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即将开启:当代景观的记录与凝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01-08 21:03:34

2023年1月10日14时,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将于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开幕式暂定于2023年2月10日举行,学术论坛将于同日举办。

本届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王绍强(中国)担任总策展人,吴洪亮(中国)、菲利普·多德(英国)、艾墨思(德国)、姜俊(中国)担任策展人,邀请来自更加广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过5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当代观察中“应变”,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以四部片段化的叙事折射时代的光斑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资料图】

加里·希尔(美国)《手、听》

同时第七届广州三年展文献展也将在广东美术馆中呈现,以“通变”为关键词,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相关的艺术大事,并配合馆藏重要文献,旨在系统梳理自1977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此外,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四场平行展也将分别于盒子美术馆、与亨美术馆、观空间、东莞21空间美术馆同期启动,串联城市艺术生态,以艺术激活羊城新年新气象。

隋建国(中国),《云中花园·24个瞬间》

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万物化作,萌区有状”(《庄子·天道》),万物化生,于隐匿中萌发成形。“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系辞上》)通变,有着灵动的双重含义,一是:对变化之理的认知、对处变情境的量度;二是:描述为变化本身的状态。进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通变”延展成为一种具有思辨精神的文艺审美,它既反映了会通、适变与继承、革新的辩证关系,于通中求变,变而不失其通,探本以知源;又成为了通融与变化的时代语境的表征,“变通以趋时”。

此次广州三年展“化作通变”的主题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在当代观察中 “应变”,并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以四部片段化的叙事折射时代的光斑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徐冰(中国),《小企业七言集》

由策展人吴洪亮策划的“边缘”板块,展开了对中国当代艺术样本的另一种书写。聚光灯不再集中于对标志性文化符号的梳理与呈现,却试图寻找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被忽略或散落的碎片化的文化记忆。同样是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内生”板块,由策展人姜俊策划,将视角投入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性”的变化与发展的反思。它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本土视角向内反思,向外展望,形成了独特的、内生的文化气质。在菲利普·多德策划的“慢板”板块中,艺术实践转向了对本体价值的重新思考。在这一板块中,慢艺术尝试给出一种应变的可能,它回归到材料的本体语言,回归到创作与手做的经典关系,重新思考创作的意义。在艾墨思板块“触屏”中,尝试讨论的是,当科技深刻地嵌入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未来时,如何在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物质与非物质间变化的伦理中自处与相处。在未来,这样的变化是彼此无限接近还是南辕北辙,也许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需要停下思考的路口之中。

缪晓春(中国),《连续动作塑造的空间形态——循环》

广州三年展举办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余载。一路走来,始终保持严谨而独立的学术立场,关注、感受、思考、表达。作为一个成熟的展览机制,三年展既是国际视野下的艺术联动,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同时,这一充满活力的展览机制又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从广州这座丰富而包容的城市身上所汲取更多的“前沿”文化精神,不断拓展更广阔的对话平台。

贾樟柯(中国),《站台》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朱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