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搜:如何向内看见真实的自己?这是一本心理学的“答案之书”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02-12 12:06:28

如何正确认识并和拖延症和平共处?如何有效识别并反抗PUA话语?负面幻想、自我厌恶、抑郁、焦虑、强迫等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是什么?面对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疤,是否可以选择不和解?

2月11日,以“爱自己始于向内看见”为主题的《简单心理:向内看见》新书首发活动在PAGEONE五道口店举行,“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简里里,著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GQ智道》报道编辑康堤三位嘉宾对当代人普遍遭遇的心理困境,做出了精彩而丰富的回答。活动现场气氛真诚而热烈。


(资料图片)

新书发布会现场 左起:李松蔚、简里里、康堤

“向内看见”意味着发现真实的自我

国内领先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简单心理”,历时八年,在上百万求助案例的基础上,打造出《简单心理:向内看见》。本书沿着人出生后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脉络,延展了理解自己、理解家庭、理解人际关系、理解性别和亲密关系等四条线路,专注于解决那些人们在心理咨询室中反复讨论的问题与困境。作品出版后,受到了心理学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

心理学家是如何认识“自我”这一概念?英国精神分析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描述,即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和外界建立关系,不断地在关系中形成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即“整合自我”:例如,我们在出生之后,首先要与自己的养育者建立关系,在关系中照见自己的样子,形成对于他人的想法和期待。紧接着,我们逐步融入这个外界,与更多的亲人交流、与更大的家族建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作为关系中的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后来,我们开始上学、工作,我们的关系圈也因此不断扩大,我们也在一段段关系之中,不断理解和反思、重新定义自我,并且形成对他人、世界的认知和想象。

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总能给人带来新鲜的体验。因此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我们与这个世界不断形成各种各样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会非常习惯于“向外看”,即通过他人的视角来建构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他者眼中的我们——甚至是我们想象的,他者眼中完美的我们。但事实上,“理想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之间通常是不匹配的。或许是由于社会和环境并没有给予我们足够的接纳,用非常单一的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要求所有人。但当这两种自我印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自然会生长出针对自己的利剑,当它们带来的痛苦感足够强烈,就会使人不得不发展处出自己的防御方式——有一些被称为“心理症状”,更严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罹患心理疾病。

因此,我们习惯的“向外看”是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常常忽视“向内看见”,即摆脱他人的眼光,寻找真实的自我,发现我们究竟是谁?到底需要什么?而这些从自我出发的认知,才是“真实的自我”,只有发现自我、拥抱自我、接纳自我,才会达成自洽,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重新经营一段关系,更好地帮助他人。

简单心理编写本书的初衷即是希望我们更好地发现自我。李松蔚读后称:“这是一本不陈词滥调的心理学科普书,它很洋气。我觉得国内终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发声,从心理学的角度让我们看到,我们不需要完全从自己身上找理由,去适应所谓的外部世界,其实很多痛苦,它并不是我们的错。”嘉宾康堤则认为:“我原来不太喜欢心理学的工具书,但是这本书纠正了我这个观念,因为它是与时俱进的,有很多新的东西。”

做一个60分妈妈也不错

“爱自己”是一个心理咨询中常见的概念。但究竟什么是“爱自己”,答案千人千面。但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看“爱自己”这件事,又不免容易被理解为自私自利。人们更愿意宣扬为他人付出,因此,“爱自己”显得尤为困难。

但当我们“向内看见”自己时,我们会更详细地感知自我需求。而这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爱自己”。

例如,书中对“高敏感人群”的解读令人印象深刻。有些读者会觉得自己对声音、气味、味道等非常敏感,共情能力很强,却也因此时常感觉疲惫不堪。但与他人倾诉时,却常常被说成是“太敏感了”。这种不被理解的困扰常常令本就敏感的他们多了一层人际交往上的心理负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情况恰好证明了你可能是“高敏感人群”,它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需要做的并不是“改善”或“克服”它,而是选择“接受”和“适应”它,不必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做出不符合自我特质的事,减少内耗和自我攻击。书中也介绍了许多帮助“高敏感”人群增强自我幸福感的方法。

“高敏感是关于自我的天才做题家。不用努力,这题你也早晚会。”嘉宾康堤愉快地和读者们分享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本书中的很多描绘与我平时的感受一模一样,共鸣强烈!”

