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人老了才明白,人生没有意义
0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管你多努力,到了晚年,就会发现,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空”——光溜溜地来,赤条条地走。
也有人不这样认为,一个人赚了很多钱、有了大房子;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了耀眼的光环......这些都是实打实拥有的东西,怎么可以说是“一场空”呢?
对于人生的理解,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种解释吧。
哲学家叔本华在晚年的时候,这样说:“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
显然,当我们六十岁之后,生命越来越接近终点了,才会真正明白“人生并没有意义”,怎么轻松就怎么活。
02
不强求“人生意义”,给人生松绑。
战国时的某一天,庄子遇到了东郭子。
东郭子请教,什么是“道”,“道”在哪里。
庄子说,蝼蚁中有、野草中有、瓦块里有、屎尿中也有。
东郭子一脸茫然。
庄子解释,只要不拘于特点的事物,就可以探寻到“道”了。
你要明白,很多道理,是说不清的,但是你又可以感觉到,似乎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如果你非得搞清楚,反而会变成“钻牛角尖”的人。
因此,对于人生的意义,你不要去刨根问底,有没有,都不会影响你的一生,就对了。固执地寻找答案,反而会留下很多的遗憾,导致你的后半生不好过。
关于《蜀鄙二僧》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一个穷和尚要去南海,说走就走,因此一年的功夫,走走停停,就去了南海,还回到了家。
一个富和尚,准备了很久,但是认为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出发。他看到穷和尚回家了,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如果你的人生有遗憾,说明你和“富和尚”差不多——有想法,没有行动。
比方说,很多人梦想着去西藏,但是头都想痛了,也没有出发。各种担忧,阻碍了脚步。到自己走不动的那一天,捶胸顿足。
六十岁之后,把曾经想做的事情,都做起来,只要不违背道德和法律就行。
脚,松绑了,就可以丈量大地;手,松绑了,可以拥抱世界;心灵松绑了,春风就会拂过心田......意义大不大,没关系,自己要开心,别掉进了思维的陷阱。
03
放下了过去的意义,才能珍惜当下。
有一个词语,叫推陈出新。
很多老人,一开口就说:“想当初,我是某冠军......”把过去的那点成绩,反反复复说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也有一些人,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轻人应该要尊敬他,要对他敬礼。
沉迷于过去的人,说明他的人生没有前进了。正所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有一位地方长官去拜访白隐禅师,希望能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的地狱。
禅师开口就骂他,数落他过去的种种不是。
长官愤怒不已,认为禅师太无礼了。
禅师说:“看吧,你已经下地狱了。”
长官忽然明白,是自己纠缠过去不放,对过去的恩怨太在乎了,太失礼了。于是,他坐下来,变得安静了。
禅师说:“你到了天堂。”
人生一世,一念是佛,一念是魔。好不好,就是在一念之间。
如果你总是计较过去,你就像蜗牛,背着一个“巨大的外壳”,怎么也走不动。
六十岁之后,当下的生活多好,有退休金,有儿女孝顺,有风景,有老伴,怎么就唉声叹气呢?
烂人烂事,都不要去管了,当下的日子,心情愉快了,就幸福了。
04
看淡人的生死,一切都可以接纳。
大龙禅师写了一句诗:“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山里的花开了,非常漂亮,但是不会长久;流水很美,倒映着蓝天白云,但是因为天空的变化而变化,也许下一刻就是乌云。
不管你是否愿意,时间在流逝,一去不回。人是会死的,从来没有“万万岁”。
很多人,因为担心死去,因此战战兢兢。越这样,越会降低生活质量,人生就迅速进入了“苟延残喘”的阶段,因为他每天在“叹息”啊。
张爱玲写过一篇小文《花落的声音》。
夜里,她听到了家里的玫瑰花,慢慢凋零,有花瓣轻轻地掉落在桌面,就像一滴雨落地了。
一大早起来,发现满桌子都是花瓣,安静而怡然。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就是人生应该有的样子。至于其中的美,有没有人欣赏,就另当别论了。
山谷里的野花,不会因为没有人欣赏,就停止绽放;城里的花卉,不会因为喧闹,就拒绝盛开。美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
人到晚年,年龄告诉我们,注定不能盛开了,那就安静地老去——享受一朵花,慢慢凋谢的过程。
聪明的人,发现了凋零的美,称之为——凋美。
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你又何必为了一缕青烟而懊恼呢?成功、失败、爱恨情仇、金钱房屋、城市农村......我们只是过客。
从未完全拥有,何必纠缠不放?何必在乎失去?
05
作家毕淑敏说过:“人生没有意义,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苦苦追求意义的人,总是有一种无法满足的痛苦。唯有顺其自然,放下欲望心,烦恼和痛苦,就消散了。
少年,就像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年,就像火辣辣的中午;老年,就像一抹夕阳。
但是,你不要担心,夕阳西下,还有月亮,梦里,还有满天星辰。
真的不必,因为年老而伤神,因为意义而纠结。
什么都没有,才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