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头条:孙英刚: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2021-2022年电影
去年没有写影评,主要原因是没有写的心情。身处疫情之中,看不清未来。众生煎熬之际,往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都变得奢侈。人生不像拍电影,能够把情绪准备好,来迎接即将发生的事。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既搞不清原因,也不知道结果,甚至来不及悲伤或者欢喜。就像生在大唐开元天宝时代的人们,享受了盛世的荣光,但是他们不会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悲惨死于接下来的安史之乱。我们似乎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瘟疫、战争、反全球化、原教旨主义,都让惴惴不安的人类猜测着未来历史的走向。2021-2022年的电影,鬼使神差地反映着时代的巨变,以及巨变中芸芸众生的无奈与美好。
《我记得》和《满江红》:有关历史记忆的挣扎与争夺
历史是各种历史记忆彼此竞争最后剩下的东西。所谓历史永远铭记,不过是一句苍白的文学修辞。帝国派出思想战士,修改历史记忆,重塑共同意识,是不断发生的事。宏大历史叙事下,多数个体生命来不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被湮灭在“升华”的波涛之下——只有靠很好的运气,才会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比如斯坦因在丝路烽燧发现的3号粟特文古信札,来自一个叫米娜的粟特女人。在信中米娜痛斥丈夫把自己遗弃在敦煌,说:“嫁给猪狗都不嫁给你。”这封信没有寄到,隔了1500多年被斯坦因发现。写信的时候,石勒的大军攻破洛阳,开启五胡十六国时代。兵荒马乱之中,一个女人的呐喊被保存下来,带着一丝心酸的温暖。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管你如何悲欢离合,最后在历史记忆里都会荡然无存,没有人知道你在这世间生活过。而我们关心的帝王将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故事,核心秘密被带入了坟墓,剩下的历史记忆,很多只是参与者拼命为自己树碑和洗白而留下的文字。比如“莫须有”的故事,很可能是韩世忠后人为自己祖辈树碑而增加的历史记忆。历史学家像隔着墙听别人偷欢的窥视者,急不可耐但又只能脑补很多情节。
(资料图)
《我记得》海报
李日炯的《我记得》(豆瓣评分7.2)讲的是一个暮年的韩国老兵复仇的故事。这部片子似乎在致敬阿托姆·伊戈扬2015年的电影《记住》(Remember,豆瓣评分8.2)。韩弼洙是一个脑肿瘤末期痴呆症患者,需要靠纸条帮助记忆,甚至连菜单都快记不住了。他决定在自己忘记以前,完成复仇的心愿。朝鲜日据时代,韩弼洙一家遭到毁灭性打击:父亲在土地兼并中被活活打死、母亲失心疯去世、哥哥被日本人强征挖煤矿丧命、姐姐被骗为慰安妇自杀——这是韩国民族集体记忆的一个缩影。当年那些日本殖民者的帮凶,几十年过后,却是声名显赫的财阀(抢夺父亲财产杀死父亲)、德高望重的教授(鼓动哥哥为日本挖煤导致后者丧命)、韩日友好的使者(之前的日本宪兵队长)、受人尊敬的将军(当年送韩国男人上战场女人做慰安妇)。韩弼洙把四人名字纹在手背上,确保自己不因病情严重而忘记。这些人都重塑了自己的历史记忆,比如当年骗姐姐去做慰安妇的金治悳,现在是教科书里的战斗英雄。在新的历史记忆里,金治悳是大韩民国的保卫者,是备受尊重的民族英雄。甚至要为自己塑像。韩弼洙和金治悳的记忆完全不同,他亲眼目睹后者如何吸同胞的血而发迹。
在金治悳铜像揭幕仪式上,韩弼洙用枪挟持金治悳及其孙女,要他当众说出自己是亲日派的事实——这一点和张艺谋今年的新片《满江红》如出一辙。挟持对方的目的,是要修正历史记忆。挟持秦桧是要他背诵《满江红》,挟持金治悳是要他说出自己的真面目。不过李日炯导演和张艺谋不同的是,他不但让韩弼洙胁迫金治悳说出真相,而且让后者死于枪下。杀死四人之后,国仇家恨并没有完结,因为还有一个罪人。这个人就是韩弼洙自己。当年他在日本占领期间,个人命运飘摇,报名参加了关东军。当他告诉姐姐自己明天将前往满洲,并且说:“人总要活下去,我不可能像你那样躲着过日子。”姐姐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自杀了。所以韩弼洙最后一个要铲除的是他自己。但很可惜,导演没有让他自杀成功。韩弼洙一直困在历史里,他叫韩弼洙,日据时代取日本名“清原孝好”,战后取英文名“弗莱迪”。给他开车的年轻人叫“杰森”。杰森、弗莱迪是有名的复仇恐怖电影的主人公。取名“弗莱迪”已经暗示了他复仇的执念。弗莱迪要杀死的,也包括清原孝好。
