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讯!重新发现乡土的力量:王跃文新长篇《家山》面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12-31 18:43:0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王跃文的新长篇《家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湖南文艺出版社隆重出版。经历八九年时间的沉淀,王跃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多次往返乡间田野进行实地调查,五十四万字的《家山》终于与读者见面。这是一部描述20世纪上半叶南方乡村沙湾风土人情、耕织生活的长篇小说,包含了王跃文的经历、思考和情感的积淀,凝聚了王跃文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感悟,更是对文化传统的深入挖掘。

著名评论家潘凯雄先生评价:“这部以湘地乡村风云和风土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的确具有某种史诗品格,也是跃文长篇小说中最为出色的一部,那不动声色、从容而有意味地书写为这些年长篇小说创作中所罕见,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优秀长篇。”

王跃文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作家,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新视角下,返回时间深处和历史深处的家乡,对家乡中传统的生活与伦理做出新的书写与思考。一个作家如何重新构架对家乡的记忆与情感,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值得关切的问题。王跃文深刻认识到乡村是最大意义上的中国,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乡村之中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当代人去重视和挖掘。王跃文说:“世界是名词组成的,我们掌握的名词越多,我们知晓的世界就越广阔”,但无论走到多远,见识有多么宽广,都不能忘记曾经出发的乡村。

在《家山》的书写之中,王跃文始终重视古典叙事传统,借鉴《红楼梦》的叙事模式,专注于日常化写作,展现出独特的历史眼光。在塑造人物、捕捉细节、描写景物等方方面面,王跃文都独具匠心的安排与刻画,营造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蕴藉”的中国式美学意境。小说重点讲述了沙湾陈家五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刻画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展现出生命的悲喜与坚韧。书中的刘桃香,果敢坚强,遇事冷静沉着,一个人为村里打赢了官司。十五六岁的少女贞虽然稚嫩,但勇敢单纯,向县长建议解除裹脚陋习。保长扬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却十分怯懦。四跛子不善言辞但踏实肯干,将菜地锄得平平整整。《家山》像是一本关于乡村生活的百科全书,一方水土之中的民风、民情、民心都在日常叙事之中徐徐展开。

在语言安排上,王跃文大胆使用方言,他认为只有运用方言才能将人物置身于家乡的文化背景之中。方言是当地风土人情所孕育出来的产物,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词汇使用习惯,这与每个生活在当地的人息息相关。王跃文说:“我使用民间语言的时候,学到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词汇、修辞,而是家乡人物的神态、腔调、笑貌,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等,这些都通过他们的语言活生生逼到眼前来。”通过方言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王跃文将沙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阅读时会发现,方言赋予人物的不仅仅是亲切感,更赋予了人物强劲的生命力。方言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人的思维、行为本身,是人的性格、情感的载体。

《家山》虽然写乡土,但不只限于乡土之中,王跃文寻找的是关于中国叙事模式的建构,关于在新时代如何找到属于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深入挖掘历史和文化资源,发现乡土的力量上,《家山》在进行十分有意义且重要的尝试。正如王跃文在谈到创作初衷时所说:“《家山》不遵循单一线性叙事逻辑,也不注重简单的外在冲突,深描细述寻常百姓的烟火人生,拋弃对生活和历史的概念化先验定义,回到原生态、日常和真实的生活,呈现一部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民众繁衍史和时代变迁史,以一村之隅展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正像佑徳公家娘井的水会流到长江和东海,沙湾村父老乡亲的喜恕哀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连着波谲云诡的时代和灾难深重中浴火重生的中国。我力图把这部小说写得扎实、丰富、辽阔,追求我理想中的史诗品格。”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朱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