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冷月:三月最美好的主题_世界报道
(相关资料图)
三月最美好的主题
文/冷月
三月袅袅婷婷地走来了!记忆里的三月,风暖暖的、柔柔的,唤醒了沉睡的田野,唤醒了乡间的孩童。
小时候,学校总要在三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记得每到三月,记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天,也不固定哪一天,总之都是些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老师总要带我们去村里的王爷爷家做好事。那几天无异于快乐的节日,同学们都欢呼雀跃。大家纷纷从家里拿来东西:两三个鸡蛋,三五个橘子,一两棵蔬菜,两三斤大米,七八颗糖……总之,那几天孩子们都很慷慨,纷纷贡献出自己的好东西,高高兴兴地交到讲台上,讲台上就堆起一座五花八门的小山。当然,也有不带礼物的孩子。小伟就是其中一个。他穿得又脏又破,小脸黑不溜秋的,一条鼻涕虫经常进进出出,一笑,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像春天乱蹿的竹笋。他只带来一小捆干树枝,或许是路上刚捡的,或许是随手从篱笆上抽下来的,用一根藤条捆得紧紧的。他笑嘻嘻地把自己的礼物拿到讲台上,弯腰,慎重地将那把小小的柴火放在地上,又拍拍手走下来,露着他的参差不齐的“笋芽”。
于是,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给王爷爷捡一把柴火。第二天,我们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就堆起一垛捆得整整齐齐的干树枝。等到礼物收得差不多了,天气也晴好的某一天下午,我们早早地放了学,背着书包,提着一小捆柴火,集好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老师把礼物分类装在袋子或者水桶里,个子大的孩子或提或抬,像小蚂蚁搬家似的,蜿蜒走在乡村小路上。当我们走过田野间的小路,水田里蓄满了水,清澈见底,水里长着墨绿的水草,黝黑的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田里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些农民在犁田,他们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和老师打着招呼,顺便逗一逗认识的孩子:“刘二娃,你给王爷爷送什么了?有没有提一块腊肉呀?”孩子们纷纷咯咯地笑。接着听到鞭子挥动的声音,听到指挥牛的吆喝声,男孩子们跟着学起来:“吁…….”
我们到了王爷爷的家门口,王爷爷佝偻着背从光线昏暗的土屋里走出来。老师和孩子们把礼物送给他,王爷爷嘴唇动了动,没说出什么,背转身擦了擦眼睛。老师和他在院子里说话,班长指挥我们开始劳动,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有的扫扬尘........第二年,我们再去王爷爷家,发现他家的木桌、竹椅、灶台都是干干净净的,房梁上一根蛛丝也找不到。没有清洁可做,我们就在院子里围成一个圆圈,表演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讲故事,把附近的村民都吸引过来了,大家围着我们议论纷纷,有时哈哈大笑。有一次一个叫华盛的同学被叫到表演节目,他低着头,摸着后脑勺站在那里,半天不言语。同学们纷纷给他出主意,他突然拍了拍脑门,高兴地说:我要表演“铁拐李”。同学们还没明白过来,他飞快地把一条擦桌布往头上一系,瘸着腿一高一低地走起来,还阴阳怪气地说:“我就是铁拐李。”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这时,有个站在圈子外的人吐了一口唾沫,气冲冲地走开了。我们这才看见,他就是瘸腿的理发匠张师傅。老师急忙站起来,叫华盛追上去给张师傅道歉。华盛哭了。这件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后来我做了老师,三月,学校也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孩子就来问我:“老师,我们怎么学雷锋呀?”我笑着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就尽力去帮助他,比如今天谁谁忘带橡皮擦了,你就把你的借给他。再比如……”他高兴地说:“我会我会,我今天借给王浩水彩笔了。”我笑着对他竖起大拇指。他高兴地跑开了。我想得在班会上给孩子们好好讲讲《雷锋的故事》。
三月,想起过去的一些人、一些事,心里暖暖的。“雷锋精神”已经融入到大中华的传统美德中,就像一条涓涓细流,清澈明净,流过大地,温暖着大地,于是,大地就春意盎然了!
爱,是三月最美好的主题。
(作者系璧山区作协会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