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红楼梦》首演 中芭何以再现经典

来源:北青网 2023-02-12 05:58:52

茫茫旷野,宝玉踏上了归隐之路,大观园的旧日芳华一幕幕浮现在眼前……2月10日晚,中央芭蕾舞团历时三年精心筹备的原创舞剧《红楼梦》在天桥剧场首演,中芭艺术家运用国际化的芭蕾语汇将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呈现在了舞台上,让观众在亦真亦幻的视觉享受中重温这部伟大的经典之作。

叙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宝玉追忆繁华过往

整部芭蕾舞剧在宝玉的回忆中徐徐展开,如同原著中描述的“白茫茫一片”,全剧开篇遵循着大道极简的原则,偌大的舞台上仅有一块巨大的白色墙面悬置在中间,这是宝玉踏上归隐之路的唯一背景,在这面白色墙面的最下端有一个极其有限的圆形孔洞,像是通往另一世界或红尘的入口。伴随着宝玉蓦然回首,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这面巨大的墙面慢慢翻转,旋转出金红斑驳的一面,也恰似曾经的繁华蜃境浮现在眼前……在宝玉的凝望中,昔日荣国府的鼎盛再现,众星捧月、与黛玉初见、两小无猜,元妃省亲、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杖罚宝玉、宝玉庆生、焚稿断情等《红楼梦》中的经典段落在剧中一一展开。

当晚的首场演出,由中芭首席演员邱芸庭饰演“林黛玉”,主要演员黎文韬、徐琰分饰“贾宝玉”与“薛宝钗”,他们与中芭优秀的演员班底一同,以精湛的芭蕾技巧和颇富古典意境的细腻演绎,再现了大观园内的经典人物,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呈现

竟如此适合芭蕾表达

将经典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呈现在芭蕾舞台上,是中芭继上世纪80年代创作《林黛玉》后,再一次以更丰富的人物、情景的交叉、时空跨越的转换来演绎人物内心世界情感交织的悲喜历程。

担任该剧总策划、制作人的中芭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表示:“芭蕾舞的优势是抒情和写意,在这版作品中相信大家能体会和欣赏到芭蕾舞的优势。芭蕾是西方的艺术语言,如何与中国古典气韵相衔接是非常难的点,对演员来说是有着身体韵律上的巨大挑战,语言的探索过程当中不可能只是穿上我们中国古典的服装就可以的,需要用芭蕾语汇与中国古典韵味相融合,用芭蕾的语言来诠释人物的特点和个性,这是很大的难点。我们这次排演下来发现,原来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她的高洁和清新都发挥得特别好,原来《红楼梦》这么适合芭蕾来表达。相信这部文学巨著通过芭蕾舞台将给大家带来亦真亦幻至美的视觉享受、人文情感的深层触动和无限的感悟。”

音乐

民族旋律与现代交响乐相得益彰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芭蕾舞剧《红楼梦》的主创艺术家团队云集了作曲叶小纲、总编导佟睿睿、编剧冯俐、舞美设计刘杏林、服装造型设计阳东霖等一众业界大咖,并得到了著名制作人李东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参与和支持。该剧的音乐采用了中国民族旋律、五声音阶与现代交响乐手法相结合的形式。

在作曲叶小纲看来:“这是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的浪漫主义的舞剧音乐,用西方音乐的形式表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灿烂图景。”叶小纲认为,《红楼梦》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每一位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这部作品中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便是要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这样才有机会得到观众的认同,我在和声、配器、编制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配置,通过调性的转换以及其他各种手段,让音乐丰富而不单调。”演出由中芭交响乐团担纲现场演奏,首演当晚由音乐总监张艺执棒、乐团首席王小毛领衔,诠释了融贯中西的音乐内涵。

舞美

虚拟、写意的手法获得好评

全剧的舞美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白色墙面和金红斑驳的墙面设计颇具中国古典意蕴,且两面的转换预示着现实和幻境的切换,更为巧妙的是,舞台前端红色细线方格恰似一个前置幕布,将舞台的前后分割成现实与幻境,归隐之路上的宝玉与记忆中的宝玉在方格之间轮番切换,在亦真亦幻中蕴含着有与无、真与假、虚与实、色与空的无尽交织,方格之间以红色书法字体点缀着的红楼诗句:“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点出了全剧的主题。对于这样的设计,舞美设计刘杏林有着清醒的认识,“剧场的物质特性决定了舞台不可能巨细无遗地再现繁复的具体场景,芭蕾舞台上的《红楼梦》更需要舞美形式的写意、凝练和空灵。《红楼梦》的故事本来讲述的是‘好’与‘了’、‘有’与‘无’的关系或者‘空’的境界,所以《红楼梦》原著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对于《红楼梦》的舞台来说,比那些详尽的景物描述更具参照价值。以虚拟、借寄、写意的舞美手法对应作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符合芭蕾舞剧《红楼梦》应有的舞美风格。”

该剧将持续上演至2月18日,将由三组不同演员阵容为观众带来各具特色的人物演绎,北京首演之后,该剧还将在今年巡演至西安、广州、深圳等城市。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统筹/满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中央芭蕾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