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你不知道的自己”

来源:校长传媒 2022-12-25 06:04:42

【晓妞丫丫专栏】

发现“你不知道的自己”


(相关资料图)

原创作者|诚心慧爱

因为是年前最后一场读书分享,我没有急于文字记录。放下一段时间,看看是不是有新的感觉出来。

这次分享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对当前情况判断不好,我们仍旧线上分享。

感谢田姐能够推荐曾奇峰老师的这本《你不知道的自己》,因为要分享,我在已经听过电子版之后,又反复听几遍,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又有新的印象冒出来。

读(听)一本书,有时候从一本书的书名、一句(段)封面或封底的推荐语、朋友圈摘录的一句话中就能有收获。

北大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刘丹在推荐序里这样介绍曾奇峰:只有资深的心理治疗师,才会在不经意的一瞥中,看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并在不经意中,帮助你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

特别喜欢“曾氏风格”,无论是他的课还是书,或者他从心理专业的角度去解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都能使更多的人学会用心理的视角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最欣赏他把心理咨询师之间的“竞争”关系,比喻成“东湖里放了两只螃蟹”,可以感觉到他的胸襟、豁达与人和人之间的乐观的关系。

在这次带领读书分享之前,我再次看完了堪称“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王浩威老师的《生命的12堂情绪课》,这本书是记录他带领的工作坊,每次一个情绪主题,他有丰厚的专业支撑与人文素养,做到涵容、接纳、引领……

我对自己产生怀疑:尽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算扎实,但是毕竟厚度还远远不够,我能不能把读书分享活动带领好?大家有没有收获?我们值不值把时间花费在这里?有没有必要坚持下去?

本书封面推荐语:“潜意识才是命运,其他不是”、“看见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深入觉察我们内心冲突”,“潜意识”、“看见”、“觉察”,看似司空见惯的字眼,其实有着很深的内涵,我们用心体会,真正关注内心的声音与需要、用心感受自己的真实与情绪,人就渐渐活得越来越自在。

在此摘录书中的几句话:

“厚道的聪明更容易取得不凡的成就”,“守住生活的基线,未来就不那么艰难”,“恐惧,是一种潜意识里的逃避”……

每一句话与阐述它的内容,都值得我们放在生活里思考,都能够在自我成长与专业发展的路上有新的发现。

我们再看看他是怎样阐释“深刻”的。

“深刻是智力的结果,高智力从来就不是稀罕之物。况且,一味的深刻,总给人虚弱、偏执、僵硬和小气之感。”

说到“学问”:“做学问,特别是从事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专业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具有对人、人性和人生的深情。我们试着从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上,重新体验我们和它们之间曾经被忽略了的紧密的和温暖的关系。”

所以学得越多,专业领域精耕越深,人越谦卑。

这本书从自我成长、关系、教育子女等方面都有非常专业的描述,这些方面也常常使我们在生活中感到迷惘与不知所措,能够在读书中对自己的认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拨开迷雾,让希望的阳光透进来。

观滴水知沧海,书中借智者送少年的四句话:“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说明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去体会其中的含义,会保持一个平和中正的状态,成为内心安宁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我们分享这四句话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小蕊老师从心理工作角度去分析:穿别人的鞋,去感受来访者的感受(把自己当别人),跟住来访(把别人当自己),当来访有力量独自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与生活时,允许分别,祝福她用自己的方式去选择,不干涉、不越界(把别人当别人),不能丢失自己,在工作中遵从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需要,既要与来访感同身受,又不过分卷入来访的生活与情绪之中,(把自己当自己)。

如书中“嫉妒产生于欣赏不能”的观点,应对嫉妒的方式多种多样。分享一个书中讲的应对“嫉妒”的故事:有个俄国农民,他的邻居因为家里有一头牛而比他富裕。有一次一条神鱼欠了这个农民的情,就答应满足这个农民的任何一个心愿。这个农民指着他的邻居的楼房说,他比我富裕,就是因为他家有一头牛。神鱼以为自己明白了农民的意思,就说这好办,我给你十头牛。哪知道这位农民咬牙切齿地说:“不,我不要你的牛,而要你去把他家的那头牛杀死。”

这是很典型的应对嫉妒的方式—不是通过让自己变得比别人更好来缓解嫉妒,而是通过打压别人来缓解。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是很多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打压嫉妒的人。

