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

来源:长沙晚报 2023-03-04 06:07:13


(资料图)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221班 王灵萱

前不久,爸爸赠我一套《曾国藩家书(上、下)》,古色古香、印刷考究,初见已爱不释手,细品更甚喜其味。读《曾国藩家书》,恰如围炉品茗,氤氲茶香沁人心脾;又如隔帘听雨,尺素难书情意缱绻。

曾国藩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湘军领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家书,浓缩了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一个政治家对治国理政的深层感悟。

文中所录三百余封家书,多是曾国藩写给长辈父母、兄弟子嗣的信件。每封家书后,均附有本书作者唐浩明的精彩点评,可令读者精准了解曾国藩写信时的背景、意图及情感。

第一封家书是《禀父母》。写信时,曾国藩正在北京参加散馆考试,简单阐述赴京行程和到京安排后,他写道,“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并要求诸弟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两首给他,足见曾国藩对自家兄弟早日成才的殷切期盼。信的末尾,曾国藩希望家里人今后给他写信“以烦琐为贵”,短短几字充分体现出一个远方游子对家乡亲人的关心思念,也透露出中国人深厚的“根”的传统观念。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曾国藩写信给十八岁的大儿子纪泽。其时,纪泽刚刚结婚不过半年,曾国藩担心儿子因婚事荒废学业,反复叮嘱他“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哲人说,“苦难是最好的学校”。曾国藩深以为然,屡将“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古训告诫子嗣,生怕他们因先人荫庇而疏于奋斗、坐享其成。

曾氏家书中蕴含的血脉亲情、奋斗精神、忧患意识和致世经略,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当今时代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精髓,虽已跨越时空,仍将经久不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曾国藩家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