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刺绣:指尖上的美术语言
徐险峰张家界风光系列绣品之一。乐婧婧摄
(相关资料图)
永定土家刺绣起源于湖南民间,是勤劳勇敢的土家族人民在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的熏陶下,怀着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制作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永定土家刺绣以布为纸、以针为笔,在各色各类绸缎上绣制出张家界秀丽风光、花鸟丛林、民族风情等绘画、篆刻、书法、刺绣相结合的图样。这以针线渲染在布上的画作,如同会说话的美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其工艺的挖掘、整理相当必要。
传承中的土家刺绣概况
土家刺绣与土家织锦、土家挑花并称“土家族妇女的三大手工绝技”。永定土家刺绣发祥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王家坪镇、四都坪乡,流行于永定区及周边的桑植县、慈利县、沅陵县的部分乡镇。张家界得天独厚的山水、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色为土家刺绣提供了丰富的色彩灵感和构图来源。按针法,土家刺绣分为单面绣、双面绣。按色彩,土家刺绣分为彩绣和素绣,素绣即以白底黑线或黑底白线的单一颜色绣制出的图案,风格素洁、朴实、高雅;彩绣是在纯色的织物上用对比度较高的多色线进行刺绣,常以黑红为主色,配以黄色、橘色等暖色线,以五色丝线绣出各种花卉、人物、山水图案。
永定土家刺绣是一种普遍流传于妇女之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历史久远,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土家族服饰的起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蛮衣斑斓布”;《宋史·蛮夷传》记载“椎髻跣足,走险如履平地,言语侏离,衣服斑斓”,从这些记载土家族服饰的史料中可以窥见土家刺绣久远的起源。2001年出土的土家族“八幅罗裙”将永定土家刺绣有据可考的历史推进至明代中晚期。历史上,永定土家刺绣为妇女之间互相传播和母女之间代代相传,据永定土家刺绣传承谱系记载,清中期至今有6名传承人(见表1)。
表1 永定土家刺绣传承谱系
随着老艺人逝世,许多古针法几乎失传,永定土家刺绣濒临消失。2018年,在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中,张绣云被评为土家族刺绣传承人。基于张绣云的口述访谈,我们得以走近永定土家刺绣,从古工艺和古针法中见识精巧的工艺智慧。
土家刺绣中的工艺智慧
永定土家刺绣的基本工具有花绷、绣架、不同型号的绣针及五彩丝线,一般制作过程是把要刺绣的图案用纸剪好,称剪花样,然后把花样粘贴在底布上,照着花样去绣制。随着历史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画花样,即把要绣的花样描在底布上,可以说剪花、画花是刺绣的基础。
永定土家刺绣共有十道制作技艺,十分讲究手法、眼法、心法,即针脚整齐,不可走眼,心中有形。刺绣的前五步属于准备工序。首要工序就是“制稿”和“临稿”,刺绣前,绣工们会根据作品的用途来构思图案,画稿的效果决定着绣品整体的效果,也是做出精美绣品的前提。“临稿”是将准备好的布料垫于描摹好的画稿下,按照画稿的线条轮廓用针一点点均匀地在绣布上刺出形状,描摹时,直线部分、转弯部分所刺稀疏密集不一,以保证刺绣图案的完美。由于不同质量的材料对作品呈现效果影响很大,永定土家刺绣还根据单双面绣、普通及精品绣来“选材”。土家刺绣绣品制作时的“印板”工序,要将已完成的手工模板以油墨印刷的方式印至绸面,非常考验刺绣艺人的认真程度。“配色”过程讲求色彩搭配和想象力,运用不同色彩组合去描绘各种图案这一点很考验刺绣艺人的艺术思维,当然在配色之前,刺绣艺人的脑海中早已有了作品的雏形。
准备工序做好后,刺绣艺人们将备好的布料紧紧绷于适当大小的绷架之上,通过压条、拉筋来使其固定,称为“饰绷”。而“绣织”是最考验刺绣艺人技艺的环节,刺绣艺人的刺绣技艺对绣织过程影响很大,这也是永定土家刺绣难学的一大原因,一幅好的刺绣作品离不开老刺绣艺人十余年的功底,看线、选线、辟丝、分线、穿针、断线,处处尽显功夫。“绣织”完成后,需要进行“拆绷”并除掉绣品上面多余的线头,这时绣品也就基本完成了。绣品绣制完成之后,刺绣艺人会及时将其“整烫”,经过高温处理的绣线会变得更加有光泽,最终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精心“饰裱”是土家刺绣成为精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即通过搭配与绣品构图及色调相配的框架使得作品更加美观且富有艺术气息。
永定土家刺绣完整的绣织图样常有花卉、缠枝莲、云纹、万字格等图案,以及福、禄、寿、喜为主的文字和“土家迎亲”“嫦娥奔月”等各种人物故事。这些图样的完成离不开精巧的针法技艺,土家刺绣讲究刺绣功夫要细腻,丝线的颜色搭配要恰当,这样绣成之后图样才能栩栩如生。永定土家刺绣的针法灵活多变,刺绣艺人们常常根据图案的大小、形状、结构、布局等因素不断调整,其中“十字针”“一字针”“回复针”“豆花针”最为常用。
“十字针”主要用于在立体的植物叶片绣织上,按照土布的经纬、密度在矩形的方格中以对角线的方式在正面绣织叉形或十字形,反面则为直线排列,并运用颜色深浅不一的丝线一层一层地把叶片纹路绣出来。“一字针”主要以单针顺底部经纬线或对角线挑制为大写的“一”,也称“平线针”,通常用于其他针法挑成主体图案后,用来填充图案的空隙处,于直、斜、横等方向加挑“一字针”,能使图案更加精细完整。做人物画以及植物的根茎需要用“回复针”,以布线的粗细来决定线的间隔,先从布纹的正面每隔三至四根经纬线挑一针,绣出图案雏形,然后从反方向沿圆针脚回针,进行重复挑戳,这样就使得两面图案均变得完整,同时将两面纹样达到相同的效果,也称“双面刺绣”。“豆花针”针法独特,用于呈现作品虚实变化的线条和块面,具有马赛克的现代感。
