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让“过年的仪式感”绽放时代风采

来源:东方网 2023-01-20 11:09:25


(资料图片)

春节临近,年味更浓,城市的大街小巷挂起一排排红色灯笼,乡村的广场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网络上,大家同样热烈讨论着一个个关于过年的话题,“家乡的民俗”“过年的仪式感”“你的新春愿望”……网友们分享着对春节的美好期盼,共同迎接这个团圆、欢乐的中国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贴春联、什么时间包饺子、什么时间祭祖、什么时间拜年等,这些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仪式。春节年俗正是通过这些仪式,传承着背后的文化精神,给人以温暖的慰藉。2022年春节前夕,中青校媒曾就“春节仪式感”话题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2.30%受访者认为过年需要仪式感,65.33%受访者认为过去和现在过年的仪式感有差别,现在产生了很多新的过年仪式。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加神圣的意味,有了更加美好的期盼。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就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文化,没有割断精神血脉。扫房子、挂灯笼、剪窗花、办年货、写春联、祭灶神、吃年糕、逛庙会等民俗,都让年味扑鼻而来。中国人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暖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和弘扬。文化和旅游部在春节期间举办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发动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在网络平台开展视频展播、现场直播和话题讨论;“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合集“我们的中国年”,从腊月廿三始,每日推送新春民俗;“人民日报”官微推出“18件让春节有仪式感的小事”,给自己写一封信,为家人制作美食,看一部春节档电影,拍一张全家福照片……这些都是传承和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增添了过年的仪式感,又在春节焕发出新的生机。

美好生活离不开仪式感。春节仪式感也需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推陈出新,赋予春节新的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比如,与兔元素年俗好物一起装进购物车的还有“家宴”预制菜;大量网友在“穿上汉服年味就上来了”话题下,主动秀出自己的新年穿搭;今年过年除了回老家,还要“出去浪”——没想到,00后、80后才是恋家的那一批人,70后更愿意出门旅行过年,享受外面的风景;30艘新春特别款兔子灯“福气船”亮相杭州西湖,巨型兔子灯配合着福字、剪纸等元素,提前送来欢乐年味,瞬间将过年的仪式感拉满。

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利契机。要结合“文化进万家”“网络中国节”“新春走基层”等活动,深入挖掘春节文化精髓,赋予其更丰富内涵、更淳厚味道,让过年的仪式感绽放新的时代风采。还要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增进人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认同,不断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起筑梦新时代的正能量。只有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春节才会越过越新,过出时代韵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