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 × 止庵 × 史航:谈谈小说、电影和改编
我们永远都需要故事,也在创造故事。小说和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一直都在尝试以自己的媒介、语言讲述一个好的故事。互联网科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重新塑造着现代人的生活。短视频正在取代电影、文学,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小说的魅力需要被重新发现。小说家双雪涛在新书《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 中写,小说的形式即内容,小说的每一个词语和标点,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器皿。相同的事实,在不同的讲述方式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叙述视角的不同,如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的限制视角,会给小说带来哪些差别?对于小说,情节上的曲折离奇是必需的吗?好的小说和好的电影,各自有着怎样的标准,好的影视改编作品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今天的我们,是否正处在文化行业的寒冬,关于文学和电影的梦想是否过于奢侈、不合时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13日(周五)晚19:00,单读视频号邀请双雪涛、止庵、史航三位老师,编辑罗丹妮主持,聊聊写作这门手艺,也聊聊在我们当今的影像时代,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承载故事的媒介,如何相互成就,以虚构来呈现易被忽略的现实。
双雪涛 × 止庵 × 史航
冲出藩篱的绵羊:谈谈小说、电影和改编
【活动时间】
1 月 13 日(周五)
19:00 — 20:30
【嘉宾介绍】
双雪涛
出生于八〇年代,沈阳人,小说家。
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得主。
已出版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和长篇小说《聋哑时代》《天吾手记》《翅鬼》。
止庵
北京人,作家、学者,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受命》《惜别》《周作人传》《神拳考》《插花地册子》等。
史航
编剧,策划人。《鹦鹉话外音》主讲人、《奇葩说》第三季辩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93 年开始从事剧本创作,主要编剧作品有《铁齿铜牙纪晓岚》《我爱 XXX》《空中花园谋杀案》等,担任过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等多个节目的策划。
【相关图书】
《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是双雪涛的首部杂文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谈小说”,收录了作者面向写作爱好者的九篇专文:从小说的开头、氛围,到人物的塑造、意象与语言、结尾与修改……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与写作实操经验;第二部分“岔出去的一段生活:谈电影”,以影视改编的成功个案切入,详细讲述了自己对于电影和文学两种艺术媒介的理解、小说文本和影视改编的关系;第三部分“与火焰的距离:杂文集”,精选了作者自2012年辞职开始自由写作后,十年来发表的与创作有关的杂文、随笔、访谈。
这本书是小说家双雪涛与读者之间一场诚挚的交谈,他分享了自己如何走上写作这条路,其间的错误与弯路,失去与获得;他以十年来的写作实践与经验反思,向每一个心怀创作梦想的人,发出邀请和召唤——
一个没有经过传统科班训练、但心怀文学梦想的年轻人,可以靠着手中的笔,劈开生活的荆斩,一步步靠近自己心中的文学理想。在混沌不明的现实面前,我们至少可以透过阅读和写作,守住自己内心深处微弱的光焰。
《受命》是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小说。这部作品关乎记忆和爱情,记忆来自既往,还没有退场;爱情指向新生,却无法生长。在这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力中间,是一个“日暮途穷”的复仇计划。男女主人公狭路相逢,一个怀揣着秘密,纠缠于噩梦一般的记忆;一个痴想着将来,一往情深灌溉着爱情。悔与憾从而在所难免,意外与紧张也就在情理之中。
止庵在小说中,充分展示了他刻画人物与描写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对花木、商品、交通、服饰、饮食、展览以及建筑和新闻事件的精准搭建,为读者充分勾画出一个尚未命名的八十年代。依循人物的脚步,乘坐107路、44路电车,读者可以穿行1984-1986年的北京城: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花墙还在,三元桥新建成不久,音乐厅还是个大基坑;《读书》《读者》杂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双人床的木匠,也有推着平板车卖棉套的小贩,冬储大白菜堆得像小山。组合家具、泡泡纱床罩、世界名画挂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小说复原了一个真实的八十年代的北京。
然而时间永是向前,爱与记忆的一切,都要让路给滚滚向前的时代。小说中屡屡提及的深圳,正是风吹来的方向,人物浪花一般的上升和跌落,也自此有了分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