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点!尼采是不是虚无主义者?|刘擎荐书《虚无主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 2023-02-07 18:56:03

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你以为你是一个弱者,天生的弱者,但是你真正的出路就在于超越自己,成为一个强者,成为某种超人,超人不是一个固定的类型,是超越自己的意思;还有一种就是放弃,重新回到某种幻觉,无论是宗教的,形上哲学的,或者是某种科学的, 尼采认为真正勇敢的选择是前一种道路而不是后一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观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44y1Q7cq/?spm_id_from=333.999.0.0

不久前,刘擎教授向大家推荐了哲学书《虚无主义》,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收获了大量好评。 在上期,我们探讨了“如何抵抗虚无主义”的话题(详情点击:刘擎教授荐书:如何抵抗虚无主义? )。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聊尼采,一起来探讨尼采是不是虚无主义者?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世界政治与当代政治思潮。著有《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等。

(下文由“【刘擎】空虚、无聊、没意思,感到虚无的时候,不妨看看尼采吧!”视频整理而成)

一个思想家代表一种人生态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尼采的思想的认识和体会。我今天谈尼采,主要是聚集在一个问题,就是虚无主义的问题。

我们讨论一下尼采对于虚无主义的认识和诊断。

尼采在那本《权力意志》中写到,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没有目标;对于“为何之故”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当然这不是一个突然来临的事件,而是一个过程。

在基督教中,包括在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当中,那些被设定为原则、规范、理想的这些东西失去了约束力,失去了创造力;在非西方文化也是一样,主流文化倡导的最高价值都被拒绝了,这样一种虚无主义来临的特别典型的表达,就是在《快乐的科学》中那个疯子著名的宣告:“上帝已经死了,人杀死了上帝”。

尼采理解的上帝之死,就是上帝只是人类内心渴望的一个外化物,而人现在学着要收回这种渴望。

尼采比以往的无神论者,如费尔巴哈,还要激进一点,他认为人所创造出来的不仅是上帝,还有仁爱、爱和怜悯这些价值,是人让上帝成为这些价值的典范和保证,而现在人要走向自己了。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尼采的要点在于,基督教的上帝对人的生存意义有一种规定,一种理想、规范、原则等等目标和价值,它们都是建立在人的感性生命之上的,但是上帝死了,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生命的整体。但是尼采发现问题出在哪呢?

问题就出在你要把这些原则、规范、理想、价值建立在生命之上来寻求答案,这个就是形而上学,这个从柏拉图那里就开始了。而这种形而上学由于压制和扭曲了生命最根本的价值,所以造成了虚无主义。

在尼采看来,这种把价值、规范、理想、道德建基在超越生命之上的那种形而上学的努力,都是误入歧途的,于是他从“之上”的路径转向了“之前”,他要看到在这个建构形而上学之前的世界是怎样的。这就是《论道德的谱系》中他的一个发现。

我可以用一种相对简单化的语言来说,就是尼采认为,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生命的力量,要把自己生命的价值、道德规范、理想意义建筑在超越你感性生命之上的那个形而上的理论也好,学说也好,信仰也好,你注定会导致虚无,因为你依附一个超验的形而上的理论,而所有远离生命的、抑制生命的理论都是虚妄,都是靠不住的。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尼采本人是不是虚无主义者这个问题。

大部分尼采研究者都认为尼采本人不是,但这里边有一个重要的反对者,就是海德格尔,他认为尼采本人也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海德格尔看来,最重要的那个形而上学就是把世界分成了两种世界,感性的世界和超感性的世界,把感性的世界和超感世界对立起来,这才是形而上学的一个本质,所谓柏拉图主义的本质。

传统的柏拉图的那种形而上学,或者基督教道德,是把超感性的领域优先于感性的领域,而尼采作为一个倒转,他把感性的领域置于超感性领域之上。在他看来,这种柏拉图主义的颠倒仍然没有跳出形而上学的框架,虽然超人不像是以往的那种需要超越自身的理想和希望的那样一种形而上,但超人本身就是权力意志,这种权力意志仍然是一个概念,是所谓存在者,而不是海德格尔要找到那个“存在”。