困在过去的民族,没有未来;忘记过去的民族,也没有未来。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记忆,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满江红》海报
张艺谋《满江红》(豆瓣评分7.5)讲的是岳飞被秦桧害死四年之后的事情。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张艺谋这部电影首次以故事内容压倒了色彩和形式。虽然仍有沉浸感十足的山西大宅院,灰墙黑瓦,银盔银甲,也有鼓点急促、豫剧唱腔,但这次《满江红》把故事讲清楚了。这是一个抢救历史记忆的故事——众英雄挟持秦桧是要他背出岳飞的《满江红》。相比《英雄》树立霸权有理的价值观,《满江红》宣扬的尽忠报国、血性刚烈,也不失是对精致而懦弱的宋文明的一剂强心针。甚至出身歌妓的瑶琴都能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正如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中描述的让士大夫们羞愧的妓女柳如是。张艺谋此次选题,极具敏感性。各方观点对立,各取所需。赞之也能尽兴,骂之也能淋漓。但大家不过是借着话头,说自己想说的话。我只想谈谈历史记忆。
整个电影是个不断反转的超大型剧本杀,用剧中秦桧的话说,“这剧够惨烈”。除了少数几处可议外,逻辑通畅,节奏明快,角色登场离场干净利落。岳飞旧部小兵张大(沈腾)、其妻瑶琴、更夫丁三旺、车夫刘喜等人密谋挟持秦桧,逼出岳飞遗言。挡在秦桧前面的是亲兵营统领王彪(郭京飞)、大管家何立(张译)、二管家武义淳(岳云鹏)。而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是争取的对象——从最初的官迷到幡然倒戈,转折点设在看到张大背上的纹身“精忠报国”。武义淳是高宗皇帝安插在秦桧身边的卧底,就像高宗赏赐给秦桧的那只乌鸦。张译和雷佳音(饰演秦桧)展现上佳的演技。张译饰演的管家何立残忍果决,令人印象深刻。雷佳音把秦桧的阴狠多疑、以及权力膨胀后的惊慌脆弱表现出来。电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最后全军复诵《满江红》的场面又回到了张氏风格。其实张艺谋已经极力克制宏大叙事的冲动。这一点可以从张艺谋、张末《狙击手》(豆瓣评分7.7)看出。这部电影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冷枪冷炮”运动中神枪手群体事迹改编,克制住了宏大叙事结构、整齐划一的磅礴、煽情的冲动,转而聚焦于一场狙击战,干净利落。描述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也没有刻意贬低和矮化对手。
灭其国,必先灭其史。对于个人也是如此。抹掉、改写历史记忆,是政治斗争的延续。《满江红》里,处处彰显着对历史记忆的争夺:秦桧的替身清洗掉风波亭岳飞的遗言、秦桧清洗掉张大抄写在墙上的金国来信、孙均做势剐掉张大背上“精忠报国”的纹身并且告诉他忘掉吧、孙均胁迫秦桧(替身)背出《满江红》并让全军复诵,等等。不知道张艺谋是不是读了几本关于历史记忆的理论书籍。历史记忆是非常脆弱的,就像一些事情突然就改变了。没有人再提这些事,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一样。岳飞冤死,在当时很可能并没有引起太大政治动荡,要多幼稚才能幻想高宗和秦桧余生活在杀死岳飞的阴影里了却残生。历史被不断功利性地改写,见证一幕幕荒诞剧上演。有一段时间,有人甚至建议把岳飞移出教科书,不认为他是民族英雄。张艺谋至少有意无意地努力想留下一个想法:保卫看似无关紧要的历史记忆,非常重要。至于《满江红》是不是岳飞写的,并不是他所关注的。文艺作品能达到事之或无,理之必存的境界,已经难能可贵。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岳飞能被如此讨论,说明社会气氛和文化倾向的一丝微妙的变化。
《波斯语课》和《西线无战事》:战争中的众生
我们从未想到一年前欧洲突然爆发大规模战争,更没想到打到现在都没有结束,更不知道后续是什么样的。整个世界在对抗、战争、嫌隙中分裂。我们从未远离战争。从二战后我们基本享受了70年和平,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智人是非常凶残的物种,科技的发展并未让我们更好规避战争。正如互联网并未让我们打开心扉,反而方便我们在网上找到同类,变得更加顽固。
《波斯语课》海报
瓦迪姆·佩尔曼《波斯语课》(豆瓣评分8.1)是一部反思二战的作品。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被抓入集中营。为了活命,吉尔斯说自己是波斯人。正好纳粹军官科赫想学波斯语,以便将来到德黑兰跟哥哥团聚,开一家饭馆。于是他留下了吉尔斯的性命。吉尔斯爆发出巨大的潜能,用集中营里2840个犹太人的名字,创造出了一门语言。他创造的第一个词,是一个死去的犹太孩子的布娃娃上的名字“Aviva”,他赋予其“生命”的意思。德国战败时,这个曾关押两三万犹太人的集中营焚毁了所有记录在案的资料。当接收的俄国人询问时,吉尔斯回答:“我记得2840个人的名字。”然后一个一个念了出来。这些名字让吉尔斯活了下来。也因为吉尔斯活了下来,让这2840人的名字保留下来,不再是纳粹眼中的符号和数字。
