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资讯】自我成长的三把钥匙

来源:洞见 2022-12-26 21:59:05

自我成长的三把钥匙

#头条创作挑战赛#


【资料图】

作者:洞见·瑾山月

在拔节生长中,把人生推向更高的地方。

在一期《圆桌派》上,老戏骨李光复谈及阅历时说:

“想要增长阅历,你得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还要悟百种业。”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

行走、读书、做事,正是自我成长的三把钥匙。

01

行万里路

毕淑敏曾拿出一年的时间去旅行。

当她登上远航的邮轮,将繁重的工作抛于脑后,身心顿觉轻松,精神为之一振。

瑰丽的自然景色,令她释怀了过往的遗憾;奇特的异域风情,大大增长了见闻。

但几个月后,她却因为舟车劳顿害了病,躺在船舱密闭的空间里上吐下泻。

辗转反侧之际,她不由得开始思索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见了风景,涨了见识,还在于对意志的磨砺。

想到这里,她逼自己打起精神,随同伴们下船,在附近的海岛上,完成了一次徒步。

等熬过了最初的艰难,她不仅体力和耐力跟了上来,还学了不少野外求生的技巧。

毕淑敏将此次行程的感触,悉数写进了著作《触摸地球素颜》。

在书里,她不无感慨地说:“那种沉醉和迷离的感觉,初识令人心旌摇曳,继而山呼海啸,身心震撼。”

看过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

许多人几乎不用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只盯着手机屏幕,在精修过的图片中冲浪,就是将自己屏蔽于外界的锤炼之外。

不经疾风劲雨的打击,一点风吹草动就令你惶恐不安;不亲自登临高峰,便感受不到苦尽甘来的痛快;不在漫漫长路上求索,自然会错过很多风景。

越是拘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越容易被眼前的琐事困住。

渐渐地,人越来越懒,眼界越来越逼仄,日子越过越没劲。

倒不如推开门走出去,让自己在路上观察、实践、感受,去触摸真实的生活,去具体地认知世界。

我们的身心要放置到浩渺天地间,才得以滋养和锻炼;我们的格局,也需要用脚下的路来锻炼。

行万里路,就是在阅世中见天地,见众生。

02

破万卷书

《圆桌派》上,李光复问:我们行万里路,为什么还要读万卷书?

嘉宾周轶君说:因为你总有触不到的地方,而阅读可以把我们带得更远。

不读书,你走再远的路,不过是个邮差,而读书,是让自己变辽阔的过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孤单寂寞时,忽然在书中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立马打消了自我否定的念头;洋洋得意时,典籍中的先贤们仿佛跳出来,如当头棒喝唤醒了你的理智。

生活中的难题像解不开的小疙瘩,但只要你向书求助,十有八九都能迎刃而解。

哪怕解决不了眼下的困惑,也能给你突出重围的力量。

读书的成本很低,却极滋养人。

你的焦虑、疲倦、孤独,在字里行间一点点被稀释,而见解与智慧,却是一点点被放大。

恰如梁永安老师所言:书和人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上山下乡那会儿,梁永安去怒江峡谷的山寨插队,一穷二白的日子里,是书籍陪他度过一个个寒冷凄清的夜晚。

几十年过去后,他竟十分想念那段心无旁骛的读书时光。

他说,读书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文字阅读,也不仅是客观的吸收知识,更多情况下,读书就像和雪中送炭的知己交流。

有书籍这位挚友相伴,我们得以用知识打破认知边界,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周身际遇;

我们将自己从无助中打捞起来,以更稳的心态展开与命运的周旋;

我们也变得更加灵活,即使跌落生活的低谷,也有逆风翻盘的底气。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双脚去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当你无法向外远行,就打开阅读这扇任意门,用书本垫高整个人生。

03

悟百种业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在老师的引荐下,入职了一家生产绝缘瓷瓶的企业。

没想到刚干了不久,企业就濒临破产,薪水都发不出来。

同事们相继离职,稻盛和夫也打算另谋出路去考自卫队候补生。

可就在报名前,哥哥扣下了他的户口簿,斥责他说:

“家里节衣缩食把你送进大学,多亏了老师才找到工作,结果不到半年你就要辞职,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听哥哥这么说,稻盛和夫羞愧不已,当即决定留在企业,从头干起。

之后,他直接住进了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

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为了创新,他绞尽脑汁;失败了被人嘲讽,他克制情绪再接再厉。

他专注深耕于无机化学领域,终于凭一个个科研成果崭露头角。

一年后,他研发出了一种叫“镁橄榄石”的新材料,不仅救活了企业,也为自己打通了职业道路。

稻盛和夫说: 工作是场修行,我们应该像僧人那样用心感悟。

这也正是李光复老师所说的“悟百种业”,带着使命感去工作,把自己放到事上练。

每做一件事,都是在经历一场艰苦的跋涉。

这个过程,考验我们的体魄与毅力,还可能遭遇失败、误解乃至刁难和嘲讽。

想必你也在工作时,遇到过严苛的老板与难缠的客户;与人合作时,也曾被欺骗被怠慢;而更多的时候,并没有人阻碍你,仅仅是事情本身,就是对你的为难。

如果我们掉头走了,把事情绕过去,将永远得不到成长。

相反的,像钉子一样钻到事情中,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所得的收获也终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有人向商业大佬理查德·布兰森请教处理难题的最好方式。

他的回答很简单:管他呢,做了再说。

很多事情,做了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

很认可许知远在书里的一句话:

“人的真正存在是他的行为,在于所做的事情本身,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的行动力,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上限。

悟百种业,才能不断精进自我,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杨绛先生在《杂忆与杂写》中说: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每个人都可以真诚地投入一种自我完善中。

去游历,在天地间得到滋养;去读书,丰盈你的内在世界;去做事,在际遇中历练。

点个 赞吧 ,把自己从停滞中打捞起来,在拔节生长中,把人生推向更高的地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行万里路 稻盛和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