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非遗风采 | 柳林刘家焉头木版年画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3-01-28 15:50:38


(相关资料图)

明清时期,柳林县城商贸繁荣,刘家焉头地处城郊,村民经商者颇多。大约在清代咸丰年间,河北武强年画处于极盛时期,汾阳是其重要的集散地之一,柳林刘家焉头的白俊勇从汾阳学成引回。它以刻好的模板为主要工具,采用刻版套印的手法印制而成。现代印刷画在民间盛行以前,木版年画是村民过年过节时一种必要的装饰物,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曾一度成为全村人的主要产业,为创业之初的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白俊勇(1851-1932)是刘家焉头木版年画的第一代传承人,起初刻版单一,仅有门神、窗花等数样印版,销量也小,仅限于周边村镇。木版年画传承到白俊勇的儿子白崇良(1886-1962)及其孙子白树江时,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潜心钻研,大胆创新,刻制出了一批批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印版,销量也大增。

20世纪80年代后,刘家焉头木版年画达到了繁荣时期,从事民间年画的艺人也大大增加。木版年画分为墨线单色和彩色套印两种。刘家焉头木版年画采用的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的手法,大抵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工序。一张年画因套印的色彩不同所需模版的块数也不同。一般为4块,个别工序复杂的达到6-8块,制作过程全部是手工操作,中间要经过数遍依次序套印才能成功。在木版年画的套色工艺中,要求用最少色版套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让观者的视觉空间产生冲击效应。

刘家焉头木版年画以家族族谱、中堂、对联为主要表现形式。题材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主要内容有灶君、天地、土地、门神、老虎、窗花等。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采用集中概括、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传神、象征寓意明鲜,力求使画面完整、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在色彩运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由于木版年画一般在过年或喜庆节日时张贴使用,因此内容多以欢乐吉祥为主,注重色彩的对比,艳丽、明快,给人以豪放、健康、洒脱的感觉,充分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审美情趣。

刘家焉头木版年画的尺幅有大有小。大的以卷轴中堂为主,能达到五尺长,还配有对子,适合挂在堂屋正面的墙壁上,小的如门画有尺余大小。画幅大的印刷时一般先用颜色印染天地,再开红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线主版。人工着色彩绘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半透明,比较淡雅精细,部分以工笔、水墨为主,色彩和谐,人物造型鲜活。套色则以大黄、大红、大绿、朱红为主。

“兴汉堂”木版年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线条手法,同时吸收了历代寺庙壁画、石刻笔法、刀功特点,以线刻为主,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生活气息浓郁,形象丰满逼真;画面既和谐朴实,又生动别致;工艺精细,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广泛流传,是吕梁市民间艺术瑰宝。

刘家焉头木版年画生产买卖活动主要满足当地群众需求和晋陕黄河两岸的经纪人批发买卖。解放前,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制作艺人纷纷改行,生产作坊越来越少。解放后尤其是上世纪文革期间破四旧,木版年画生产完全停止。个别艺人将老木版藏密,保存了一些老版。

刘家焉头木版年画悠久的传承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黄河流域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具有极强的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特征。对于研究吕梁手工技艺的形成发展和区域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因其体现了群众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观赏收藏价值和市场开发价值。刘家焉头木版年画是久远的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相信刘家焉头木版年画这一中国民间的特色艺术瑰宝在新的时代将会焕发新的异彩。

2009年,刘家焉头木版年画被列入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刘家焉头木版年画被列为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来源:吕梁市文化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