德国军官科赫完美诠释了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他并不是“体制急先锋”,不爱纳粹也不恨犹太人。他加入纳粹是因为看到街上穿军装的人抽烟,“下意识盲从”,就加入了他们。他只是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作为后勤军官,他只负责让纳粹军人吃好。迫害屠杀犹太人是规范化流水线,杀人机器的每一部分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死亡的残酷被消解在体制之下。就像科赫说的那样,我只是个厨子。他也看到了纳粹失败的命运,预留后路开始学习“波斯语”。可他没想到的是,他揣摩记诵的单词,其实是他从未在意的犹太人的名字。他初步“学会”之后,赞叹这真是一门优美的语言,还写了一首诗:“风把云送向东方。那里处处是渴望和平的灵魂。我知道,我会幸福。”他没有意识到,他的每一声感叹,都是死去的生灵。纳粹失败后,科赫出现在伊朗海关,说着只有他和吉尔斯能听懂的“波斯语”,被海关扣押。在体制内,科赫入戏不深。与他相对照的纳粹军官马克斯,一直到纳粹撤退,还在致力于检举吉尔斯不是波斯人的事。上校听着他的举报,冷冷地问他:“你是谁啊?”入戏太深的体制急先锋,已经和机器融为一体。
《西线无战事》海报
爱德华·贝尔格《西线无战事》(豆瓣评分8.5)是经典的翻拍,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停战前夕。在德国青年保罗和伙伴们眼中,战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当学校的狂热军国主义分子喊出为国效力的口号时,热血沸腾的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了。教官们激情澎湃,鼓动这些未经世事的孩子上前线,告诉他们任何的迟疑都是对祖国的背叛。拿到军装的那一刻,保罗难掩激动的心情。他甚至幻想着载誉而归,成为英雄,俘获心爱姑娘的芳心。他并不知道的是,西线战场上如同地狱一般,远山树林的美景下,是挂满冰霜的尸体。战死的士兵的血液在战壕里凝结。人类的愚蠢和残忍,在战争中尽情展现。战争机器无情绞杀着鲜活的生命。保罗拿到的那套军装,是一名战死的德国士兵的。他死之后,军装被扒下,清洗消毒,缝上新的名字。军装上的血腥味,挡不住保罗对战争的向往。大人物在后面操纵着战争流水线,如同蝼蚁的众生看不清自己所处的位置。
无知无畏的德国青年奔赴前线,氛围轻松浪漫,他们想象的战争是美好的。直到硝烟的刺鼻、伤员的呻吟、盘旋的敌机、轰鸣的大炮,才一点点把他们拖进恐惧的深渊。美好的欧洲大陆,沾满人类自相残杀的血腥味。积水的战壕,冰冷阴寒;重炮、坦克,撕碎着所有的生机,碾压着最后的信心。毒气袭击,士兵会把烂掉的肺吐出来。残肢断臂,血肉模糊,尸山血海,死亡是如此近、如此快、如此具体。保罗彻底崩溃了。死去士兵的名牌,变成指挥部记录在册的数字。这些数字,成为将军们的勋章和政治人物的筹码。保罗直面杀死的法国士兵,发现他也有家人,也是人家的孩子、丈夫、父亲,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他在绝望中挣扎,却走不出修罗场。
德国将军们喝着红酒、吃着美食,在后方随意挥洒着,用年轻的生命作赌注。此时德国战败已经不可逆转,双方约定1918年11月11日11点停战。战争持续一天,大量的德国青年就会丧失生命。但是德国将军们不愿意放下虚荣,决心在停战之前对法国人发动最后一次攻击。保罗死于最后的攻击中,时间恰好1918年11月11日11点。战报上写着:西线无战事。身为蝼蚁,又能怎么样呢?欧洲大陆一再以内讧的形式推倒重来,我们现在正在目睹再一次的戏码。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青年们,在冰冷潮湿的东欧平原上厮杀,成千上万的年轻生命灰飞烟灭。他们也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也有家人。他们有的是体制急先锋,为某种理念而战。有的也只是下意识的服从,被裹挟进修罗场。场外的大人物们,观察着能源价格走势、政治局势变迁,决定是继续加大筹码还是暂停观望。人类到了21世纪前半期,战争形式变化了(比如无人机让步兵无所遁形),但游戏的核心并无二致。经历过靖康之变的宋人庄季裕感叹,生灵涂炭的战争惨剧,只在史书和唐人的诗文中读到过,没想到自己要亲身经历一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
《芬奇》和《火山挚恋》:走出疫情和世俗的世界
