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身处逆境,生命依然努力焕发光彩

来源:封面新闻 2023-02-27 06:50:25

莫砺锋教授登“名人大讲堂”精彩阐述“苏东坡的现代意义”:

苏东坡身处逆境,生命依然努力焕发光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 坡 文 化 季

莫砺锋教授全面解读苏东坡的现代意义。

“我是苏东坡的异代粉丝,对他真有狂热的热爱。在阅读苏东坡时,读到关于他在黄州开荒种地的信息,心里就感到很酸,很想帮助他。假如我拥有穿越本领,我一定毫不犹豫穿越到北宋黄州去,帮苏东坡开荒种田。”

2月24日19:00,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应邀来到成都,在阿来书房登上“名人大讲堂”,做了一场名为“苏东坡的现代意义”的精彩演讲。

莫教授以《卜算子》《后赤壁赋》《定风波》等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及其弟弟苏辙的诗词文章为线索,讲述了苏东坡在多个领域的卓越表现。莫教授也自然引申出苏东坡给现代人带来的种种有益启发。

假设一个“负面清单”反推苏东坡的历史贡献之大

苏东坡活了66岁,在他的生命来到2/3的时候,44岁那年,也就是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苏东坡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危机。他当时的身份是朝廷钦犯,暂时停留在长江一艘船上。官船从湖州出发,沿着江南运河北行,从镇江进入长江。东坡在船中看到金山寺,9年前他在这里写过“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的诗句。此刻他望着翻腾的江水,便起了投江自杀的念头。

当然,那天晚上苏东坡没有跳下去,一方面因为他作为朝廷重犯,被严加看管,没有机会。另一方面,他那个不好的念头只是闪了一下,很快就回心转意了。“历史没有如果。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姑且假设一下,如果在那个夜晚,苏轼跳江了,那么他的生命将会被砍掉1/3,少活22年。这个事情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史会产生什么影响?”莫教授说。

莫教授随后就给大家开了一份“负面清单”,“假如苏轼只活到44岁,那么在我们的古文宝库中间,包括《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内的1500多篇古文就没有了;在我们的诗歌宝库中,包括《荔枝叹》在内的1600多首诗就没有了。在我们词的宝库里,包括《念奴娇》《大江东去》在内的200首词也不存在了。他在黄州写的《寒食帖》和绘画《枯木怪石图》也要消失了。被收入《苏沈良方》的450个药方就要消失了。在杭州的西湖上美丽的苏堤也没有了。东坡肉也没有了……大家想想看,这么一推想,可见这个人对于我们的历史贡献是如此之大。”

苏东坡发表政见 皆从对国家有利和真理出发

在谈到苏东坡“作为政治家的高风亮节”时,莫教授先是讲述了北宋后期政坛上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新党和旧党的斗争,新党以王安石为首,要推行新法、要改革、要变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主张要保守、要持旧、维护旧的。两边斗得非常厉害,势不两立。那么,这个时候,苏东坡这个人的基本立场是司马光这一边的,但是苏东坡的态度又不像司马光那么固执。他既看到了王安石急于推行新法的缺点,也看到司马光全面推翻新法也不合适。苏东坡的观点比较通达平正,比较稳妥。“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在朝廷里发表政见,完全是从他自己的真诚思考和判断出发,从对国家有利和真理出发。他不是看上司的眼色,不是看宰相怎么说、皇帝怎么说。”莫教授说。

但也因为这种按照真理去实话实说、仗义执言的品行,再加上苏东坡才华太高容易遭致羡慕嫉妒恨,导致苏东坡在汴京待不长,宦海生涯中不断被贬到地方去。甚至他还因为发表一些关于国家治理的观点,被朝廷千里追捕,抓到汴京进入大牢,在牢里待了130多天,差点面临死刑危险。“这是什么品质?我认为这就是他作为政治家的高风亮节。”莫教授感慨道。

苏东坡在很多地方任职时政绩卓著。莫教授举例,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当知州时,想办法通过科学手段为西湖疏浚,修筑堤坝,形成长效机制(他离开以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这条堤称为“苏公堤”,现在简称“苏堤”),以至于到现在还发挥重要作用。“杭州西湖现在是世界闻名的游览景点,我觉得跟苏东坡的贡献也分不开。苏东坡爱搞工程,但他搞的工程不是面子工程,不是追求任期的短期效益,而是真正为一方百姓的长久利益着想。”莫教授说。

一个非常勤奋的天才 苏东坡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般人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成就,已属不易,但苏东坡在立德、立言、立功三个方面都有非凡表现。“甚至他在文学评论上都是天才。我们这些研究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要想提炼出一个好观点来非常难。但苏东坡评价王维就用八个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别了不起。当时很多人想把自己写的东西给苏东坡看,他很敏锐,黄庭坚形容苏东坡几乎用鼻子一嗅就能判断文字写得水平如何。”虽然这是黄庭坚的幽默,但莫教授坦言,“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就是一个天才人物”。

莫教授也提醒大家注意,苏东坡如此杰出,并不完全因为他有天才,还因为他有过人的勤奋。苏东坡极其热爱读书,兴趣广泛,很多事情思考得非常细致,甚至参与解决过北宋时代广州的自来水运输技术问题,“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思考,都在学习,真正的叫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苏东坡作为一个天才,同时还非常勤奋,加起来才成就了后来的东坡。”

苏东坡是天才。天才的成长往往也需要一个不俗的家庭成长环境。莫教授在回顾苏东坡所受的家庭教育时,特别提到苏东坡少年时代受到母亲的优良教育。少年苏东坡曾跟他的母亲程夫人一起读《后汉书》,读到《范滂传》。东汉政治上最大的问题是宦官专政。范滂反对宦官专政,所以被朝廷逮捕起来判死刑,杀掉了。《后汉书》里记载,范滂被逮捕临出门告别母亲,范母大义凛然,赞成儿子正义的做法。所以,苏东坡的母亲读到那里很感动,10岁的东坡就在旁边问,假如他将来做范滂,母亲同意不同意?母亲马上说,你要是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母?

苏东坡带来的人生启示 身处逆境依然努力焕发光彩

很多人提到苏东坡,就会夸奖他很旷达。莫教授说,其实刚被贬到黄州时,苏东坡的心情肯定是委屈、苦闷的。他将自己比喻成春天夜晚的孤雁。但也正是在黄州这段时间,“他的生命焕发出特别的光彩。他的各项艺术境界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莫教授用《定风波》的写作背景故事,来阐述苏东坡当时表现出的乐观坚韧的精神状态,“苏东坡45岁那年被贬到黄州,不久就开始开荒种地。可惜他那块荒地太贫瘠,收成欠佳。于是朋友们劝他凑钱去买一块肥沃的地。朋友告诉他,在一个叫沙湖的小村庄里,有一块水田要出售,劝他去相田。他47岁那年的三月初七,在两个朋友的陪同下去相田。田没有买成,途中还遇到风雨,但却促成千古名作《定风波》的诞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莫教授还提到,在北宋时代,被贬到海南岛的人还能活着北归是罕见的,“这也跟苏东坡的精神强大有关系。虽然他生理上的健康确实很受影响,但是精神上并没有被摧毁。”

由此,莫教授总结说,苏东坡在人生逆境中照样有进步、有创造、有光辉,“我们作为普通人,总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一些挫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能不能规避这种境地,关键在于我们处于这种境遇时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刘珈汐摄影徐瑛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