所以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虽然终结了形而上学,但他自身也陷入了形而上学,所以他认为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也就是说,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放弃了人的主体性,才会放弃追求客体,以一种新的面目、新的身份来生活。这一点是有争议的,可能因为海德格尔过于狭隘地阐释了超人、权力意志的概念,而且他过度依赖《权力意志》这本可能有点争议的书,因为这是伊丽莎白(尼采的妹妹)修订过的,如果对这个学术问题感兴趣,大家可以去看一篇文章,叫《海德格尔论尼采之虚无主义》,作者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大学者,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的主任,叫罗伯特·皮平(Robert B.Pippin)。

最后,我来分享一点自己读尼采的体会。

我觉得尼采好像给出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我们要高扬自己的生命力,伸张自己的权力意志。但是这个答案本身好像包含了很多困惑,内在的紧张和危险性,还有一些神秘性。比如说这种高扬生命力,是不是会导致一种好战的品格,甚至鼓吹战争呢?比如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就有这样一句话:“你们说,只要是好的理由,甚至可以让战争都成为神圣吗?”它回答说,“我告诉你,这就是好的战争,可以让任何理由都成为神圣。”

所以对尼采这样的一个回答,克服虚无主义、克服消极主义的一种积极虚无主义的回答,我们是否能够避免它的危险,采取它的好的方面呢?我觉得蛮难的。他对生命的张扬,它本身就包含了这种危险性,我们很难说只取它好的,洗干净它那些危险的部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尼采的学说似乎是一种强者的哲学,也就是说,那些弱者或者是奴隶,他们一开始怎么会受到形而上学、受到基督教学说的吸引呢?因为他们在那种没有形而上学的世界里可能原本就找不到自己生命生机勃勃的那种价值感、理想感,他们才要祈求一个超越自己生命,超感性的意义世界。如果尼采现在把所有这些都打破了,让这些弱者怎么样自处呢?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那么尼采会怎么说呢?尼采说,没有办法,如果你要诉诸一个幻觉,依赖一个幻觉的理论或者学说来建立自己生命的话,你注定还是会陷入虚无主义的那样一个困境或者那样一种危机感中。那么怎么办呢?

他会是说人是可以超越自己的,弱者不是注定的,人的生命本身就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生成性,人永远不是注定的,永远可能成为新的自己。

所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你以为你是一个弱者,天生的弱者,但是你真正的出路就在于超越自己,成为一个强者,成为某种超人,超人不是一个固定的类型,是超越自己的意思;还有一种就是放弃,重新回到某种幻觉,无论是宗教的,形上哲学的,或者是某种科学的,他认为真正勇敢的选择是前一种道路而不是后一种。

所以在我看来,尼采给生命理念给予了这么崇高又神秘的一种精神气氛,他一定不是简单地说,我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为所欲为地放任。所以他会谈到生命低级形态的那种“末人”的存在状态,它里边一定包含着经由某种自我的审视、否定,达到自我超越的道路。

在这种道路当中,我们相遇的人,我们跟世界的际遇,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外在于我们意志的就构成了必然的压抑束缚,而我们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要面对它们,面对这个世界,面对大地,面对海洋,把世界看作是我们自我成长的一种资源,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无畏勇敢,也才能抵达我们真正的自我超越。

尼采带来的启发灵感和混乱困惑一样多,我不敢声称自己真正读出了一个纯正的尼采,我认为尼采思想当中的一些含混或者自相矛盾,或者语焉不详,是尼采思想的内在的紧张。我们阅读尼采,也可以从我们的困惑当中汲取尼采对我们的激发、鼓励和创造性的灵感,从尼采开始思考,而不是终结于他。

《虚无主义》(交界译丛)

[荷]诺伦·格尔茨/著 张红军/译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 | ·风之回响RESONANCE·出品

点击链接 阅读更多:

新书首发丨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

刘擎教授荐书:如何抵抗虚无主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虚无主义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