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作家代际年龄划分的文学丛书 “年轮典存丛书”收集经典中短篇小说_天天动态
首次以作家代际年龄划分的文学丛书 “年轮典存丛书”收集经典中短篇小说
“年轮典存丛书”发布现场
“年轮典存丛书”
(资料图片)
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一跃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主流,而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短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影响力渐弱,甚至有式微之势。迄今为止,长篇小说每年层出不穷,但有规模、成体系的优秀中短篇小说集却十分匮乏。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与北京长江新世纪联合策划出版了一套经典中短篇小说集“年轮典存丛书”,是中短篇小说的集大成出版物。
这套丛书的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在荐言中写道:短经典历久弥新,存文脉山高水长。“年轮典存丛书”所呈现的宏阔进程中的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正在形成新文学山峰的山脊线。如果你看腻了长篇,不妨翻阅一下这套短经典,其中所呈现的细小与宏大的对峙、短暂生命与悠长岁月的和解,是许多人至今无法触摸、无法理解的存在。
六代作家自选207部作品
“年轮典存丛书”收录了跨越“40后”到“90后”6个代际、70余年、32位作家自选的207部作品。这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以作家代际年龄划分的文学丛书,作者群覆盖面广阔,不仅有王蒙、梁晓声、贾平凹等茅奖得主,叶广芩、冯骥才、池莉、蒋韵等15位鲁奖获得者,还有尤凤伟、石钟山、须一瓜、滕肖澜等作品曾被改编为影视剧的原著作家,更有作品破百万册销量的笛安、李尚龙等新锐力量。
在这套丛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作家在同一时空中大放异彩: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的王蒙、冯骥才、梁晓声、叶广芩等文坛领军人物,在当下依然保持着丰沛的创作力;以贾平凹、毕淑敏、曹文轩、蒋韵、池莉等为代表的“50后”作家,着眼于村镇故乡、市井街巷,给读者展示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他们无惧岁月变迁,光影流转,始终永葆活力;“60后”作家以季栋梁、胡学文、石钟山、须一瓜、葛水平等为代表,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架起了文学传承的桥梁;“70后”有滕肖澜、黄咏梅、陈仓、弋舟等作家为代表,他们可说是“夹缝中壮大”的一代,一直在不停地寻求突破;“80后”的笛安、马金莲、宋小词、周李立、王威廉等作家,如今已经在文坛扎扎实实立稳了脚跟;李尚龙、王苏辛、庞羽、夏立楠、梁豪等“90后”作家,也相继拿出了亮眼的作品且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短篇小说对作家要求颇高
作家王蒙从19岁生日刚过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青春万岁》,2023年是他从事创作的第70年。作为一个“30后”作家代表,89岁高龄仍能每年持续出版至少一部新作,因此“年轮典存丛书”将王蒙的自选短篇集《夜的眼》收录进来,出版方称,王蒙完全可以被称为“80后”作家代表,明年就可以称为“90后”了。
捷克作家斯维拉克曾说:“长篇作家似一介农夫,而短篇作者则像一个园丁。”在刚刚落幕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年轮典存丛书”发布会上,这套丛书的作者之一笛安,从切身写作经验出发谈了对短篇小说的看法。她说自己其实不太擅长写短篇小说,因为短篇小说是对作家要求非常高的文学体裁。“我一向很反对编辑跟作家说,你先写两个篇幅短的来练练手。在我看来,短篇小说实际上要求作家要有非常成熟的技巧和表达,以及强烈的个人语言风格,这在写长篇时可能相对没有那么重要,但却是短篇小说在辨识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