米格尔·萨普什尼克《芬奇》(豆瓣评分8.4)把故事设定到人类末世,跟我们经历的疫情时代可以做心同此理的感悟。电影中,臭氧层被人类破坏,紫外线超高,人体损坏,农作物死亡,人类进入末世。主人公杰夫(汤姆·汉克斯)是个宅男,并不是很多电影里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他只是活着,扫描人类书籍,并且制造了人类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芬奇——目的是照顾自己的狗狗。杰夫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决定前往旧金山金门大桥,那是他很久以前跟父亲相约的地方。杰夫告诉芬奇,年轻时他准备出去看看世界,但最后他只去过一次纽约,除此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密苏里州,总是被各种事情羁绊,都没有成行。他可以说出金门大桥各种数据,但从来没有站在上面,体验风吹来的感觉。杰夫说,真希望能好好利用时间,体验更多的经历。机器人芬奇说:“那我们出发吧。从这里到金门大桥,只需要18小时33分。”但杰夫早已身患绝症,最终死在了路上。
《芬奇》海报
我们大部分人一生,都跟杰夫一样,有梦想,但是从没有放下过羁绊,真正去行动。就像疫情突然到来,让往日很多可以轻松做到的事变成了不可能。被隔离被禁足之后,才发现时间不够了,很多该去的地方还没有去过。但是疫情过后,我们仍然会汲汲于各种世俗之事,而再次忘记曾经的梦想。我们的一生,不断试探,总被各种欲望缠绕。等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已经年华老去,再也没有机会。电影中不断出现的1971年美国民谣《美国派》,完美诠释了对错过的美好时光的眷恋。
《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海报
末世科幻电影更多地是聚焦在人类重获新生。郭帆《流浪地球》(豆瓣评分7.9)和《流浪地球2》(豆瓣评分8.2)可谓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在全球走向分裂,强调文明冲突、身份政治的时代,《流浪地球》两部强调人类团结应对危机,难能可贵。好莱坞在宏大历史叙事方面显得越来越苍白,以前宣扬的人类团结反击外星入侵的戏码在族群分裂、主动去全球化的背景下难以起到号召人心的作用,《流浪地球》两部是尝试以“中国方案”拯救人类的故事。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其引发争议也就难以避免。
《爱情神话》海报
在末世的包围之中,小生活依然继续。邵艺辉《爱情神话》(豆瓣评分8.1)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纯沪语,上海腔调极高。我的朋友何平去刷了好几遍,逢人就说好。我知道他带着上海男宁的滤镜,不过也说明电影的确溢满了上海情调。老白代表了现实,人生中充满了笑话;老乌代表了神话,人生中充满了神话。白色和黑色(乌)本来就是相对的。乌是没有脚的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对老白来说,日常就是爱情;对老乌而言,有的人,只不过见过一面,却要用一生去怀念。在细腻质感的上海生活里,大家也不过在笑话和神话之间徘徊。
《火山挚恋》海报
宇宙并不在意人类的悲欢离合,在宇宙秩序和历史大势面前,人类是没有力量的。但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仍然可以永恒和伟大。萨拉·多萨《火山挚恋》(豆瓣评分9.1)给我们打开一扇大门,让我们看到了震动灵魂的一幕。著名火山研究者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妇,一生都在追逐感受火山的脉搏,给世人留下了大量样本、著作、照片。他们反越战,对人性失望,转而把目光转向火山。对他们来说,火山更伟大。人类对权力的追逐,在大自然面前只不过是幼稚的荒诞游戏。
这是一部硬核朋克的电影。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就像在黑夜中找到了另外一个自己。火山喷发,岩浆翻滚,大地的秘密让他们如痴如醉。他们过着我们梦想的人生,那是我们不敢舍弃世俗之物、埋在心底的东西。这种极致的浪漫,反衬出人类的渺小。我们如蝼蚁一般,舍弃了精彩,过了漫长而无趣的一生。精打细算,最后却成了尼采所说的傻子——傻子就是一无所有只剩下理智的人。而这种理智,往往是后天灌输给我们的桎梏。我们没有就算化为山灰也要为自己活过一次的勇气。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驾火龙而腾翔,窥地球之奥秘。我们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新年开工了,天选打工人继续工作。
2021-2022年的最佳影片,我愿意给萨拉·多萨的《火山挚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