急需保护的艺术宝库
永定土家刺绣民族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手工艺术独特,为手工技艺传承、装饰美学艺术发展、民族文化和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永定土家刺绣是土家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绣品图案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习俗的艺术化展示。从服饰到生活中的装饰,都深刻反映了社会和生活的变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素绣以黑白两色为主,与土家服装的黑白和谐统一,显得朴实、沉稳,透出坚韧不拔的民族意志;彩绣鲜艳热烈,象征着土家族妇女对艺术的执着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锦绣山河爱的表现。永定土家刺绣土生土长,源于乡土,源于生活,又艺术性地对生活进行加工提炼,巧用想象力,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缠枝莲、刺果花、台台花等图案匠心独运,既充满了生活情调,也是对张家界绮丽风景的艺术展现。永定土家刺绣用色大胆,图案夸张,无论是黑白刺绣还是五彩重彩绣,都极具艺术特色;刺绣讲究手法、针法和心法,要求心手合一,灵活运用,针法中的堆刺、长点针、对针、暗针、虚针如同国画表现手法中的积墨、皴染,能形象生动地刻画物象的鲜明个性特征。
永定土家刺绣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具象反映和人文艺术的生动折射。一是永定土家刺绣工艺色彩运用经历单一到繁复再到凝练的过程,图案造型经历由写实到夸张再复归简洁的发展过程,为研究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艺术品加工创作途径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为适应土家妇女劳动闲暇时随身携带绣制的需求,永定土家刺绣形成了一针引导、针针生发的刺绣方法,以及针法多样、灵活多变、心手合一的创作方法,对指导刺绣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是永定土家刺绣从过去的实用品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装饰品,其艺术演变过程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真实写照,具有不可或缺的装饰美学艺术研究价值。三是永定土家刺绣每个时期的艺术价值取向不同,是一定社会时期的缩影和无声的语言,为学者考察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永定土家刺绣是土家族人民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土家族儿女用一针一线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刺绣的方式记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土家刺绣的技艺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遗失的一朵奇葩,加强永定土家刺绣的传承与保护对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对此,一是建议成立土家刺绣方面的专业性组织机构,协调指导土家刺绣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形成项目优势,鼓励土家刺绣作品进入旅游市场;二是搞好土家刺绣的普查,掌握民间传人、刺绣作品的基本情况,挖掘、整理土家刺绣的传统针法、手法、剪样和图案,鼓励土家刺绣老艺人捐献作品,并对优秀土家刺绣作品进行收购、摄像和数字技术的保存和管理,形成影像文字资料;三是举办土家刺绣培训班、成立学术研究组织,请老艺人传授技艺,进行传统针法、手法、剪样、图案方面的教学,并出版图文并茂的书籍,形成一整套可永久性保护和传承的资料;四是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土家刺绣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对兴办的土家刺绣文化产业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五是每年定期举办大型土家刺绣作品展以及刺绣能手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和优秀绣工,给优秀绣工授予荣誉称号及奖金奖励,形成激励机制。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永定土家刺绣这项非遗传统技艺终会成为文化长河中长存的一抹亮色。
(作者乐婧婧、林雪丽系吉首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徐险峰系吉首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
作者:乐婧婧 林雪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