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点丨夜雨丨陈嗣红:腊月下炸

来源:上游新闻 2023-01-18 11:57:42

腊月下炸

陈嗣红


(相关资料图)

“大人望种田,细娃望过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民间谚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普遍困难,细娃不懂大人为了能够做一桌有肉的团年饭,要付出一年的艰苦努力,更不懂何为大人口中念叨的会是“年关”,只知道盼望一年的大肉,可以在过年的日子里尽情享用。在小朋友眼里,年,是最幸福又满足的节日。

腊月二十四小年开始,母亲已经在准备年货了。打豆腐、做醪糟、打魔芋豆腐、熬苕糖、做苞谷砣,炒阴米子等,这些食物虽然是现今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可在那时候却是只有过年才会有的味道。我们最最盼望的还是腊月二十九这个下炸的日子。

清晨,下了整整三天的大雪还在继续,漫天飞舞的雪花,如弹匠在天际之上,不知疲倦地将雪白的棉絮弹向大地。房顶、山林、田野被大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路上积雪两尺多厚,所有的道路被大雪封锁,年味十足的高山小镇突然静悄悄就与世隔绝了,就在这静谧中,家家户户那些半掩的斑驳木门内,正火热地准备着今晚下炸的食材。

我喜欢下雪,更喜欢下大雪。喜欢大雪封山后与世隔绝的静谧,大雪弥漫时天地相联的神秘。生长在年年下雪的高山小镇,只要是下雪的日子还是无比兴奋。站在齐腰深的雪地里,仰望天空,看雪花从雾蒙蒙的天外飘来的样子,会有无尽遐思。偶尔一片雪花落入眼帘,瞬间融化,有轻微剌痛,但立即眼底清凉,冰清玉润。四周无风,雪花自由飞舞,山乡安静得能感觉到雪花落入大地的细微声音。正入神幻想着天空深处的雪花女神,耳边突然传来母亲的呼唤:“小妹,莫看雪了,快来帮忙铲雪。”

由于道路被雪覆盖,无法去一公里外的水井挑水,家家户户吃的都是房顶的雪水,那时空气洁净,融化的雪水清澈干净。火炉子上大铁锅里的雪堆成了山,但只能化半锅水,将化好的水舀入石缸,锅里继续加雪,这是母亲派给我们的工作。堂屋里地炉子的火又大又旺,铝锅坐在火炉上,整只腊猪头在锅里翻滚,香味弥漫。母亲在灶屋里忙碌着,准备晚上下炸。

酥肉,分真酥肉和假酥肉两种。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加鸡蛋、苕粉、面粉、豆瓣、米酒、姜蒜米、花椒辣椒粉等拌匀,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就是外酥内嫩满口油润的真酥肉,可炖萝卜酥肉汤。用肥肉丁加大量面粉、苕粉、调味料等,炸成金黄色就成了香软的假酥肉,可蒸成一品扣酥,也是美味。

萝卜切丝码盐除水,洗净控干加面粉、苕粉、调味料,鲜桔皮丁拌匀捏成丸子,下油锅炸成金黄色的萝卜丸子,蒸扣碗或者炖菜汤。豆腐打成豆腐茸,去掉多余水分,加鸡蛋、调料、少许豆粉拌匀做成丸子,炸成金黄色就是外酥内嫩的豆腐丸子,炖汤下火锅最好。但我们觉得守在锅边等着吃刚出锅的萝卜丸子和豆腐丸子才是最美味的吃法。炸扣肉、大肉、酥肉、土豆片、虾片、苕果子,一切能炸的主菜和零食都会在今晚炸出来。

堂屋角上的地炉子炭火熊熊,外面大雪纷飞,但屋里非常暖和。生病的父亲坐在最里边的竹椅子上,有邻居家的小朋友也过来烤火,听父亲讲述爷爷“陈四面匠”的传奇故事,我们争抢炉洞最温暖的位子。母亲每天将炉洞中的炉灰打扫干净,洞口两边放两块干净的小木板,坐在木板上,可以将脚放在洞里,那是整个冬天最温暖的地方。地炉边父亲的搪瓷茶杯煮着满满一大盅绿茶,很浓又苦涩的茶汤是父亲的最爱。茶水咕噜咕噜热气腾腾,茶香混着锅里猪头肉的腊香,还有灶屋里偶尔飘来的下炸的香味,那个时候以为,这就是人间最美好的香味了。

夜已深,我们守在火炉旁,尽管困得“眼睛皮子打架”,也绝不会上床睡觉,要等着吃期盼一年的炸酥肉。终于,母亲将下炸的第一锅端来一大盘给我们当零食,看到香味扑鼻又油亮的酥肉,母亲和我们都堆满了笑容,眼里闪着光芒。油润酥脆的酥肉在嘴里满口生香,舌尖瞬间忆起久违的味道,那种满足无法用语言描述。一盘普通的酥肉,通过舌尖,是记忆中能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幸福的味道。

夜已深,大雪还在继续,我们睡意全消,父亲继续讲他的故事。母亲忙完也加入进来烤火,也给我们讲述她小时候的梦想。邻居家传来几次呼唤小朋友回家的声音,但都不愿离开,继续烤火听故事,品下炸的各种美食。偶尔开门看看街上的积雪增加了多少,忍不住跳进深深的雪里打滚,并不觉得寒冷,只有满心的欢喜。有零星灯光从邻居家小小的窗户照射出来,照在积雪的街上,雪闪着金子般的光芒。过年下大雪的高山小镇,有着独特的宁静和安详,幸福的味道在清冷纯洁的空气中流动……

腊月二十九下炸的日子,是记忆中过年最幸福满足的日子!

(作者为巫山县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重庆烤鱼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