道教的崇奉不如明代,雷神也跟着地位下降,九天宫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地位,仅作为东岳庙的从属庙宇享受香火。
民国初年,九天宫尚在举办庙会,但在人们的印象中,相邻的十八狱庙代表地狱,东岳庙是审判机关,九天宫则代表天堂。
萧乾曾著文回忆:“每次逛完东岳庙,我都必然登上九天宫,吃力地爬到它的顶部,恍如站在九天之上来俯瞰人间了。这两座毗邻的建筑物代表两种迥然不同的境界,真是赏罚分明,立竿见影。我就是在对七十二司的恐惧和对九天宫的憧憬中,糊里糊涂地度过少年时代的。”显然,此时已经很少有人能认出雷部众神,更说不上诸位的职能了。
图/首都图书馆、刘文鼎
来源:北京日报 文/王璇
流程编辑:U02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