李松蔚在谈及PUA问题时提到:“现在大家愿意娱乐化PUA,说成CPU、KTV甚至Hello Kitty,这其实是在为PUA祛魅,避免过度渲染PUA这件事本身的技巧和神秘性。这使人们在经历类似场景的时候,能够更加及时和自信地做出判断和选择,离开这段关系。”

在谈及“爱自己”这件事时,简里里分享了她的体会:“从另一个角度讲,爱自己是要付出代价的,爱自己并不意味着要满足我们自己所有的愿望,不遭遇那些生活中的委屈,而是能够为我的选择负责任。这个负责指的是我能够选择那些好的东西,同时也支付那些我选择所带来的代价。”

“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简里里

在谈及初为人母的体验,简里里分享了她的焦虑和不安:“以前别人来问我这些问题时,我都说只要父母大体放松,大体健康,孩子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放在自己身上,我每天都在想我做得对不对、好不好。如果能重来一遍,我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所以内在处于很撕扯的状态。”

李松蔚则用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60分妈妈”概念回应,“在做父亲这个问题上,我也曾陷入深度自我怀疑,但有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做一个60分妈妈也不错,差不多就可以了。”康堤也说:“有时候我们不应该以‘妈妈’做称呼,而应该用‘养育者’。因为妈妈的话,好像又增加了一层职责和负担。”现场观众也热情分享了养育孩子的经历,简里里说:“作为一个女性我体察到了许多女性的痛苦,在当了妈妈之后,许多女性也热情地与我分享她们的生育体验,这让我感觉自己进入到一个特别被爱的、一个我以前不知道的存在的女性链接里面,这个体验非常好。”

好的咨询让你的心理“恢复弹性”

本书最大的特点便是简单实用,话题深入人心。它如同一本利用心理学写就的“答案之书”,它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即便是随手翻看,也会给人一些启迪和帮助。这与本书是“简单心理”在上百万用户求助群像基础上,精心优选话题编写本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作为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心理服务企业,“简单心理”拥有来自全球117个城市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健康服务者,《向内看见》集合着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心理咨询师对大众的心理困惑有着最深刻的体会,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方法是否有效也能收到心理咨询者的一手反馈。因而本书探讨的诸多话题和建议常常引发读者们的共鸣与思考。

著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

在对谈中简里里和李松蔚分别从“简单心理”这些年的运营经历和心理咨询的角度,探讨了他们从事“心理咨询”的体验。李松蔚认为:“好的心理咨询完成之后,并不是说要解决这个人的所有问题,而是说这个人会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来访者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他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卡在了一个地方,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陪着他一起从这个卡住的地方再往前走,那么他就会有更多的新问题冒出来了。而这正是心理咨询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简里里则从来访者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心理咨询带给人的是一个心理空间,让人更加清醒。人有创伤或是不知道自己经历着怎样的痛苦感时,其实眼睛是被遮住的,所以我们看到的问题不一定是真正遇见的问题。但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痛苦,并做出选择。”“心理咨询不是让你岁月静好的,而是让你该高兴的时候能高兴,该愤怒的时候能愤怒,该悲伤的时候能悲伤。让你的心理恢复弹性,让你回到一个人本来的真实样貌。”

正如李松蔚所言“对大多数人来讲,‘看见’其实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体验。回想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跟别人的关系里面,我们多数情况下是‘被要求’的。很少有人能在乎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因此,《简单心理:向内看见》便是唤醒大众的“看见”意识,看见自我、看见他人,为自己带来更具幸福感的体验。

南都记者 黄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建立关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