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比亚感受胖之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哥伦比亚旅行,有一件事极为有趣,不论是首都波哥大,还是知名城市麦德林、卡塔赫纳或者卡利,都能看见许多造型肥硕、颇有喜感的艺术品。广场雕塑、商场海报、街头壁画、冰箱贴等,满是胖墩墩的艺术元素。“胖”对于哥伦比亚人来说,是美,是自信,是对本土艺术的认可和热爱,这种热爱的背后源自一位国宝级人物。
从斗牛士转行
(资料图片)
费尔南多·博特罗是哥伦比亚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因独特的画风在世界画坛享有盛誉。博特罗不同于梵高、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创作风格,他的绘画和雕塑均以夸张的肥胖和艳丽的色彩为主,他笔下的人物、动物、静物和景物均被画成胖乎乎的样子,其作品更是体现了哥伦比亚人的审美。
博特罗1932年出生在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后被叔叔送进斗牛学校。残忍又血腥的斗牛场,并没有抹杀他的艺术天赋,他常常用纸和笔描绘斗牛场上奔跑搏斗的场面。虽然没有经过绘画专业训练,但博特罗深知自己更适合做一名画家,后来他卖出去的第一幅作品就是以斗牛为主题。
对艺术执着的博特罗从斗牛学校出来后,为报社画过插图,还办过画展,20岁时,凭借油画作品《沿海》获得“哥伦比亚艺术家沙龙”大赛二等奖。随后他带着奖金前往西班牙和意大利游学,潜心钻研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同时深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他大胆革新创作方法,主观放大特点,增强体积感,赋予鲜艳的色彩,逐渐形成个性鲜明的“博特罗风格”并延续至今。他笔下的人物,体态丰腴,颜色娇艳,与中国唐朝仕女画的浓丽丰肥之态颇有几分相似之处。2015年至2016年,博特罗带着作品先后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博特罗非常欣赏中国文化,办展期间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从宏伟的红色宫墙得到启发,将中国红元素运用到后期的创作中。
“世界上最会画胖子的艺术家”
博特罗博物馆位于波哥大老城中心,是一座殖民时期的二层小楼,内部有一个方形庭院,里面种满花草。博物馆门厅中央,是博特罗的手部雕塑,巨大且厚重,象征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博物馆内共有200多件艺术品,其中123件出自博特罗之手,创作类别包含素描、油画、水彩以及雕塑,描绘了斗牛、故乡的风土民情、田园风光、跳舞的女性、复制经典等主题,拉美风情浓郁。其余艺术品则是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印象主义画家德加、雷诺阿,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米罗的作品,为博特罗的私人藏品。
《双人舞》《芭蕾舞者》《舞蹈夫妇》是博特罗的代表作,画中的女性舞动着肥胖的身体,露出生动的表情,仿佛陶醉在动人的音乐里。富有政治色彩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同样备受关注,《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之死》描绘了哥伦比亚“毒王”埃斯科瓦尔被枪杀的瞬间,他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对贩毒集团的暴力行为。
博特罗版的《蒙娜丽莎》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向达·芬奇致敬的精品。蒙娜丽莎由一个贵族妇女变成圆滚滚的女性,神秘的微笑也变成可爱的憨笑。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委拉斯贵兹的《宫娥》和梵高的《向日葵》在他的笔下全部变成“大胖子”。
环顾四周,每幅画中的人物、静物,甚至一个小小的水果,都有着肥硕的形态和饱满的色彩。大大小小的胖子,刺激着每一根视觉神经,而“世界上最会画胖子的艺术家”却不这么认为,博特罗说:“我画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现实题材,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
游览整个博物馆,除了油画,铅笔素描作品里还有博特罗本人的自画像,以及后印象派大师塞尚和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肖像。雕塑区则陈列着许多造型夸张、体积膨胀的雕塑,让人过目不忘。
改变一座悲情城市
麦德林是博特罗的老家,哥伦比亚著名的“春城”,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特罗广场,这里有他捐赠的23座青铜雕塑,旁边的安蒂奥基亚博物馆里也存放着他的个人作品和其他艺术大师的真迹。
博特罗广场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地方,这里到处是高高胖胖的雕塑,端坐的猫、站立的马、骑马的人像、男性人体、不同卧姿的女子,还有波哥大博特罗博物馆同款手部雕塑。尽管有些作品带有批判性和讽刺意味,但博特罗更希望大家能从高大丰满的体积感中感受到快乐。
徜徉于广场上,近距离欣赏敦厚肥胖的艺术品,感受麦德林的文艺气息。雕塑之间的间隔很近,人们往来穿梭,驻足拍照。在体积感庞大的雕塑下面,所有人都变得瘦小了很多。如果遇见当地的胖子,你会从他的表情中看出:我很胖,但是我很骄傲。
博特罗还为安东尼奥广场捐献了4座雕塑,其中一座名为《鸟》,在一次恐怖袭击中被炸毁,那次袭击造成2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为了悼念无辜的死伤者,博特罗又送了一座雕塑《和平之鸽》,放在原有雕塑残骸旁边,寓意祈求城市和平,拒绝暴力。
如今,博特罗的作品遍布世界其他国家的各大城市,像纽约、巴黎、新加坡、耶路撒冷……胖墩墩的纪念性雕塑,装扮着城市的公共空间。一名艺术家的财富,在于他所创造的影响力,博特罗做到了,年过九旬仍坚持创作,以肥胖的喜感作品回馈社会。
过去的麦德林在战争与毒品的阴霾下,显得过于悲情,现在的人们更喜欢祥和喜庆的氛围,胖与瘦,美与丑都不再是关注的焦点,健康乐观、勇敢自由才是共同的追求。
从斗牛题材到反战题材,从油画到雕塑,从早期的稚嫩到后期的成熟,博特罗打破了传统审美的束缚,书写了精彩的传奇人生,他富有创造性的精神俨然成为哥伦比亚人的骄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