其他关于各自的感受不在这里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甚至彼此完全不同的想法与感受,听伙伴的分享,会感觉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鲜活而丰富。

无论是看书,还是在人际之间,或是事情之中,有自己的感受,我们就会和其中的人事物有深层次的链接,这些书、人、事、物……就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也会因这些使生命一直在成长。

如果对这些在情感是隔离的,比如看书时没有去感受,面对的人事物也没有任何感触,真实的自己没有融入进去,那他们对我们几乎没有关系和影响,这种关系是脆弱的,也是无效的。

不管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份物品,不用自己的真诚去面对,那种表面的绚丽多彩,不过是阳光里的肥皂泡,看似五彩斑斓,在一阵微风中就可能破碎不见踪影,也给不到自己支持。

自己读一本书,和大家一起分享出来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自己读是用自己的见识自己的经验去领悟、理解,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里打转。大家分享出来,会发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考、不同的人生,也可能会出现解读中的误解。

分享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对自己的思路又是重新的梳理,会有新的想法自然地涌现出来。

我想:有没有提供到一个真正安全、自由、涵容的环境,我有没有好为人师,有没有多看了两本书显示的心态在里面自己,有没有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评判,是不是做到了足够的真诚、尊重……

如果环境足够安全,真实的自己容易在充分信任中表现出来,作为带领者能不能像大地一样稳稳地承载其中的情绪、不同、真实?否则不但走不远,可能走不下去,并且伙伴在其中的体验也不是很好。

马东在《十三邀》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人际交往与文化交流,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

所以,分享一本书时能不能以不求同为分享主题之一,我们能不能在彼此的分享、交流和表达中不去期待一份理解与共识?当没有这份理解时,我们能不能仍旧乐在其中,感受成长,收获感动;当不达到共识时,我们能不能感受到这才是分享的最大价值?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成长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当我们因为分享放下对外部的期待时,当我们向内真诚探索时,当我们在这个分享的场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看见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去为了满足谁的期待时,那我们的分享就是值得的。

最后摘录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张红川的对谈观点作为本篇结尾,我觉得与我们的分享理念比较契合:

我们来到世界目的,就是找到迷失的自己,把潜力成长出来,发现成长的自己、未知的自己,把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变成发现自己的路径,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敞开心灵去发现别人,合作、产生共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人与人完全不同,看法、角度不同,因为差异可能产生矛盾,也可能产生发展。因为分享,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的存在,发现更广阔的内心世界,发现不同。

理想的社会是每个人成为自己,因为你的存在使世界更丰富。终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现别人,构建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和谐。终生寻找发现未知的自己,实现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自己是最大的创新,成为别人再优秀都是拷贝、都是抄袭,不能成为自己的时候,存在焦虑非常强,把自己丢失了,失落了,只看到天边的蔷薇,看不到身边的玫瑰。发现自己、发现真理世界更美好,成为自己实际上就是让世界更美好。

把内心深处成长的声音挖掘出来。发挥出内心成长的力量。

有觉察时一定要关注正向的影响,向前走。有碰撞才有不同,不同是一定的。理想的关系是不消耗自己和别人,大家都向上的关系。

选择和谐、向前、向上的关系,平等尊重、知己纳人。

期待,明年春天,微风带着湿乎乎的泥土的气息时、万物生长时,我们面对面读书、聊天,去北店子转一转。

看看山,看看水,看看花,再读读书。

作者简介:诚心慧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工作者,诚心慧爱心理工作室创始人,滦平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发起人、副会长。

延伸阅读:

用文化里的暖,驱散生活中的寒凉

读《大师们的家风》感悟

妈妈给高三复课女儿的一封信

沙盘・文字・生活 ——沙游报告暨年终总结

找对感觉,任何遇见都是财富

好与不好,都在感受里 ——记第三次沙盘游戏报告分享

沙盘游戏分享——神奇的治愈工具

和女儿一起看电影

妈妈眼中有爱,孩子心中生情

保持美丽生活的力量在自己的心里

有方向的,是人生

善待你真实的“现在”

爱心浇灌迟开花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给自己一点时间做喜欢的事情

游戏力,构建亲子关系的法宝

孩子为什么不爱跟你说话了

父亲的爱为女儿的人生保驾护航

记忆中童年的快乐

被宝宝宠坏的爸比妈咪是怎样一种体验

十八而志,梦想启航 ——写在女儿成人礼

家长的规则意识,就是孩子的人生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