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吴凤鸣:过年·归
过年·归
吴凤鸣
(相关资料图)
一
冬至过后,寒气便一天比一天紧。村旁的树枝都成了黑褐色,即便没有风,也冷飕飕的样子。乡里的路,虽清瘦寡淡,却见行人三五个多了起来,便有了一些难以察觉的温情。
几阵冷雨下来,山间便开始飘雪。房屋啊,电线啊,树啊,全覆盖上了一层白雪,粉妆玉砌的,那么招人喜欢。小麻雀机敏地穿梭着,不时碰落枝上的白雪,簌簌落下,清清脆脆,如一首惜雪赞歌。
几场雪一下,年离我们就越来越近了。“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外出的游子在久久的酝酿中,终是迈开回家的脚步。
是夜,不知谁家的小狗看护着门庭,门扉轻扣,主人归家,“㕵㕵”声应该是在分享欢喜。“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儿披衣为父亲温热一杯好酒,说着一年没说的话,家长里短,夜深情难了,不舍得散,不舍得睡。
老母亲拿出叠过千百遍的新棉衣,主人穿上,便温暖了一年所有遇见的薄凉。布鞋是千层底的,更加了一层保暖的棉绒,从此,主人怎么也走不出母亲的牵挂,苦了累了,记得归家。
熟悉的邻居来了,儿时的玩伴来了,各奔东西的同学也来了,大家都带着不变的性情,找寻到昔日的情怀。
于是,回乡人的眼里,满是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年的味道。
二
还未到小年,母亲便开始忙碌。
醪糟酒是要酿的,那可是我们小时的最爱。才刚刚把糯米淘好,洒上酒曲,母亲便告知,醪糟酒三四天就酿好,周末来尝鲜。虽然我们几姊妹都已成年,但来自母亲一如儿时的轻唤,我们依然迷恋。盼上周末,舀一碗生醪糟打白口吃下,甜得腻人,却不肯撒手。父亲说,这是春节吃汤圆的,现在就吃完了?母亲却笑笑,刚做好的醪糟最好吃,做了很多呢,吃不完。看着我们吃得满足的样子,母亲的内心异常甜蜜。
母亲一如既往保持着对我们的惯宠。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不只会在过年时让我们饱食生醪糟,还会在过年那天为我们几姊妹各煮上一碗醪糟蛋,那可是我们一年中吃到的最可口的佳肴。蛋黄的黄和在白生生的醪糟汤里,好看、营养又美味,我们都会把汤喝得一滴不剩,举着空碗向着母亲说,可以再来一碗么?母亲每次总是笑着给我们添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铁锅见底方可罢休。家里来客人了才会摆上桌的腊香肠,腊猪头肉,母亲也会在过年前煮熟后,切上一小截,或切成薄片偷偷塞进我们嘴里,我们的馋,母亲最懂。虽然只有小小的几片,却让我们尝得满足,尝得心里甜滋滋乐悠悠的。时至今日,每当母亲在厨房切啥好吃菜肴的时候,都会唤着我们去尝尝。还不忘问上一句,好吃吗?
多年来,母亲一直延续着这些习惯,也延续着我们对归家的期盼。
三
她说要回老家过年,在我的意料之外。
她工作在外地,家里的父母、哥哥嫂嫂也因工作一并迁了过去。老家对她来说,已经不复存在。她已经好些年不问及老家了。在越来越浓的年味里,她打来电话说过年要准备回老家看看。
我惊愕,怎么想起要回来?她说,听说老家已拆迁要开始新的建设,在那里留下太多的记忆,如果再不回来看看,连记忆都找不到了。她说得很伤感,我听得也很伤感。
我说好,回来我一定陪着。
她说的要拆迁的老家,我知道。那是曾经热闹的家属院,一条林荫大道把家属房子自然分在两边,两边房子连着房子,每当午饭或晚饭时候,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孩子们疯玩在林荫道上,等家长们煮熟饭菜喊归家方肯散去。大道两旁的大树成为孩子们玩耍的道具,那些奔跑、跳跃、哭泣、欢笑的身影仿佛与树融为一体,留下他们太多的印迹……现在,该搬的都搬了,只剩下几个摇摇欲坠的房子,有的已垮掉,仅剩几面破损的墙。此地虽还没在开始新的开发,但房子没了,人也没了。几棵还立在那里的大树,伴着风起的落叶,和着簌簌作响的枝丫,显得更加凋零肃杀。一切时过境迁!
“消亡,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劝她,不必忧伤。她说,她都明白。这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记忆罢了。当我们年老回首看看,人的一生不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记忆串起来的吗?我笑了:“说得很对。所以我们珍惜每一个记忆。”“所以,我得趁机回来寻找记忆。”她也笑了。
迎宾大道上的红灯笼已在风中飘动,大道上的车辆越来越多,再过几天,她一定坐在某一辆车上,途经大道,开心归来。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