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消息!当年长沙“闹元宵”街头舞龙玩灯(典籍里的长沙)

来源:长沙晚报 2023-01-31 06:01:02


(相关资料图)

任大猛

又是一年热闹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在1920年前后,民俗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引入中国。随后安徽泾县胡朴安编著《中华全国风俗志》以及浙江绍兴娄子匡编著《新年风俗志》,这两种中国民俗研究的开山之作,早已成为中国民俗学典籍。这两种典籍竟同时记录了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之前的长沙元宵节的盛景。

在1922年11月胡朴安编著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辑录了一组共十首《长沙新年纪俗诗》,其中有四首写到了长沙新年元宵节舞龙的盛况,并且下有注释。如“纸扎龙灯奉作神,香花处处表欢迎。堂前一度兜圈子,步步龙行百草生”。诗下注释说:“省城各庙如定湘王、朗公元帅诸神,每岁扎一纸龙,沿街行走,鸣锣击鼓,甚为热闹,家家烧香顶礼,若迎接真神云。”又有:“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下有注释说:“女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放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掌前绕行一周,谓之麒麟送子。”长沙舞龙这样精彩的花样往往为后世的民俗研究家引用,如乔继堂所著《中国人生礼俗大全》等书。

娄子匡编著的《新年风俗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长沙元宵节玩龙。娄子匡说:“新正初五起到十五那天止,长沙有一种大组织的玩龙习俗,其地域以一庙王所管辖的地方为界,名叫某某庙王神龙,以旌旗十枝或八枝以为前驱,跟着的是土号筒和锣鼓。龙是用纸来扎成头或尾,中央分做十多把,用画有龙鳞的布包裹着。龙头、龙身、龙尾每把各竖一枝柄,每人拿着一枝,先面一个人拿着‘珠’来指挥。每到一家,户主就燃放爆竹,香烛来迎接;另以长二尺左右、宽一寸左右的红布系龙的头部,叫做‘挂红’,然后由拿珠的人引龙到厅前的空地方大舞特舞,将龙结成作‘八结’‘卍’字等吉祥的字样。舞时大擂锣鼓,吹号筒,主人燃爆相和。舞完了,大家休息,主人办酒肉果饵款待他们。到吃完了,再舞一套以后就去。”娄子匡的记述,实际让我们可以更加正确了解《长沙新年纪俗诗》第四首诗中注释中关于定湘王、朗公元帅与元宵关系的详情。

元宵节,长沙除了街头舞龙外,1935年娄子匡在《新春风俗志》一书中更记载了元宵节及元宵前长沙街头还有一种热闹的“灯会”:“十一日起到十五的晚上,(长沙)有玩灯会的举行,就是用彩纸扎成各种鸟、兽、果实形状的花灯,一人一枝,旌旗引导着,鼓乐唱和着,百十成群,游行在乡村或城市之中。每至一家,也都燃放爆竹,欢迎并备酒食款待,另外又有赠送蜡烛,供他当做燃料。”

今年春节,潮汕地区的“英歌”表演视频吸了全国不少年轻人的眼光和“流量”。旧时长沙元宵节,不但街头有龙灯表演,也有流动的灯会。今天如果善加排练,让流动风景最美地展示在长沙街头,相信这将让节日的长沙街头更热闹,市景更繁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