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态:正月初十,“3个关键词”带你走进传统习俗,寓意平安吉祥添福寿
我国民间过年期间要进行祭灶、守岁、拜年、祭神、祭祖、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让春节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得到继承和弘扬。
(资料图)
明天是正月初十,民间有着“十全十美”的吉利说法,在传统年俗活动中,主要关键词有“石头节”、“添灯节”、“吃莜面”,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一、石头节
正月初十,传说是石神的生日,即“石头节”,也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在这天,习俗讲究不要去触摸石头,不能动石磨、石碾、石蒜臼等石质器具,也不要开山打石或用石头盖房子。传说石头在这一天处于休眠状态,石头神要养精蓄锐来布局新一年的计划。人们在这天还要祭拜石神、烙油馍做贡品,并上香烧纸祷告,祈求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吉祥如意。
二、添灯节(添丁节)
在河南、赣南、福建、广东等一些地区,在正月初十(或者选在正月初二至十五之间,也有在正月二十四、二十五等日)是添灯节,不同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花灯节,正月初十挂起的花灯叫“添丁灯”(在粤语里“灯”于“丁”发音相近),有人家会特意抢在初十零点之时挂上“头灯”,烧上“头炷香”。以前,人们重视传宗接代、有着重男轻女的偏见,家中生了男丁后,都要在次年正月初十悬灯庆贺,家族里的长辈要在灯上写下新丁名字,并记载于族谱,寓意着人丁兴旺、家族繁荣、添丁添福、添财添寿。
除了挂添丁灯,还有放“添丁炮”、以及“添丁添财添福寿”的仪式,酒宴招待也是少不了的,亲戚朋友会携礼来贺。人们在祠堂门口放鞭炮庆祝、添丁家庭集体上香点烛祭祖;除此之外,还有隆重的庙会、舞龙表演等庆祝活动。最后,人们就要去添丁人的家里大饱口福了,从村头第一家“吃”到村尾最后一家,如果赶在添丁人口数多的一年,可真是要从早吃到晚了…在最早时,宴席还讲究从挂“花灯酒”一直到正月十六的“落灯酒”,热闹非凡的流水席,真是一片欢乐愉悦的场面。
每年正月二十三、正月二十四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高阳乡添丁节举办的日子。在这两天,高阳乡上村村、南亨村、大坋村等地都会举办“添丁节”传统的民俗活动,2018 年,经顺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添丁节列入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西宁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这里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之乡,黄石中村客家傩、石上的桥梆灯、宁都采茶戏、宁都道情、洛口竹篙火龙都已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都石上村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行“添丁炮”活动,添了男孩的家庭由亲朋好友肩扛组成的竹篙爆仗队伍,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祠堂,再至祭祖供奉完毕,炮竹声便连绵不断、震耳欲聋,千余串的爆竹要足足燃放近一个小时。然后,每个添丁的人家去村庙里祭拜、点烛续香、宰鸡供奉,最后再进行热闹的环村大巡游等活动。
有人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人们自发组织的如此有凝聚力的民俗活动,既为过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吃莜面
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一些地区,正月初十要吃莜面,理由是因为:
1:为了预测天气
人们把莜面搓成条,如果当年不闰月,就在莜面上按下12个小窝(闰月就按下13个小窝),蒸熟后,打开蒸锅看看哪个窝里有水。假如第3个窝里有水,就意味着当年的3月份一定有雨水;根据月份雨水的多少,来安排一年播种庄稼的情况。这种做法象征着人们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家安康。
2:庆祝老鼠娶亲
以前,民间有传说正月里“老鼠娶亲”,或者“老鼠嫁女”,具体的时间在我国各地区不尽相同,即在正月初三、初七、初十、十四、二十五等不同日子。
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一些地区,认为正月初十是老鼠娶亲日,家家户户都要吃莜面来讨好老鼠,以祈求新年好运。现在,爱吃莜面的人们除了自己做,还会去专门的莜面饭店里就餐或者叫外卖。各种各样的特色莜面小吃,如莜面窝窝、鱼鱼、饺饺、圪团、螺丝卷卷等,营养丰富又美味。
在初九的晚上,人们要提前把莜麦粒等粮食故意撒在墙角,给老鼠娶亲用,也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丰年有余、老鼠不要盗食粮食。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可以承载中华文化底蕴的象征。现在人们过春节,已经不太在乎年俗讲究,认为不过是封建迷信、或者过去人们追寻的一种精神寄托;而是更加在乎家人团聚、亲人和谐、身体健康等给自己带来的直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你认为呢?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