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焦点:记忆中的年味
(相关资料图)
弹指一挥间,我离开家乡从军近30年了,其中有20多个春节都是在部队度过的。虽然岁月逝去,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却在记忆里清晰深刻。
我老家在豫西山区,故乡山高林密,风景如画。一般到了腊月二十以后,各家各户都陆续开始准备年货了,小孩子们更是天天掰着手指盼过年。
过年首先要准备的就是面粉。北方人过年,主要年货就是蒸馒头。当时,农村人吃的面粉都是用自家地里种的麦子磨的。那时候磨面粉,一般都是用自家几百斤重的石磨人工推,人口多的家庭男女老少齐上阵轮换推磨,人口少的推不动,就用牛拉磨。随着箩面筛子在面档上的咯当声、小麦经过研磨带着麦香味散落在磨台上……年的序幕由此拉开。
腊月二十四扫完屋子,二十五就该磨豆腐了。小石磨飞快地转,一道道白里透黄的豆汁顺着磨口吧嗒吧嗒往大盆里流……我老家做豆腐都是用浆水点的,用它点出来的豆腐吃着香嫩、口感好。豆腐的吃法很多,我最喜欢的是把炸过的豆腐条与粉条、红萝卜条一起炒成烩菜,非常下饭。这道菜可以说是我童年舌尖上的美食。
腊月二十七这天,家家都会忙着蒸馒头。馒头的花样可多了,油卷馍、豆馅馍、枣花馍……各式各样。腊月二十八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炸菜了,有炸肉的、有炸豆腐的,还有炸红薯片的。炊烟袅袅,空气中处处氤氲着香浓的年味。
家里准备年货时,我最想要的就是鞭炮了。到街上赶集,看着五颜六色的小鞭、雷子炮……什么都想要,有时候还因此哭鼻子。20世纪八九十年代,花30多块钱就能过个美满幸福的年。花20块钱买十斤猪肉,再花上几块钱买点年画、春联、鞭炮之类,年货就备齐了。
小时候,冬天的雪很大。大雪笼罩下的村庄显得格外秀美,雪花伴着炊烟静静飘落。除夕夜,一家人围着火炉,边烤火边唠嗑边包饺子,享用着自家产的花生、板栗、杮饼……守岁的场景其乐融融,简直就是一幅朴素温馨的年画。
在我们老家,有个大年初一比早的传统。为了比早,我们有时除夕当晚不睡觉,等到两三点左右就出来放鞭炮了。从第一声鞭炮响起,噼里啪啦,整个村庄很快就会被鞭炮声所淹没。吃完早饭后,邻居们会相互串串门、拜个年。
随着鞭炮声渐息,到了初二初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走亲戚了。我经常跟着母亲去外婆家。外婆家养有蜜蜂,蜂糖装在一个木桶里。每次去,外婆都会给我吃点蜂糖,那香甜的滋味如今想起来似乎还回荡在唇齿之间。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时代不同了,人们对年的体味和感受也不同了。小时候过年,尽管生活清贫,但仪式感强,年味浓郁。现在过年,很多人感叹少了过去那份朴素耐品的年味。我想,那是因为发展的时代给老百姓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现在每一天的生活都如同在过年。但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年味是那样浓郁、那样真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